废除死刑,挪威的冤魂何处安息?
废除死刑,挪威的冤魂何处安息?
连挪威人都不敢相信,自2001年起已连续六年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宜居住的国家,日前,却遭受了二战以来最大的恐怖袭击事件,近百人命丧其间。
挪威首相称其为“国家灾难”。与这个灾难同样悲痛的是,这起被挪威警方指控犯有制造奥斯陆大爆炸和于特岛惨案两项罪名的罪魁祸首,如果指控成立,将被判处最高达21年的监禁,而不是以极刑谢罪!
也就是说,现年32岁的凶案主犯安德西•布莱维克最多在其53岁时就可以出狱开始起新的生活,而那些无辜死去的冤魂恐怕在时过境迁之后早被风干。
岁月是最容易遗忘的。
唯一不被遗忘的,是这个一直被看作是人间天堂的北欧国家挪威,依仗其发达的经济水平和相对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打着民主和人权的牌子率先废除了死刑,并且以此为契机呼吁别国也废除死刑,并把这个作为衡量别国人权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口口声声尊重人权的国家还没来得及把自己打造成全世界的榜样,就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如果废除死刑仅仅是在血淋淋的肩膀上去尊重人权发展人权,这个国家的悲哀将会变得无以复加。
废除死刑表达着人类对“生命权”的无限膜拜,这无疑是积极的人性主义。然而,任何向好的法律政策,必定与国家的国情、社会的舆情绑定在一起,必定与国家的整体水平和社会的基础环境绑定在一起。如若死刑的土壤仍然肥沃,只是一味地东施效颦,在民意混沌之时就匆匆废除死刑,“助纣为虐”的社会杯具恐怕连挪威也伤不起。
这记耳光打在那些标榜人权国家的脸上,也痛在那些冤魂的神经上。
挪威恐怖事件的那些死者里有没有支持、拥护废除死刑者,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唯一知道的是,死刑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群众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废除死刑并不意味着能彻底降低犯罪率,而与此同时,当性质恶劣手段极其残忍的犯罪率尚没有让社会得以稳定之前,废除死刑后倒霉的肯定是老百姓。
挪威暴力事件已经给那些迷途者敲响了警钟。
由此,反观发生在我国云南的两起手段极其残忍性质特别恶劣的杀人案,均被云南省高院“刀下留人”。少杀、慎杀的本意是为了避免出现被冤杀者,而不是为了保护那些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故意杀人犯。虽然李昌奎和赛锐杀人事件没有最终尘埃落定,但我们不得不对云南高院这一胡乱效颦行为心生忧虑。
死刑作为保护弱者、受害者最有力的武器,云南省高院却对杀人暴徒一再改缓,我们确实担心,失去法律的震慑和案件警示,我们还能否完成“稳定是硬任务”这一目标?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