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周以忠的重点或可落斩腐铁纪上
“围观”周以忠的重点或可落斩腐铁纪上
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南省开封市原市长周以忠在作为市委书记初步建议人选考察中被“双规”并提出质疑,为何“推荐全票通过”。(来源:人民网)
差点成为“边腐边升”典型周以忠,给本就“烈日炎炎”的盛夏又添了一把火,使网络飙了升上千度的热度。人们围观着周以忠的落马、谈论着他落马的花絮、抨击着提拔周的用人制度。
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网络围观周以忠传递着人们痛恨腐败的情绪,表达着人们容不下腐败的思想,映射着人们渴望风清气正官场环境的期盼。但从网络热度围观的焦点看,这个“围观”似乎有点偏向,人们将焦点聚焦在了周以忠“也许会被提拔”的“差点”上,将抨击的“口水”的泼在把周以忠拒之提拔之门外的“组织程序”上,网民的情绪都被心中“怒放的反腐情结”主导着、牵引着、点爆着。
这些观点是任何一个正义、正直的网民都应具备的,值得推崇的。但从围观热度中清醒过来看周以忠事件,个人觉得这些骂的矛头、批的耙子、揭的标的似乎有失“准星”,为何大家的这些矛头、耙子、标的只对准用人制度、用人程序呢?而不去观注一下是为什么“差点”就提拔的周以忠最终还是要“差一点”,什么即将被提拔的周以忠会被组织“拒之门外”?
其实,周以忠的“差点”和被“拒之门外”,都不是大家臆测的“偶然”,而是制度反腐、铁纪斩腐的必然。
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腐败不除必将亡党亡国。近年来,中央对腐败始终保持着高压态势,对吏治腐败一直高悬利剑,特别最近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市(地、州、盟)党政正职管理的若干规定》,更是给党员领导干部套上了“紧箍”。
可以说,周以忠的“差点”和被“拒之门外”,正是各级党委政府制度反腐和铁纪斩腐的“杰作”;还可以说,查处周以忠不“边腐边升”的典型,而是“铁纪斩腐”的典型。
河南在处理周以忠事件上,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差点”,而是通过严密的考察程序,“剥茧抽丝”地发现了周存在的重大问题;也没有向类似周以忠的腐官们敞开大门,而是启动与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锱铢必较”地深入查处,及时将周以忠等人绳之以法、拒之门外,让人们看到了制度的力量、铁纪的威力、正义的昭彰。
似想,如何我们对取得抓捕重大犯罪人员的司法制度、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安全制度,不弘扬、不表彰、不推崇,而“吹毛求疵”的去计较、去挑刺、去讥讽,那么国家怎么进步、社会如何和谐?回头看少数人怀疑、攻击、抨击将周以忠拉下马的制度,惩处周以忠的组织,不正是与此“暗然相合”、“天然神似”吗?
网络围观、网络议政是营造清明政治的助推剂,但这种围观、这种参与、这种议政,还得有智慧、有眼光,否则只会帮倒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