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能买到幸福吗?开心国度在何方?(问六)
当人的物质生活获得基本的或富裕的满足后,人并不一定要追求更高水平的物质生活。这是因为,人们真正追求的目的是生活的幸福,而生活的幸福并不是物质发展的全部内容。如果我们从幸福学说的幸福指数来看问题,就更容易清醒了。因为收入水平与幸福之间并不是直线关系,而是曲线关系。在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前,收入的提高会增加幸福;当收入水平超过一定高度时,收入的进一步提高未必会增加幸福。
2006年初荷兰《幸福研究杂志》公布了一份“生活满意指数”调查报告,该报告涉及全世界90个国家,受访者有近10万人。调查人员要求受访者以10分为满分对生活幸福程度打分,再取整个国家的平均数值。
结果显示,哥伦比亚、乌拉圭等南美国家和非洲国家名列前茅。与此相比,英国反而被远远甩出前20名之外。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说,尽管哥伦比亚曾饱受内战困扰,但该国民众对生活状况的打分排在世界前5名;虽然乌拉圭仍然没有摘掉贫穷、高犯罪率和贫富不均的帽子,乌拉圭人的幸福感近些年却增长了近10%。究其原因,专家认为,和谐家庭让南美人感到生活的乐趣。
调查报告指出:“拉丁美洲素来以家庭关系温馨著称。他们的生活方式、传统节日期间的庆祝方式、宗教信仰等诸多因素促使民众幸福感强烈。” 专家认为,许多英国人之所以觉得生活索然无味,一是因为工作时间不断延长、竞争强度越来越大,让人们感到生活压力过重,二是因为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社群观念正在逐渐减退。
整个排名中,地中海国家马耳他成为世界上最开心的国度,有人将原因被归结为:马耳他很小,所以人们的亲属关系非常紧密。无论走到哪,人们都不会是孤身的人。同时,那里气候宜人,教育和社会福利都不错,贫富差距也不大,人们在街上基本看不到乞丐。其后排名依次为同样是气候舒适、贫富差距小的丹麦、瑞士、哥伦比亚和爱尔兰。
最不开心的国家是坦桑尼亚,其他排名后5位的国家分别为津巴布韦、摩尔多瓦、乌克兰和亚美尼亚。
在发达国家,过度消费的增长没有减缓的迹象。以美国为例,美国的私人汽车数量早已超过了拥有驾照的人数。从1972年至2001年,美国家庭所用冰箱的平均容积增大了10%,平均每家使用的冰箱数也比以前多了。2000年,美国新建住宅的平均面积比1975年增大了38%,而每所住宅的平均人数却比以前少了。但据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美国人并没有感到比以前更幸福。只有近三分之一的美国人认为自己过得很幸福,这一比例与1957年时相同。富裕使美国有65%的成年人超重或过度肥胖,每年有大约30万人死于肥胖引起的疾病。
英国也是如此。尽管过去三十年中,英国人均收入增长80%左右,但英国人幸福感却没有太大变化。英国人的财富逐年增长,但家庭关系和社区观念却逐步减弱。英国的离婚率自1970年至2006年增长了一倍,此外每年有4万儿童和成年人患上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本文的结论是:钱买不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