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特别近几年,社会财富以惊人的速度集中到少数人手中,据“中国权威部门的一份报告显示,占人口0.4%的人掌握了70%的社会财富,财富集中度高于美国。”社会分配制度上的不合理,造成了贫富差距拉大,由于财富差距越来越大,已经消灭了的阶级已经重新出现。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是如何出现的呢?
1、国有资产流失。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计划经济已逐步被市场经济所替代,与之相联系的公有制也随之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众多国有企业改变了所有制形式,变成了私人和少数人的私产。其实改革开放前,中国人的贫富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任何人都不会有能力、有多余的钱来购买几十万,上百万,甚至几千万的企业资产。但这个改制是如何进行?购买是如何完成?也可以说是其中的技术问题是怎么处理的呢?
一是评估环节,账面上的固定资产,经过评估一般都比实际少许多;
二是剥离、破产。有些企业包袱太大,改制时可以将优质的净资产剥离出来,包袱仍让老厂背着,银行贷款列入呆账贷款,最后还有破产。实际上都是国家在买单,而国家的钱又是谁的钱呢?
三是企业净资产。一个固定资产庞大的企业,其净资产可能会很少,加上一点技术处理,个人花不了多少钱就可以买下一个规模很大的企业。
四是权钱交易,低价出售。企业改制绝大多数被原来的厂领导购买,在企业定价问题上,只要和国有企业管理机构的领导相互勾结,一个正常的企业就会被低价处理了。
通过这几个环节,大量国有资产就变成了私人资产,与此相对应的是许多人也一夜暴富。
2、权力变现。一个人当上官,手中就掌握着权力,这权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可以变现的,因为你的权力可以给别人带来好处,就会有许多人想方设法给你送钱,具体讲有这样几部分人: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具有决定权的人;在价格双轨制中掌握着计划物资分配权的人;开放早期,有外贸进出口审批权的人;有土地使用决定权的人;掌握着项目发包权的人;有重要背景的人(官僚的亲属、情人)等等,这些握有重权的人,或者有权力背景的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变现捞钱,几乎与在自己兜里掏钱一样容易。权力资本产生的基础就是这部分人。
3、金融系统的漏洞。银行的钱就是国家的钱,谁能贷到款,钱好像就成了谁的了,改制中很多贷款变换形式变成了个人的财富。
社会财富的集中过程,就像资本主义的资本原始积累,伴随着大量的罪恶和犯罪。国有资产流失、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损公肥私,贪污腐化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个人的道德水平固然起着重要作用,但我们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制度方面的漏洞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一个健全的体制、一个好的制度会规范坏人不做坏事,或者说使坏人不敢做坏事,而制度上的漏洞则可能也会让一个好人犯错误,在这一点上,好人与坏人其实不是静止的,是相互转化的。林彪在“文革”前不是一个大功臣吗?文革前的林彪绝对是一个正面人物,是一个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有着突出贡献的人。还有陈良宇、杜世成等近年落马的贪官,他们的前半生可能都不是坏人。一些没有犯贪腐错误的人,很大的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像陈良宇之流那样的环境和条件,如果让他们处在那样的环境呢?结论可能一定不会是肯定的吧?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其实并不全正确,人在骨子里都有一点点自私,条件适宜,很多人恐怕都很难经受住金钱的诱惑。
现在新的资产阶级已经产生,贫富差距拉大,这些新出现的矛盾如何解决?像老一辈革命家那样重新发动革命,显然是不现实的。加快民主化进程,提高广大人民的政治地位,提高社会福利,利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杠杆的原理解决好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加强监督机制,改革我们的用人制度和干部体制,要知道失去监督,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要把干部的任免决定权交给人民,加强民主监督,实行真实的民主,使干部处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监督之下,要让每个干部知道,得不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拥护,就当不了官,当上了也会被免职,让官帽子拿在老百姓手中,官员们才能真正为人民办事。如果真能做到这些,抑制腐败,共同富裕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