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这一问,张五常就失败了
只这一问:你的出发点究竟是不是自私的?张五常就失败了
喘凉气人
2009-09-08
张五常在各处演讲,宣扬资本主义好。他认为:人的出发点是自私的,资本主义符合人的自私的出发点,所以资本主义一定胜利。他说:“假如我要跟一位共产的支持者辩理论,我就一定要问:人的出发点究竟是不是自私的?只这一问,我就胜利了!”
我说:“假如我要跟张五常辩论,只要我一问:你的出发点究竟是不是自私的?只这一问,张五常就失败了!”请看如下:
㈠
据东方网 2003年1月29日 消息:美籍华人经济学家张五常“涉嫌在美国逃税5500万港元和售卖假古董”。
2003年1月,美国司法部正式检控张五常涉嫌逃税,若控罪成立,他最高可判入狱八十三年,其妻苏锦玲亦卷入此案。
2003年2月17日 张五常公开表示,决定不会返回美国接受案件聆讯。
2003年2月21日 联合晚报消息:“著名学者张五常与妻子缺席西雅图法院的逃税案聆讯,美国司法部助理检控官珍·弗里曼已经向法院申请拘捕令,获得法院接纳”。“珍·弗里曼又表示,张五常夫妇目前已是被通缉的逃犯”。
请问张五常,你的出发点究竟是不是自私的?你为什么不回美国面对法院、面对你自私的后果?只这一问,张五常就失败了。
通常一种社会形态,都不是纯粹的。封建主义社会,有资本主义因素,这些因素的或消或长,最终会导致资本主义革命。资本主义社会,有社会主义因素,这些因素的或消或长,最终会导致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社会,有资本主义因素,这些因素的或消或长,可能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
当代欧美各国,从整体而言,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但其中有社会主义因素。经过几百年群众性的阶级斗争,这些社会主义因素有所增长、有所发展,尤以北欧较为明显。它们的累进税,就一定程度限制了个人利益最大化;它们的社会福利,也包含有劳动大众的福利。所谓社会福利,实质就是一种“大锅饭”、“铁饭碗”。共产主义,简单地说,也就是生产资料实现了全面而完善的全民公有的“巨锅饭”、“海锅饭”;消费资料实现了充裕而合理的按需分配的“钢饭碗”、“金饭碗”。资本主义国家有人做共产主义因素的试验。社会主义国家也有人做共产主义因素的试验。南街村就正在向这个方向做出充裕而合理的按需分配的努力。张五常的个人利益最大化,在美国受到社会主义因素的限制,要通过纳税来支付一部份美国的社会福利,也就是支付美国的大锅饭和铁饭碗,否则就要受美国法律惩罚。张五常,你为什么不回美国,只这一问,张五常就失败了。
㈡
2009年7月24日发生通化钢厂工人罢工事件。其原因和过程是:作为国企一方的通钢被重组后亏损百亿,而作为入股的私企一方的建龙不但不同舟共济,给予救助,反而乘机侵吞国有资产,攫获利润百亿。面对通钢可能继续亏损而变成包袱,建龙溜之大吉,把包袱撂下给通钢自负。当通钢扭亏盈利时,建龙又跑回来入股,妄图沾光。工人罢工抗议,拒绝建龙的再次入股。建龙叫那个由他们委派的总经理陈国君去现场处理,陈国君扬言要通钢全部原有职工下岗,工人愤怒了,混乱中,以自私为出发点的陈国君身亡。
建龙的利益最大化了,获利百亿; 陈国 君的利益最大化了,年薪三百万。他们还想最最大化。工人的利益最小化了,月薪降到300元,还要最最小化,直到零化(下岗)。
如此的不公平,人心能服吗?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制度下,就是这样:资方得利,劳方就失利;资方利益最大化,劳方利益就最小化。当劳方到了不可忍受的地步时,逼上梁山,就要造反啦。这种劳资矛盾,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无法解决的一个死结。
黎阳先生建议“应该派吴敬琏之类去通钢解决私有化改制问题”。仿照 黎阳 先生的办法,我建议“应该加派张五常去解决通钢私有化改制问题”。请问张五常,你敢去吗?你怕死吗?只这一问,张五常就失败了。
㈢
人性。人性是个多义词。为了避免歧义,本文限定如下:人性:指人的性质,或者人的属性(性质、属性是同义词)。人有物质属性、动物属性、社会属性。人的物质属性,如人有体重、身高,人有体积、面积,人有颜色、光泽等。人有动物属性,如食欲、性欲、爱欲、求知欲等;这些性质是本能的、先天的,是由基因遗传给下一代的;它们由神经系统的愉悦感和痛苦感来驱动和制约;这些属性会互相影响、渗透、叠加或制约。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社会关系,它包含人们的饮食就餐、情爱婚嫁、互助互爱、求学求真、美丑善恶、公私荣辱、生杀予夺等;这些性质是习得的、后天的,是由文化传承给下一代的;它们由社会利益来驱动和制约;这些属性,同样地会互相影响、渗透、叠加或制约。
动物性(“动物属性”的简称)是天生的,但不是神授的。这里所谓的“天生”,是指在自然界发生,是指按遗传进化的科学机理进化而来。这里所谓的“不是神授”,是说不是上帝造的,不是女娲造的。
动物性是怎样产生的,已经由进化论和遗传学讲清楚了。这里简述如下:例如:爱欲。母兽爱幼、父兽护幼,是动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可以用反证法证明。假如兽群的爱欲欠缺或爱欲稍弱,幼崽就易亡,兽群的存活率就低。到了下一代,那些爱欲欠缺或稍弱的兽群,数目就减少了;而爱欲较好的兽群,数目就增加了。这种效果,开始是微量的,经过千百世代的累积,效果就明显了。那些爱欲欠缺或稍弱的兽群,将会几乎灭绝;而爱欲较好的兽群,就兴旺发达。这种效果同神经系统的愉悦感关联。这种关联,由基因中核酸编码的变异记录下来,遗传给下一代。
人,来源于动物。人的动物性,也就由动物通过基因而遗传过来。母亲在为婴儿哺乳的时候,父亲在为护婴而辛劳的时候,同动物一样,都觉得有一种天然的愉悦感。但人,除了这种动物性的爱欲外,还有社会性(“社会属性”的简称)的爱文化。
为什么会产生出一种爱护婴儿的社会性的爱文化呢?同样可以用反证法证明。假如人群不够爱护婴儿,婴儿就易亡,人群的存活率就低,到了下一代,那些不够爱护婴儿的人群,数目就减少了;而爱护婴儿较好的人群,数目就增加了。这种效果,开始是微弱的,经过千百世代的累积,效果就明显了。那些不够爱护婴儿的人群,将会几乎灭绝;而爱护婴儿较好的人群,则兴旺发达。这种效果同人类的或存或亡利益相关。这种关联,用文化的信号,例如语言、文字等记录下来,成为传说、习俗、礼仪、道德规范、书本典籍等传授给下一代。名著《爱弥儿》的前几卷,就是卢梭把他对幼年、少年教育的观点,用文字记录下来,传给我们。可见,文化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这里所谓的“先天”,是指在脱离人类社会的自然环境中产生和遗传。这里所谓的“后天”,是指在人类社会的环境中产生和传承。
动物有没有社会性呢?蚂蚁、蜜蜂、大雁、狼群不都是社会性动物吗?可见,这里有必要区分两种社会性:动物的社会性和人类的社会性。前者是先天本能的,是由基因遗传的;例如蜜蜂集体建巢。而后者是后天习得的,是由文化传承的;例如建筑公司建房。换言之,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性、两个不同概念的词。
那么动物有没有由文化传承的社会性呢?这个问题,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任何发展而来、形成之中的事物,都不是单纯的,而是复杂的;它有前因与后果。所谓“文化”,也是这种发展形成的事物。社会文化,在它形成之前的前身、母体那里,可以找到它的因素、萌芽;在它的后期那里,又会产生新的结果。例如,作为社会文化的“人语”,在它产生的前期,已有动物界的虫叫、鸟鸣、犬吠、鲸歌、猿啸,都可以说是人语的萌芽。人可以教猩猩学会手语,猩猩可以用手语同人们进行简单的交谈。当一个猩猩学会了手语之后,教另一个猩猩学手语,教下一代猩猩学手语。这样,猩群不就有了以语言作为载体而进行传承的文化了吗!当然,这种所谓的动物文化,太简单了,还没有在自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只能说是一种文化的“潜态”、“萌态”。而人类的文化,则是已经在自身的基础上充分发展起来的文化。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幼婴出生,呱呱坠地,是个动物,是个妈妈疼爱的小动物。(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个“动物人”,以区别于“法律人”。)之所以是动物,因为他没有社会性。他仅仅是由接生员包裹襁褓,由母亲让他吮奶,如此稀少的社会联系,几乎可以说是没有社会关系。一岁了,牙牙学语,有了点人的性质。后来,历经幼年、少年,他才广泛地接触社会,每日每时接受社会的文化传承,每事每处同社会进行多渠道的互动,逐渐成长为人。到了青年,有了丰满的社会性,他才真正成为一个完全的人,称为成人。
印度狼孩的历史:他刚一出生,就被狼叼走,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由狼哺育,与狼共生,长大了仍然保持是个动物,不能成长为人。尽管后来被人们把他从狼群里夺回来,但已不可挽回地丧失了社会文化传承的最佳期,即少年期。他只会像狼那样嚎叫,学不会语言,学不会用概念来思惟,他在人类社会中虽然活了一段时期,但始终未能成长为人。
人,如果丧失了动物性和社会性;人就不成其为动物,当然也就不成其为人。那么,成了什么呢?成了一堆物质。例如:死尸,尸体。人,如果丧失了社会性,人就不成其为人。那么,成了什么呢?成了一个动物。例如:刚出生的幼婴,印度狼孩。由此可见,人的物质性,人的动物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它规定了人之所以为人,它限定了人之所以不是动物。马克思:“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私有制的社会里,人被划分为阶级,人的阶级关系成为一种显著的社会关系,各种社会属性普遍地都带有阶级的印记。所以,在阶级社会里,人的社会性,主要的就是人的阶级性。
“本质属性”,简称为“本性”;“人的本质属性”,简称为“人的本性”;“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简称为“人的本性,是人的社会性”。
动物不是物质。尽管动物属于物质、源自物质,但它由物质异化而来,已扬弃物质,吸纳了物质的性质,从物质领域中升华了出去。它虽然具有物质的一般属性,但它又具有新的特殊的属性,成了物质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它同物质构建起了全体与局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它成了物质的一个对立面,它同物质的关系是处于对立统一中的一种矛盾关系。
同理。人不是动物。尽管人属于动物,源自动物,但人由动物异化而来,已扬弃动物,吸纳了动物的性质,从动物界升华了出去。它虽然具有动物的一般属性,但它又具有新的特殊的属性,成了动物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它同动物构建起了全体与局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它成了动物的一个对立面,它同动物的关系是处于对立统一中的一种矛盾关系。
人与物质(或者说,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同理,不赘述。
人之初,性本“白”。一块白板,无所谓为群与自私、公有与私有、行善与作恶。一个幼婴,当他嘀嘀嘟嘟地叫着,把一件贵重的玩具递给了玩伴,这并不意味着他是在为群行善;当他嗷嗷叫,抢玩具,也不意味着他在自私作恶。两三岁的小孩,玩火烧屋,酿成火灾,但这个小孩天真无邪,他是无罪的。那些为群与自私、公有与私有、行善与作恶都是人的社会属性,都是大人们在后天往那块“白板”写上去的。
一个孩子,在私有制的社会里长大,很可能变得非常自私。无须交学费进学校,无须雇请专业教师,无须父母费心劳神,他就变自私了。就好象“自私”是他的本性似的,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是这样吗?不是的,情况并非如此。在私有制经济制度的社会环境里,无处不在的商品买卖,日常频繁的私物交换,成人们基于私有观念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
在公共汽车上,一位母亲抱着一个孩子,孩子又抱着一个玩具。母亲为了叫孩子把玩具放进兜里,就哄着说:“宝宝,叔叔来抢你的玩具,快,放进兜里。”母亲的言语,引起乘客的不满。但多数乘客为了息事宁人,没作计较。但还是有一位乘客发话了:“我们没有人抢你孩子的玩具,请不要诬陷我们。你这样教育孩子,将来这孩子长大,会变得非常自私,他还会有朋友吗?!”
就这样,私有制经济制度下的文化氛围,形成一所无比强大的“学校”,把孩子塑造成一个自私的人。表面看,好象毫不费劲地,孩子就变自私了;其实,这是由私有制社会通过千万条文化渠道,包括习俗、时尚等,长年累月地熏陶而成的。
私有观念,本来是一种社会性,同别的社会性一样,都是社会地形成的。张五常之流的资产阶级精英,把它描绘成天生的,是一切人的一切出发点。这种企图把资本主义的东西,冒充为永恒的人类天性的拙劣伎俩,就如同在封建时代,把封建主义的东西,例如君权,说成是天赋神授的,男权,说成是天经地义的一样,是同等荒谬的。
经济制度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私有制的社会里,自私就成为主流思想。但任何社会都不是纯的,有主流,就会有非主流,有反潮流,其中不乏超越时代的先进流派。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有傅立叶的深刻揭露和辛辣讽刺,有布朗基的巴黎公社,有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
事物发展的逻辑三段式。第一段,正题:一个自私者,破坏公有,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不管是不是黑猫,是不是很黑、最黑的黑猫,只要能捞钱就是好猫。第二段,反题:众人受损,引起警觉,对自私者防范、不合作,继而反抗、斗争。自私者的目的受挫,利益最大化成了大泡泡,噗一声,破了。第三段,合题:回归公有。经过前两段的正反对比,深思反思:如果把视角放宽一点,不要光顾自己,而是兼顾别人;如果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不是只顾眼前,而是兼顾将来;大家为群,通过集体调节,每个人都得到个人利益的合理化,岂不更好。
(本节,提及约十来个有关人性方面的词。这些词,都因多义而含混,不同的人、不同的文章,用法不同,含义也就不同,尤其“人性、天性、本性”等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本义与引伸义之别,有俗义与雅义之差,有日常词义与专业词义之异。请看某文的这段话:“这个坏蛋,兽性十足,毫无人性”。看来,这段话中的“兽性”,好象是指“凶残性”,“人性”,好象是指“善良性”。同本文的“动物性”、“人性”,含义有点不同。还有“本性”一词中的“本”字,本文的意义是“本质”;而有的人有的文章中的“本性”一词中的“本”字,是“本来、本源、原本、本初、初始”的意思,人的本源是动物,人的本性就是动物性。同本文人的本性是社会性完全不同。请读者留意。否则讨论、争论起来,互不搭界,变得无意义。)
㈣
上面的第㈢节,好象是离题。但还是同本题有关的。下面书归正传,言回本题。
上节已讲到:人的各种属性,是会互相影响、渗透、叠加或制约的。
性欲和爱欲叠加,是甜美的爱情。而性欲与爱欲脱离,压抑了爱欲,是残暴的强奸。
一个女孩,受到“瘦美”观念的影响,节食减肥,压抑了食欲,结果得了厌食症,由于长期缺乏营养导致死亡。
一个南越的和尚,反对吴庭艳的暴政,当众自焚。他为了唤起公众对于反暴政的关注,可以忍受灼烧的剧痛而死亡。
一个巴勒斯坦的司机,装载了一卡车炸药,冲向以色列目标,引爆炸药,与敌同归于尽。 他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牺牲个人生命。(是恐怖主义吗?如果是冲向军事目标,不牵连平民建筑,就不是恐怖主义。)
请问张五常,这个和尚和这个司机的出发点是什么,只这一问,张五常就失败了。
客机遇险,驾驶员要竭力救机救客,不能丢弃旅客于不顾,自己跳伞逃命。航船遇难,船长船员要组织旅客脱险,不能丢弃旅客于不顾,自己首先逃命。请问张五常,为什么社会对航空航海作这样的规定,只这一问,张五常就失败了。
㈤
动物有利己的天性,但也有利他的天性。(人除了通过遗传接受了“利己、利他”的动物性之外,还有通过文化传承而获得的“自私、为群”的社会性。)
母鸡带小鸡,如果有人去捉她的小鸡。这个母鸡会一下子变得像鹰隼那样勇敢和凶猛,冲向侵犯者,同侵犯者进行殊死搏斗,保卫她的小鸡。请问张五常你敢去捉那个小鸡吗?你乐意同母鸡搏斗吗?你想不想经历一下同母鸡搏斗的尴尬呢?只这一问,张五常就失败了。
羊群遭遇食肉兽来捕猎,会有一头羊勇敢地出来同食肉兽抗争。有时这头食肉兽受阻,知难而退。但多数情况,是这头羊丢了性命。这头羊,不顾自己的死活,为羊群赢得了逃命的时间。请问张五常,这头羊究竟是为己呢还是为群呢?只这一问,张五常就失败了。
马蜂窝如被人干扰,马蜂为了保卫蜂群的安宁和安全,会飞出来蜇人。蜂蜇人,会因为失掉自己的尾剌而死去,但为了蜂群的平安,牺牲自己在所不惜,这是它们“为群”的天性。请问张五常,你敢去捅马蜂窝吗?你怕蜇吗?只这一问,张五常就失败了。
㈥
张五常拿着一只烧鹅,走过来,边走边哼:“我是自私的,一切人都是自私的。”我端着一碗白饭,走过去,边走边说:“我是为群的,许多人都是为群的。”两人相遇,一阵辩论。
我:“ 张 先生,你边走边哼的‘自私’,什么意思?”
张:“‘自私’就是个人利益最大化。不管黑猫白猫,逃税也行,剥削也行,只要能捞钱就是好猫。顺便请问你,你边走边说的‘为群’,什么意思?”
我:“‘为群’就是为群众服务。”
张:“难道你不为自己服务吗?那么你吃啥?”
我:“我们是一群人,我们大家每个人都为群,为己也就包含在其中了。这就是锅里有了,碗里也就有了。”
张:“那么,你把你那碗饭给我吧。”
我:“我不给你。”
张:“你为什么不给我,你不是要为群吗?!”
我:“我不给你,有三条理由:①你手中拿着一只烧鹅,唧,好香呀。显然,你不缺吃,你并不需要我给你送去一碗白饭。②你是个自私虫、大富翁、剥削者、逃税犯,你不属于我们群众中的一份子,你不在我们为群众服务之列。③如果我给了你,我岂不是摆阔,我又不是阔佬;如果我给了你,我岂不是巴结,我不想巴结你;如果我给了你,我岂不是贿赂,我不想向你搞贿赂。老实说吧,我不但不想给你什么,而且,对你手中的那只烧鹅,还心存怀疑哩:你是不是偷的?抢的?骗的?贪污的?靠黑猫叼来的?如果是,要没收充公。
张:“那么,你给粤北、湘西的贫民,给巴勒斯坦、非洲的难民吧。”
我:“这倒是,只是量太大了,量力而行吧,我可以把我这碗饭捐出一小勺,而你必须把你的烧鹅捐出半只。说实在的,对于如此庞大的社会问题,靠捐献,只是个辅助性的办法,不是根本性的办法。根本的办法,是准备一些辩料,质问张五常,只一问,就让张五常失败了;是写文章,弘扬为群,批驳自私;是保卫中国的社会主义,推进世界的社会主义;是在全中国以至全世界实现公有制的大锅饭和铁饭碗。这样,什么贫民、难民,全都解决了,彻底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