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一万年后负责
谁为一万年后负责?
一万年后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你不知道,科学家估计也不知道。古代神话里面说那些神通广大的仙人也才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了,一万年后他们也不知道吧?
前天我问我儿子:谁会为一万年后负责那?儿子一时没反应过来,我又问:那么一万年或者好多年前,古人那些做法影响了我们现在的人那?儿子答:发明,古代发明,造纸什么的都影响了现在的人。
想想是这样吧,神农氏发明稼穑,有巢氏发明房屋,仓颉造字等等这些荒蛮时期的人类发明影响到了现在,后来的造纸术等发明也影响到了现在,我们现在人类的发明比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估计也会影响未来若干代。
那么古人为我们今天负责吗?古人在谋求自身生存时,想过万代以后的事情吗?先贤那种“为往圣继绝学,替万世开太平”的历史责任感是真实的吗?
今年5月十二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的特大地震灾害,我们没有预测到,古人预测到了吗?退一万步说,假如古人预测到了这次地震,那里的人们会搬走吗?会在平常的日子里离开他们的土地吗?假如科学家预测到我住的这个地方一百年后的某一天会有地震,我会抛弃我的房子吗?不会,一百年还很长,并且我抛弃了现在的房子我上那里去那?我在电视上看到好多地方在干涸了若干年的河道上建房子,老百姓不知道总有一天会有大水吗?他们知道,可是他们为什么还把房子建在有危险的地方那?
改变是需要成本的,当历史的积蓄成为人们的财富时,抛弃它而选择更好的,是很困难的事。
世界上好多历史都是这样,先祖把繁衍栖息之地选择在了地震带上,后代要做的只是一代一代的继续下去而已,哪怕地震把房子都震倒了,人们还是在原地再把房子建起了。看看多震的日本,看看唐山,世界上还有类似的情况,没办法。
假如我们的先祖在选择我们栖息之地时,有人告诉他,或者他知道了这个地方会地震,他还会选择这个地方吗?假如,选择的成本不是很大,他会抛弃这个地方的。
在选择之初始,如果我们有为万代负责的历史责任感,那么其功德不可估量啊。
选择不只是古人有,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选择。选择也不只是选择栖息之地,比如谋生方式的选择,神农氏教人稼穑就是使人类的谋生生存方式从依靠森林走到了依靠土地。选择的方向有好多,不单选择物质的也选择精神的。比如道德的选择:我们国家不选择自私自利的,而选择的是仁爱等等。
如果我们没有为万代着想的历史责任感,那么在选择时我们就可能遗祸万年。比如:美国最先选择了原子弹做武器,于是世界上好多国家都有了原子弹,美苏对立时,全世界笼罩在原子弹的恐怖之中。美国的军事理论有一个什么吓阻的理论,原子武器具有吓阻的作用。我想这个理论就不是替万世开太平的做法,它只能作为军事上的选择,而不能作为政治上的长久选择。
汶川大地震出了个姓范的老师,地震来临的时候他抛下自己的学生一个人跑了,而其他的老师此时正在指挥自己的学生撤离。他原本可以在晚上没人的时候,用我们传统的道德自责,但是他没有这个道德,并且他大张旗鼓的宣扬,那个时候连自己母亲都可以不顾,这是求生本能,这没有什么可以自责的。人们送他一个外号“范跑跑”。当前各种价值思潮泛滥争鸣,我们选择那一种做为我们的主流道德标准,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有替万世开太平的想法,不然就会贻害万年。我想我们不会选择“范跑跑”的价值观,因为如果所有的人都像他那样,汶川地震的人员损失还会更大,灾后重建的工作还会更长,及至全社会,社会便会速亡。
选择有时候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有时候无意识之中就进行了选择,而且这种无意识的选择会占大多数,无意识的时候我们不会考虑万代那么长远,甚至我们不思考。那么这个时候怎么办?那么就需要找一个可以指导无意识行为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习惯,习惯背后的支撑就是信念。
假如我们为万代以后着想,我们的信念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那?
与人相处:团结友爱。
与自然相处:和谐统一。
与万物相处:余利互生。
我想大致应该是这个样子吧。
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45fa2901009nrk.html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