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六普工作汇报(2)——见闻

火烧 2010-10-27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六普见闻中记录了多个家属院的生活状况,包括教师家属院的破旧与困难,秦会家属院的监控与生活,以及大杂院的脏乱。反映了不同群体的生活条件与社会问题。

六普工作汇报(2)——见闻  

   

这是一个教育系统的家属院,有两栋楼和一些平房,住着约八十户人。楼房是八十年代中期左右在这个中学的小操场上盖得,温文尔雅的老师们当年为了分上房子还曾把师德放在一边。而今再来到这个院子,这里所住的人已很复杂了,有租房的、有老师们的后人,也有很多以前的老师,他们都老了,但我还是能认出他们来。走在院子里,让人感觉破败而凄凉,楼道里脏乱不堪,由于没有供热,有的地方放了好多的煤,一人走过都略显困难。老师们的家给我共同的印象就是摆设简单、陈旧,可以用破旧二字来形容,绝大多数家的地面是水泥地,连地板砖都没铺。我听说他们的待遇挺好的呀?也 许是 老师们的追求更高一些吧,也 许是 老师们年龄都大了,经历的多了,不愿意折腾了。在一个老师家里,他曾经在两所中学任过校长和书记的职务,昏暗的灯光下我完成了登记,他给我拿了一个桔子说要问我个问题,我就仔细听他说道:“城市居民养老什么时候开始办?我的爱人没工作,儿子是残废,我也有病,生活确实有点困难。”我从刚登记的信息知道,他是早年重点大学的本科毕业,爱人没文化,也没工作。我只能给他说一有消息马上就告诉他,离开他家时我想:如果在今天这个社会他会不会娶一个这样的人做妻子呢?如果今天他还是一个中学的校长或书记会怎样呢?  

与老师们的家属院隔着一条不到十米的马路,门对门的是“秦会”的家属院,院子里也有两栋楼住着也是约八十户人,两栋楼的中间是花园,还有一些花在盛开,走近一闻香气扑鼻,去闻下一朵时却发现是假的,仔细一看原来花园中的花有真有假,就是假的多一些。两天里登的不多,我在门房一边等人一边看他们的监控器,彩色的监控器真好,院子的角角落落,花园、运动器材看的一清二楚,院子里的人说我们院里的人星期六星期天都进山玩去了,星期天晚上就都回来了,你那时候来吧。这个院子住的人显然不是“秦会”的大领导们,应该是一般工作人员,这个院子租房的价格会高一些,不过其他费用便宜一些,物业费每户每月人民币一元整,采暖费每户每采暖期(当年11月15日——来年3月15日)人民币一百余元,电费水费没有公摊。  

这是一个大杂院,脏乱不堪、污水遍地,原来住的都是拆迁户,现在住的也有很多租房的人,楼道里没灯,晚上叫门大多不给开,没办法。穷人没人管呢!  

这是省某厅的一个家属院,好大的房子,一梯一户,一梯两户,二百平方米的房子住一个人,一百平方米的房子没人住。这种院子平常我们进不来,即便进来了,也进不了单元门口的电子防盗门。  

这是老百姓眼中的“棚户区”,没有自来水,没有下水道,十几户二十几户住在一个百十平方米的小院中,小院中的自建房鳞次栉比、犬牙交错,进得门来臭气扑鼻,全家的家当也就一两个麻袋的容量,怪了,等登记完出来时你就闻不见臭味了。  

这是不远一个地方,要拆迁了,电视中说是“棚户区” 改造,这里的房子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盖的五层楼房,每户有独立的厕所、厨房,房屋布局远好于这些年给拆迁户盖的房,住房性质是政府直管公房。老百姓眼中的“棚户区”的人们如果能住上这样的房子,也算是烧高香了,可惜啊,竟然以“棚户区”的名义拆掉了。为什么呢?不知道,直观来看,电视中说是“棚户区” 改造的地方,两面临繁华的街道,商业价值不可低估,而老百姓眼中的“棚户区”,太偏僻了,没有大的商业价值,估计没有油水。哎,真的棚户区(老百姓眼中的)、假的棚户区(官员和商人眼中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名,行为自己捞人民币之实。  

伟大的党啊,何时才能走出迷途?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