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战迷局到中国危机解读
古语:读史明志。其实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不仅仅是以史为鉴这样简单,历史的价值,绝对不单单是让人可以明是非知进退这样简单。当然,对于文化或者规律的理解,也都是仁智之见,说不得对错之分。本文仅仅依托个人思想工具,通过对二战的浅显解读来试解中国目前危机迷局,笔者的目的也无非是通过个人努力,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忧国爱民的队伍,团结起来为中华民富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1。研读历史慧眼高手
论述历史,首先需要的就是一种抛却了任何成见的平常心,或者说,最重要的还是要拿非人的自身定位去观察人类的历史行为。基于这个定位,我们可以说,希特勒先生之于斯大林同志或者罗斯福先生,都是相同的人类个体。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可以对他们的行为,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民族利益集团进行尽可能深刻地剖析。当然,在做这个剖析之前,请扔掉所有的书籍或者既成论点,目的只有一个让我们的桎梏尽可能少一些。慧眼如是!
所谓研读历史,无外乎什么人做什么事,但是如果仅仅是从这个角度去解读,那就是茶余饭后冲淡无聊的谈资而已。那么更进一步呢?很显然更进一步就是这些人为什么这样做,也就是利益纠葛的问题,然而这样就足够吗?很显然这个可以达到小说家的深度,对于我们以民族复兴为目的的有志青年,还是远远不够的。那么究竟如何才是最佳深度和最佳方法呢?很显然,指向目的的方法就是最佳方法,也就是说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方法和深度就是最佳,结合历史来说,通过提炼历史的脉络来学会控制之道就是我们研读历史的真正目的。高手如是! 
2。二战博弈棋手为谁
有了独立之外的慧眼,有了明确的目标指向,现在让我们从二战开始。二战硝烟究竟谁是始作俑者?单纯从二战开始的时间来看,希特勒先生就是发动二战的人;然而当我们把时间的跨度拉的长些,我们发现英法因为要对付苏联而培植德国就是希特勒先生可以发动二战的前提条件;时间跨度更长些,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是英法等要扶植德国对付苏联的根源;时间跨度再长些,马克思主义对于落后农奴制度的沙俄的冲击就是苏联革命的根源;再长些,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不可调和的矛盾是催生马克思主义的根源;再长些也就到了封建社会,因为已经消亡,所以不再考虑。也就是说,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根本对立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发酵,最终催生了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对于这个矛盾来说,希特勒斯大林罗斯福之流,不过是这个矛盾在某一时段某一地域的代言人而已。
从这个脉络来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矛盾催生了二次世界大战,而作为世界大战主体的国家和民族,又因为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团。英法集团,是典型的资本主义集团,表现形式就是资产阶级统治一切,包括制定法律规范文化,使得国家整个上层建筑都为资产阶级服务,我们称之为资统。苏联集团,是典型的社会主义,表现形式是无产阶级统治一切,制定法律规范文化,上层建筑为无产阶级服务,我们称之为无统。复杂的恰恰是德意日集团,这3个国家既不是自由资本主义,也不是规范社会主义,反而是糅合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一种政治体制,表现形式就是以民族利益为最高意志,通过国家的强力控制来平衡阶级矛盾,而法律和文化的利益指向不再是某个阶级,而是民族团体,这种奇怪的体制,我们称之为国统。当然,这个分类并非有着明显的分界线,我们只能说是何种因素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有了这个分类,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出二次世界大战的对阵双方,那就是阶级统治对阵国家统治,最终结果是阶级统治获胜。 
3。三大圣手闪耀星空
了解了大战的根源以及对阵双方,我们就可以从一幕幕的历史事件中去计算各个国家民族的行为得失,也可以从事件的开始发展再到结局去研读控制局势的手法。而对于国家民族得失的判断,还是要从其首领的表现入手。首先从对阵双方来讲,英法集团由于采用成熟的首领选举轮换制度,所以其首领无非是资产阶级代言人,所以无论如何也都是一个傀儡角色,即便强硬如罗斯福也不过是一个临时被推上来的执行者而已。所以更加有利于我们研判的首领也就在苏联集团以及德意日集团产生,首先日本属于民族思想引导下的选举轮换制,照样是不突出,而作为大独裁者的墨索里尼,水平也的确不敢恭维。从二战的进程来看,影响了这种进程的重要人物,无非是希特勒斯大林以及毛泽东,这也就是本人声称的二战三大圣手。当然,圣手之说无非是在看清趋势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利用资源来完成民族目的的一个侧影。
首先,没有人可以否认希特勒的才华,这位对自己要求近乎苛刻的元首,几乎是任何国家元首所被期望达到的完。希特勒对于经济本质的把握相当具有高度,而正是因为这种高度,可以让这位狂热的国家元首用短短十数年的时间创造出震惊世界的经济奇迹,而这位元首对外贸易中采用以物易物模式,更是直接达到了英法集团金融掠夺的软肋,在强大经济能力的支持下,德国创造出一批几乎高拔于同时代相当距离的科学家和军事家,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没有二战,希特勒就是当时世界最伟大的民族领袖。其次,毛泽东的高度,在世界的东方无人能及,这位在混乱中国时代从农村起步的伟大领袖,使用游击战术在军阀割据的缝隙保存自己的力量,使用在国共日的三方博弈中的敌后战略平稳的扩大自己的力量,使用统一战线的战略分化瓦解强大自己数倍的敌人,借助苏联的力量提前获得国内战争的优势,又利用局部优势的扩大完成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借助建国之初的强锐之气大败朝鲜半岛的乌合之众,最后通过思想的控制完成了了对旧社会残留文化的大清洗。最后,斯大林在苏联取得的成就,在于使用强力国家统治,完成了最困难的工业积累,从而使得苏联迅速成长为世界超级大国,因为只是探花,不表。 
4。中国危机历久弥新
说到中国危机,还是要从外部环境开始。从二战延续至今,我们可以发现作为二战最终引源的阶级矛盾,正在被各个国家和民族有意识的淡化,而二战之后的各国,也纷纷从希特勒的治国思想中汲取营养,从而慢慢的表现出更多的国统特征,表现形式就是各国的国家控制力逐渐加强,而国家的宏观调控也进一步被强化,表现就是作为自由资本主义的英法集团逐渐演化为帝国资本主义,而在这个演化过程中,经济危机产生的概率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国与国之间的矛盾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形势,而在这种国家民族的对立之中,外部的时局动荡和内部的嬗变就造就了中国危机的次第产生。
新中国建立之初,国纠结17国联合军队进朝窥中就是新中国的第一次危机,当然这个危机的成色并不是很足,因为以乌合之众就强敌之侧,很显然老美战略高度就输一筹,战败是肯定的。而后的中苏交恶以及百万陈兵就是中国的第二次危机,不过这个危机的成色也不是很足,所谓劳师袭远应对中国这边的人民战争的汪洋,苏联还是没有这个必胜的能力的,所以还是有惊无险。再之后的内部政见分歧,是中国的第三次危机,也就是所谓的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很显然建国之初必须走一个强力控制的道路,否则新中国的工业积累和大修水利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次危机可谓万险,万幸虽乱也成。苏联解体后,中国面和西方迅速结束蜜月期,转化为敌对立场,这是中国的第四次危机,幸好有两弹一星和常委身份以及中国特色的烟雾弹,安全度过,这里插一句,常委身份从何而来,核武!在经历了改革开放的30年积累之后,与中国特色配套的韬光养晦策略使得中国平稳发展国力大增,但是由特色和韬晦政策所引发的副作用也积累日厚,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励精图治,外部势力在大肆进犯,中国再次进入强势角力阶段,此为中国的第五次危机。人曰:险否?答:险而乱,有持在手,安也! 
5。中国危机破解试读
承接上文,中国面临建国以来第五次危机,从国际局势来看,这无非是资统势力在干掉希特勒和斯大林之后,对毛泽东的延期围剿。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看清的是,这绝对不简单的是某一时刻的短期利益纠葛,而是一个持续了数十年的斗争的延续部分。这一次危机,不仅仅有来自外部的敌对势力,更有来自国内的敌对势力代言人和潜伏分子,也就是说,我们正在面临建国起来的最大危机。如何解决这个危机?个人理论,决策三部曲:方向,手段,工具。具体说就是要坚持方向丰富手段完善工具。什么方向?坚持捍卫民族利益,以加强民族凝聚力为标志。丰富什么手段?丰富斗争手段,可以参考希特勒的间隙外交。完善什么工具?完善攻守工具,包括军事保障能力和文化交往能力。
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来讲,加强国家统治是应对资统力量进攻的有效手段,而加强国家统治不仅仅需要经济发展军事保障,最终的核心还是要落实到新文化所形成的民族同向合力上,也就是说只有在新文化形成的强力推动下,才能够实现民族崛起。对于历史来说,只有文化才是真正的决定力量。另外,文化是没有颜色的,希特勒毛泽东斯大林遗留的财富是无价的,中国只要在继承几千年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完成对外来文化的融合,同时催生优秀的新文化,那么,中国不仅仅可以从容应付目前的危机,更可以借助此次机遇,一举冲上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美丽风景就在眼前,前进吧! 
尾声:圣手所侧,非人非国,何当笑傲,有道无招。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