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漫游中国游记之自序
文章探讨中国房价上涨与货币超发的关系,分析房地产在经济中的作用,并预测未来社会转型与房价变化趋势,呼吁理性购房与投资。
红心漫游中国游记之自序
众所周知中国的货币投放已严重超发,列举一组数据为证:2009年底,我国33.54万亿元的GDP规模,是1978年3645.2亿元GDP规模的92倍。但同期,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广义货币=流通中现金+银行活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却从1978年的859.45亿元增长到2009年底的60.62万亿元,为705倍。2000年,我国GDP总量为8.9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13.5万亿元,是GDP的1.5倍,多出了4.6万亿元,而到了2009年,我国GDP总量为33.5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60.6万亿元是GDP的1.8倍,比差多出了27.1万亿元。央行副行长马德伦撰文《货币发行和反假货币工作方面的成就》,文中提到2005年底市场货币流通量是2.4万亿,至2010年11月底,市场货币流通量已达4.23万亿。将近五年的时间,市场货币流通量增长了近80%。2009、2010年两年17万亿的疯狂信贷增量成为现实,这是常态时期6年以上的信贷规模
由此很多人认为货币超发造成了房价飞涨,货币超发是因,房价上涨是果。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恰恰把货币和房价的因果关系颠倒了。只要是政府,它是一定要发行货币的,否则经济就无法正常运作国家机器就无法正常运转。在硬通货时代,政府及国家如果没有货币可用,基本就会完蛋。林则徐在禁烟的奏折中说:如果再不禁烟放任白银外流,那么国家就没有银子给军队发饷给公务员发工资了,国家就要完蛋了。现在的政府就幸福多了,没有钱用开动印钞机就可以了,不要挖空心思去搞银子;但印纸币多了就会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国家也会完蛋。中国三四十年代因为白银价格暴涨放弃银本位制度,结果就是纸币狂贬,最大面值的纸币是60亿元。
如果有一个途径能让政府肆无忌惮的印钞又没有严重的通货膨胀,那肯定是件很幸福的事情。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这样幸福的事情降临到了中国的头上。入世带来的外向型出口经济的大发展、六七八十年代积累的史无前例的人口红利、低人权低福利造就的用工环境,成就了中国举世瞩目的工业化城市化奇迹。人们像飞蛾一样扑向灯火辉煌的城市,在城市拥有房子,成了绝大部分国人共同的目标。而且房价上涨,在城市人口中获益者是大多数,原来有房的是受益者,买房的过上几个月也成为了获益者,房价上涨成了一个人人获益的游戏。几亿人要进城,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可以玩很久的。
于是我们的政府找到了可以狂印纸钞又不会恶性通货膨胀导致民怨沸腾的秘诀,那就是让房价飞起来,又不把他列入CPI指数中维持银行负利率。政府有钱花,百姓有钱赚、创造了就业机会、消化了过剩产能、gdp成世界老二,人人喜气洋洋太平盛世。央行官员吴晓灵直言:“过去30年,我们是以超量的货币供给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才是货币和房价的实质关系:政府为了营造经济繁荣,创造就业机会,消化过剩产能,就必须超发货币;超发了货币又不引起恶性通货膨胀,就必须让房价上涨,吸收掉大部分超发的货币(之前的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国企私有化也起了类似的作用,但比不上房地产的巨大贡献),不让这些货币流入其他领域兴风作浪。房价上涨只是手段,超发货币才是目的。
由此可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的房价将不断上涨,作为超发货币的资金蓄水池;实际上这个蓄水池已成为悬在中国经济头上的堰塞湖,只要房价上涨的预期消失,人们都将房屋拿来兑现,以目前中国房屋市价总额超过GDP三倍的比例,房价及社会经济将立马崩溃。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维持房价上涨,已是维系国家安危的头等大事之一。于是也就出现了中国的物价局什么价都管唯独不管房价的怪事。
但击鼓传花的游戏总有终结时,排除战争、动乱等因素,游戏终结的转折点基本就在中国人口红利结束之时。
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开始时间点基本可定在2015年,并随后进入三十年左右的人口负债期,届时中国的新增劳动力人数将减少至几乎为零并长期负增长,人口抚养比将直线上升,最关键的是几亿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农民工将结束城市打工生涯回乡务农,依赖廉价劳动力的中国外向型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将难以为继,现今的城市繁荣将难以为继;为维持回乡农民的基本生存,国家将不得不大幅提高农产品的价格(须知现今农民如不外出打工,务农收入已根本不能养活自己);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如不能转型升级,现今的繁荣将是昙花一现。但即使转型升级成功,随着大量农民工回乡,人们对房屋的需求必将大幅减少(一线及省会城市可能例外)。中国的农民兄弟,你们真的为这个国家付出了太多太多,衷心希望你们回乡后不再颠沛流离,就靠耕田种菜就能温饱有余丰衣足食。
但是房屋的绝对价格并不会下降,因为政府超发货币的行为并不会停止,因为纸币将不断贬值。只不过届时超发的货币将流向加工制造业、农产品、养老医疗等维系民众基本生存的领域,农产品的价格将不断上涨、工人的工资将不断增加、国家对养老医疗教育的投入将不断加大,否则没有哪个政府能够维持一个青壮年人口不断减少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的社会的基本稳定和发展。随着其他领域的价格指数不断上涨,将来是米价菜价不断涨而房价将不涨或慢涨,现今的高房价将回归合理区间,届时人们会发现用一个月的社会平均工资就可以购买1-2平米的房屋。但这种和谐社会必须要等上一段不短的时间而不是现在。
中国将来的一个低技术的老龄化社会,一平米的房屋售价如现今等同于几千斤乃至几万斤大米的价格,这是绝不可能的事情,即使疯狂如住建部某官员放言未来十五年内要拆掉中国一半的房屋,也绝没有可能。中国现今农产品的价格与房屋的售价比,已到了人类历史的登峰造极的“疯巅”。
最后结论:现今的年轻人如有能力必须尽快在定居地购房,借钱都要买,你的收入和积蓄基本赶不上房价的上涨;现今有房的中老年人不要将金钱全部投入房地产,要好好享受现今房价飞涨其他不涨或慢涨的黄金时代(普通火车的票价已有十多年没涨价了,长沙到广州的普通卧铺才约100元,太便宜了);现今没有固定工作担心老无所依的人绝对不要有透支健康赚钱购房养老的幻想(一线及省会城市可能例外),因为二三十年后健康和米价才是头等大事,有点闲钱可以换点黄金或外汇;现今的普通年轻父母不要倾家荡产的搞什么子女教育投资,将来小城市的蓝领基本将更幸福的生活,现今白领逃离北上广只是中国大转型大转折的前奏。
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所言: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天堂或地域,就在于你怎么选择。
用此文作序,看官也许觉得风马牛不相及;笔者四十有一,拟好好享受现今房价飞涨其他不涨或慢涨的黄金时代,抱着一颗赤诚之心漫游中国,用镜头记录下神州大好山河,用文字记载下漫游行踪,用坦诚抒发出些许感触,如果无意间能为我们这个时代留下一点烙印,幸莫大焉。
特此自序。
众所周知中国的货币投放已严重超发,列举一组数据为证:2009年底,我国33.54万亿元的GDP规模,是1978年3645.2亿元GDP规模的92倍。但同期,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广义货币=流通中现金+银行活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却从1978年的859.45亿元增长到2009年底的60.62万亿元,为705倍。2000年,我国GDP总量为8.9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13.5万亿元,是GDP的1.5倍,多出了4.6万亿元,而到了2009年,我国GDP总量为33.5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60.6万亿元是GDP的1.8倍,比差多出了27.1万亿元。央行副行长马德伦撰文《货币发行和反假货币工作方面的成就》,文中提到2005年底市场货币流通量是2.4万亿,至2010年11月底,市场货币流通量已达4.23万亿。将近五年的时间,市场货币流通量增长了近80%。2009、2010年两年17万亿的疯狂信贷增量成为现实,这是常态时期6年以上的信贷规模
由此很多人认为货币超发造成了房价飞涨,货币超发是因,房价上涨是果。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恰恰把货币和房价的因果关系颠倒了。只要是政府,它是一定要发行货币的,否则经济就无法正常运作国家机器就无法正常运转。在硬通货时代,政府及国家如果没有货币可用,基本就会完蛋。林则徐在禁烟的奏折中说:如果再不禁烟放任白银外流,那么国家就没有银子给军队发饷给公务员发工资了,国家就要完蛋了。现在的政府就幸福多了,没有钱用开动印钞机就可以了,不要挖空心思去搞银子;但印纸币多了就会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国家也会完蛋。中国三四十年代因为白银价格暴涨放弃银本位制度,结果就是纸币狂贬,最大面值的纸币是60亿元。
如果有一个途径能让政府肆无忌惮的印钞又没有严重的通货膨胀,那肯定是件很幸福的事情。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这样幸福的事情降临到了中国的头上。入世带来的外向型出口经济的大发展、六七八十年代积累的史无前例的人口红利、低人权低福利造就的用工环境,成就了中国举世瞩目的工业化城市化奇迹。人们像飞蛾一样扑向灯火辉煌的城市,在城市拥有房子,成了绝大部分国人共同的目标。而且房价上涨,在城市人口中获益者是大多数,原来有房的是受益者,买房的过上几个月也成为了获益者,房价上涨成了一个人人获益的游戏。几亿人要进城,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可以玩很久的。
于是我们的政府找到了可以狂印纸钞又不会恶性通货膨胀导致民怨沸腾的秘诀,那就是让房价飞起来,又不把他列入CPI指数中维持银行负利率。政府有钱花,百姓有钱赚、创造了就业机会、消化了过剩产能、gdp成世界老二,人人喜气洋洋太平盛世。央行官员吴晓灵直言:“过去30年,我们是以超量的货币供给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才是货币和房价的实质关系:政府为了营造经济繁荣,创造就业机会,消化过剩产能,就必须超发货币;超发了货币又不引起恶性通货膨胀,就必须让房价上涨,吸收掉大部分超发的货币(之前的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国企私有化也起了类似的作用,但比不上房地产的巨大贡献),不让这些货币流入其他领域兴风作浪。房价上涨只是手段,超发货币才是目的。
由此可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的房价将不断上涨,作为超发货币的资金蓄水池;实际上这个蓄水池已成为悬在中国经济头上的堰塞湖,只要房价上涨的预期消失,人们都将房屋拿来兑现,以目前中国房屋市价总额超过GDP三倍的比例,房价及社会经济将立马崩溃。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维持房价上涨,已是维系国家安危的头等大事之一。于是也就出现了中国的物价局什么价都管唯独不管房价的怪事。
但击鼓传花的游戏总有终结时,排除战争、动乱等因素,游戏终结的转折点基本就在中国人口红利结束之时。
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开始时间点基本可定在2015年,并随后进入三十年左右的人口负债期,届时中国的新增劳动力人数将减少至几乎为零并长期负增长,人口抚养比将直线上升,最关键的是几亿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农民工将结束城市打工生涯回乡务农,依赖廉价劳动力的中国外向型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将难以为继,现今的城市繁荣将难以为继;为维持回乡农民的基本生存,国家将不得不大幅提高农产品的价格(须知现今农民如不外出打工,务农收入已根本不能养活自己);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如不能转型升级,现今的繁荣将是昙花一现。但即使转型升级成功,随着大量农民工回乡,人们对房屋的需求必将大幅减少(一线及省会城市可能例外)。中国的农民兄弟,你们真的为这个国家付出了太多太多,衷心希望你们回乡后不再颠沛流离,就靠耕田种菜就能温饱有余丰衣足食。
但是房屋的绝对价格并不会下降,因为政府超发货币的行为并不会停止,因为纸币将不断贬值。只不过届时超发的货币将流向加工制造业、农产品、养老医疗等维系民众基本生存的领域,农产品的价格将不断上涨、工人的工资将不断增加、国家对养老医疗教育的投入将不断加大,否则没有哪个政府能够维持一个青壮年人口不断减少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的社会的基本稳定和发展。随着其他领域的价格指数不断上涨,将来是米价菜价不断涨而房价将不涨或慢涨,现今的高房价将回归合理区间,届时人们会发现用一个月的社会平均工资就可以购买1-2平米的房屋。但这种和谐社会必须要等上一段不短的时间而不是现在。
中国将来的一个低技术的老龄化社会,一平米的房屋售价如现今等同于几千斤乃至几万斤大米的价格,这是绝不可能的事情,即使疯狂如住建部某官员放言未来十五年内要拆掉中国一半的房屋,也绝没有可能。中国现今农产品的价格与房屋的售价比,已到了人类历史的登峰造极的“疯巅”。
最后结论:现今的年轻人如有能力必须尽快在定居地购房,借钱都要买,你的收入和积蓄基本赶不上房价的上涨;现今有房的中老年人不要将金钱全部投入房地产,要好好享受现今房价飞涨其他不涨或慢涨的黄金时代(普通火车的票价已有十多年没涨价了,长沙到广州的普通卧铺才约100元,太便宜了);现今没有固定工作担心老无所依的人绝对不要有透支健康赚钱购房养老的幻想(一线及省会城市可能例外),因为二三十年后健康和米价才是头等大事,有点闲钱可以换点黄金或外汇;现今的普通年轻父母不要倾家荡产的搞什么子女教育投资,将来小城市的蓝领基本将更幸福的生活,现今白领逃离北上广只是中国大转型大转折的前奏。
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所言: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天堂或地域,就在于你怎么选择。
用此文作序,看官也许觉得风马牛不相及;笔者四十有一,拟好好享受现今房价飞涨其他不涨或慢涨的黄金时代,抱着一颗赤诚之心漫游中国,用镜头记录下神州大好山河,用文字记载下漫游行踪,用坦诚抒发出些许感触,如果无意间能为我们这个时代留下一点烙印,幸莫大焉。
特此自序。
很赞哦! (102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