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中国的“红场阅兵”
近段时间,这世界可谓“好戏连台”。刚刚在法国接受了欧美列强的软硬兼施,接着又要去美国的夏威夷听群狼的游说;莫斯科红场阅兵70周年纪念的盛大游行刚刚落幕,就激起了中国人民对参拜“毛主席纪念堂”的热切盼望;一边是对建立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人民币国际化”的疯狂鼓噪,一边是逼得爱国的国际金融学家 卢麒元 先生由忧虑到焦虑再到骂娘。几件看似互不搭界的事,其实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如果光看《乌有之乡》网,不看《毛泽东旗帜》网,不知道什么叫派别;光看《乌有之乡》、《毛泽东旗帜》网,不看《爱思想》、《中国选举与治理》网,不知道什么叫网络世界真热闹。今年3月的“两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从中国国情出发,郑重表明我们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这 “五个不搞”令《乌有之乡》网万众欢腾,却引来《中国选举与治理》的口诛笔伐。“五个不搞”的核心是发展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遗憾的是,国家最高决策机构的正确决策没有得到行政机关的响应,人民盼望的后续措施并没有出台。掌握公共行政权力的大领导说:“我们在2005年出台了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的36条。去年我们又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资的36条。应该说,这两个36条雷声不小。后一个36条其实是对第一个36条的补充,它在政策和准入的细节上都作了许多明确的规定。我们正在着手制定新36条的贯彻细则。”国家发改委马上表示,为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近期已有广东、四川、河南等10个省份正式出台了鼓励民间投资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家发改委已经拟定当前和“十二五”时期垄断行业改革意见。将对铁路、盐业等行业,加快推进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职能相分离,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推进投资经营主体多元化;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稳步开展电力输、配分开试点;对电信、民航、石油等行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在思想文化方面,经济私有化、思想多元化,推行普世价值一浪高过一浪。一向自我标榜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右派”的茅于轼, 2011年4月26日 在若干有影响的媒体发表《把毛泽东还原成人》一文。立即引起全国人民极大的愤慨。此后的两天即 2011年4月28日 ,《人民日报》评论部发表了题为《执政者当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的评论员文章。可它要包容的不是人民大众对回归社会主义道路的正义要求,也不包括对毛泽东思想的兼容并蓄,而是要包容茅于轼们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异质思维”。这种“异质思维”的实质就是对共产党执政和对社会主义进行“易帜”的思维。截至 5月28日8时 ,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自发组成了人民公诉团,包括港澳台地区,通过网络签名程序共征集有效签名7702个。强烈要求公诉人民公敌茅于轼、辛子凌。 5月26日 ,又是这个人民日报评论部,再次发表了《执政者要倾听“沉没的声音”》的评论。但它所说的“沉没的声音”,不是人民大众的疾苦声;不是指重庆公安局长、打黑英雄王立军等439名人大代表关于严刑峻法惩治食品安全犯罪提案的回声;也不是引起举国关注的反对转基因主粮问题、购买美国国债问题的质疑声。而是淹没在全国各地要求公诉恶毒污蔑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的茅于轼、辛子陵们的声音。
作为中国研究国际金融的顶尖学者, 卢麒元 先生曾“大隐在朝”任职于财政部,后隐居“丛林之岛”香港,是一家著名投资公司的董事长。从2007年中期开始, 卢 先生集中研究美国发动金融战争,操纵世界经济形势的战略目的,并高度关注中国经济形势的走向,对中国的相关部门和最高管理层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建议。可惜的是,他的这些建议除了在网上引起巨大的共鸣外,几乎没有影响到任何相关部门和决策层。眼看着中国的金融、经济形势在美国的战略操控下一步步滑向泥潭, 卢 先生由忧虑终于到焦虑了。他在《谁懂经济》的开头写道:“对于中国经济,笔者由去年的忧虑变成今年的焦虑。笔者清晰感觉到经济危机的临近。遗憾的是,到了这样关键的时候,我们才确认了一个基本的事实,管理层确实不懂经济。问题更为严重的是,管理层所仰赖的,主流经济学家和境内外机构的分析师们,更加的不懂经济(也许是懂装不懂)。于是,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目标与方法近乎背驰的政策调整,全面的经济危机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在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管理层,将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锁定在建立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和推进国际特别提款权(SDR)这样荒诞的逻辑思路上时,卢麒元认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恰恰在中国的本土,只要能够建强大的人民币在岸交易市场,人民币的国际化就会水到渠成。人民币在岸交易的基础,是人民币本币计价的债券市场,其核心为人民币国债的债券交易市场。大凡了解世界金融史的人,都知道英镑和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的历史过程。没有强大的本币在岸交易市场,就不存在本币国际化的基础,甚至根本不存在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因此,今日所谓的“人民币国际化”,完全是有心人预设的骗局。这种欺诈并陷害的勾当,已经得逞并在继续深化。尤为令人愤慨的是,那些吃里爬外的家伙们,非但没有被国人所唾弃,甚至如明星般被幼稚的年轻人所推崇。我国的媒体不以之为耻,反以之为荣,竟然将我国购买他国货币计价的主权债务的愚蠢行为溢美为“强大”。其结果将是钱走了,人也走了。包括领土主权和金融主权,一切都“国际化”了。“除了我那被当成白痴的十三亿同胞,都他妈的‘国际化’了”!
骂娘不是学者的强项,只能出现在极度愤怒、无奈、绝望之时。
俄罗斯现任总理普京认为,卫国战争的胜利是与斯大林的名字连在一起的。 2004年7月24日 ,普京签署命令要求将一个碑铭中的“伏尔加格勒”字样恢复为“斯大林格勒”。 2005年5月,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鲍里斯•格雷兹洛夫则明确提出“对斯大林要给以历史的重新评价”。为了赢得人心,俄罗斯许多城市的政府做出决定,重新建立斯大林的雕像。俄罗斯民间对斯大林的重新评价和怀念可以从一个调查统计中表现出来。1996年底“俄罗斯独立政治素养研究中心”对“改革”以来俄罗斯人对斯大林的看法和态度的测试和分析结果是:1988~1989年,在戈尔巴乔夫发动的攻击斯大林的浪潮中,敢于把斯大林作为一位国务活动家和政治家的榜样来提的俄罗斯人只占1%~3%;1991~1993年,30%~50%居民开始怀疑继续揭露斯大林做法的合理性和益处;1994~1996年,80%的俄罗斯人表示已不能不注意到斯大林在俄罗斯历史上的积极作用。(俄《苏维埃俄罗斯报》 1996年12月26日 )。这足以看出俄罗斯人民对斯大林看法的巨大变化。曾经担任过赫鲁晓夫顾问的自由派人士布尔拉茨基为了说明斯大林影响的扩大,在他的一篇长文中写道:“应当承认一个很难解释的事实:一个幽灵,斯大林的幽灵,在俄罗斯徘徊。”(俄《独立报》 1997年5月22日 )。
俄罗斯真正成为世界强国和领袖,是在帝国主义开始走向没落的二战爆发之前。这时俄罗斯又一次抓住历史机遇,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道路上全面摆脱西方,另起炉灶。在思想理论上信奉马列主义,树立以苏维埃价值为核心的苏联文化自信,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推行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切得益于列宁主义奠定的“向东看、向东走,寄希望于东方”的地缘政治思路,其标志是向东迁都莫斯科和援助东方革命。而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苏联,政治、文化上日益失去自信,羡慕和迷信西方,眼睛向西看,热衷于搞“美苏共治”,地缘政治道路欲走愈窄。到了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后,更是一头栽进西方怀抱,向西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一边倒,导致了苏联解体的地缘政治灾难。
现在西方文明的能量已经耗尽。美国武装入侵阿富汗、伊拉克,北约发动利比亚战争,表明西方文明已经走到尽头,亚太地区正在崛起,又一次呈现人类历史上重大的历史机遇。俄罗斯民族开始反思、崇尚列宁、斯大林 “向东看,向东走”的伟大战略,主张“俄罗斯向东走是唯一地缘政治出路”的思想成为影响俄罗斯政治外交的的主流思潮。普京著文指出要在原独联体国家建立一个“欧亚联盟”,并说“不怀念苏联那是没良心,梦想回到苏联那是没头脑”。并很快付诸于实际行动,在苏联十月革命胜利94周年和1941年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红场阅兵70周年之际,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意味深长的阅兵仪式,向世界昭示着重温列宁倡导的“向东看、向东走,寄希望于东方”的地缘政治战略。
一个已经资本主义私有化的俄罗斯,在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战争叫嚣时,尚且敢于公开推行战略东移和“寄希望于东方”,向中国和世界发出强烈信号。我们这个号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有理由再左顾右盼吗?中国必须把一再强调的忧患意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彻落实在实际行动上,顺应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愿望,重新高举起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坚持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勇于担当,引领世界发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