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鸡蛋里面挑骨头(11)

火烧 2011-11-0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鸡蛋里面挑骨头’展开,探讨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分析鸡蛋是否有骨头的两种答案,揭示哲学中现象与自在之物的辩证关系,并结合列宁的认识论思想进行阐述。

鸡蛋里面挑骨头(11)                      

鸡蛋里面挑骨头。答案也就是两种可能,有骨头或者没有骨头。这样的答案到底说明了怎样的一种情况?

鸡蛋里面有骨头吗?没有骨头。这说明的是现象。鸡蛋里面没有骨头,这是人们直观就可以看到的。这里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能力。简单的经验就可以解释,鸡蛋里面是没有骨头的。鸡蛋里面有骨头吗?有骨头。鸡蛋孵化出鸡仔,被孵化出的鸡仔身上长满了骨头。蛋壳是密闭的。既然如此,鸡仔身上的骨头就是鸡蛋里面的,还没有孵化鸡仔时就在鸡蛋里面有骨头了。密闭的蛋壳,鸡仔身上的骨头这些也是只需简单的经验就可以证实的。

鸡蛋里面有骨头吗?没有骨头,或者有骨头。两个答案都是对的。前者说的是现象,后者说的是本质。这里所谓的现象,就是不考虑鸡蛋的历史来源,也无论它有什么命运前途。只是人们眼前看到的这个简简单单的鸡蛋。看到的就是没有骨头的鸡蛋。

说鸡蛋里面有骨头,这个答案是从鸡蛋孵化鸡仔运动过程的结论返回到这个运动过程的前提。是从鸡仔那个角度又返回来研究鸡蛋本身包含的用眼睛无法直观看到的内容。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里都经历那些现象发现鸡蛋里面的本质是有骨头的?首先,鸡蛋是没有骨头的。其次,鸡蛋孵化出鸡仔。最后,蛋壳是密闭的。通过对这些的现象进行观察,继而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分析与综合。从而得到鸡蛋里面的本质是有骨头的。这个骨头一开始就存在于鸡蛋里面。

现象包含着本质。鸡蛋里面没有骨头,包含鸡蛋里面有骨头的答案。这个被包含的答案在鸡蛋本身中隐藏着。现象是可以直观的,本质必须通过鸡蛋自身的一定的运动过程,通过对一系列连续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最终才能确定。鸡蛋里面的骨头,在近代西方哲学中也被称为“自在之物”。关于现象与本质,或者说现象与自在之物,列宁讲到了三个认识论的重要结论。

(1)物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在我们之外存在着的。鸡蛋里面一开始就是有骨头的,但是鸡蛋如果不经历孵化鸡仔的过程,人们是认识不到鸡蛋里有骨头。因此,在鸡蛋还没有孵化出鸡仔的时候,人们对鸡蛋里面的骨头一无所知。鸡蛋里的骨头也不会让人们产生任何的感觉,这是无可怀疑的。

  

(2)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决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原则的差别。差别仅仅存在于已经认识的东西和尚未认识的东西之间。所谓二者之间有着特殊界限,所谓自在之物在现象的“彼岸”(康德),或者说可以而且应该用一种哲学屏障把我们同关于某一部分尚未认识但存在于我们之外的世界的问题隔离开来(休谟),--所有这些哲学的臆说都是废话、怪论、狡辩、捏造。

  

(3)在认识论上和在科学的其他一切领域中一样,我们应该辩证地思考,也就是说,不要以为我们的认识是一成不变的,而要去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怎样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因此,列宁做出这样的结论“人的认识是由不知发展起来的”。

列宁在总结上述三个认识论的特点之后继续说道“ 当我们的感官受到来自外部的某些对象的刺激时,现象就产生,当某种障碍物使得我们所明明知道是存在着的对象不可能对我们的感官发生作用时,现象就消失。由此可以得出唯一的和不可避免的结论:对象、物、物体是在我们之外、不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着的,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象。这个结论是由一切人在生动的人类实践中作出来的,唯物主义自觉地把这个结论作为自己认识论的基础”。

为什么说鸡蛋里面有骨头或者没有骨头,这样的答案都是对的?鸡蛋本身即包含着有骨头的方面,也包括着没有骨头的方面。鸡蛋原本就是一个“有与无”的对立统一体。鸡蛋,在鸡蛋这种状态时,表现的就是没有骨头这一方面。在鸡仔这种状态时,表现的就是有骨头的这一方面。现象与本质,各自代表了鸡蛋的两个方面。一个代表着现实,一个代表着未来。现象在现实中展现,没有骨头的鸡蛋是鸡蛋自我现实的表现物。本质决定着未来。鸡蛋里面隐藏着的骨头预示着鸡蛋未来的命运前途。鸡蛋里面的本质,在鸡蛋孵化出鸡仔的时候,就转化成为现象。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