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丫头真能耐 金融大鳄也无奈——续《不怕鬼的故事》(1) 马望野
这个丫头真能耐 金融大鳄也无奈
——续《不怕鬼的故事》(1)
马望野
===============================
【代序】
++++++++++++++++++++++++
毛主席同我谈不怕鬼的故事
林 克
++++++++++++++++++++++++
1957年整风前后,毛泽东曾多次和我谈到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说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坚持科学真理,甚至不惜为此而献身。他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了科学的“日心说”,否定了在西方统治了长达一千多年的“地心说”,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神权统治。意大利的哲学家布鲁诺、物理学家伽利略,他们也都因为坚持真理而遭到罗马教廷判刑惩罚。1959年10月,毛泽东对我说:“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最初都是孤立的,但是,他们不怕孤立,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最后证明他们是正确的。”他还对我说过:“遇到尖锐的问题时,要坚持原则,旗帜鲜明,不能怕丢失选票,而有人保持两边都不得罪的态度,结果,反而要失去选票,失去人民的信任。”
毛泽东还同我讲了许多不怕鬼的故事。有两个故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终生难忘。一个是“狂生夜坐”的故事,一个是《席方平》的故事。这两个故事都出自《聊斋志异》。约在1958年5月初,毛泽东有一天对我说:“世界上有许多鬼,也有许多人怕鬼。鬼是怕它好呢?还是不怕它好?”我说,我不相信鬼神,所以不怕鬼。他说:“鬼是怕不得的,越怕鬼,就越有鬼,不怕鬼就没有鬼了。”《聊斋》上有一个故事,毛泽东边说边生动地比划说,一个狂生夜坐,有个鬼披头散发,面黑似漆,很难看,瞪着眼睛,吓唬狂生,舌头伸得这么长。狂生怎么办呢?他笑着研墨,把墨涂在脸上,涂得像鬼一样黑,也伸出舌头,目光如炬和鬼互相瞪着眼睛,这样对视着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那个鬼见吓不倒狂生,就跑掉了。(这个故事出自《聊斋志异》中的《青凤》,狂生名叫耿去病,毛泽东说时绘声绘色,略带夸张。)他说完故事后说道:“作者蒲松龄是在告诉我们,不要怕鬼,越怕越不能活,鬼就要出来把你吃掉。狂生不怕鬼,就把鬼征服了。”《席方平》的故事,更激动人心,更加感人,发人深省。毛泽东问我是否看过这个故事,我说,我看过《聊斋志异》但不记得这个故事。他便比较详细地讲了这个故事。
毛泽东讲这些不怕鬼的故事,实际是在喻人。他是针对当时的国内外情况而发的。国内当时正在进行整风运动,党的各级领导大多数都能认真地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改善领导作风,改进工作。但也有一些基层单位少数负责领导工作的党员,压制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和批评,甚至对整风中提出积极意见的同志进行打击报复。毛泽东察觉了这种情况。所以,他讲了许多不怕鬼的故事,特别是《席方平》的故事。他说,老实人,虽然历经磨难,只要敢于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原则,敢于斗争,问题终会弄清,冤案终能昭雪。他还讲,共产党人要有坚持原则的勇气,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旗帜鲜明。要有“六不怕”精神,即不怕撤职、不怕劳改、不怕开除党籍、不怕老婆离婚、不怕坐班房和杀头。只要准备了这几条,看破红尘,就什么都不怕了。
毛泽东此后提出要编一本《不怕鬼的故事》,何其芳同志承担了这个任务,他在同年夏天基本编成。毛泽东还要他写个序文。1961年初,毛泽东请何其芳到他的卧室谈序文的修改。毛泽东对他说,你写的序文我加了一段,和现在的形势联系起来了。毛泽东所说的“现在的形势”,是指1959年春季帝国主义国家、各国反动派和某个超级大国联合的反华浪潮。他修改的序文最引人注目的有两处,一处增加了这样一段:“难道我们越怕鬼,鬼就越喜欢我们,发出慈悲心,不害我们,而我们的事业就会忽然变得顺利起来,一切光昌流丽、春暖花开了吗?”毛泽东对序文的另一处修改是增加了这样一句话:“事物总是在一定条件之下,向着它的对方交换位置,向着它的对方转化的。”毛泽东还对何其芳说:“你这篇文章原来政治性很强,我给你再加强一些。我是把不怕鬼的故事作为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工具。”他还让何其芳在序文中增加几句讲半人半鬼的话。他说:“半人半鬼,不是走到人,就是走到鬼。走到鬼经过改造,又会走到人。”
1961年1月24日,毛泽东收到了何其芳的修改稿,当天看完退回并批示:“此件看过,就照这样付印。此书能在2月出版就好,可使目前正在全国整风运动的干部们阅读。”在退稿中他把上次增加的这句话:“事物总是在一定条件下,向着它的对方交换位置,向着它的对方转化的。”改成:“事物总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斗争同它的对方交换位置,向着它的对方转化的。”就是说事物的转化除了其他条件外,还需“通过斗争”这个条件。这是他根据当时国内整风和国际斗争总结出的重要经验,这一修改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精微和周密。
(《环球视野》摘自《南方网》)
【续编】(1)
++++++++++++++++++++
小保姆也能击败大银行
方海
++++++++++++++++++++
◎◎收集30万个请愿签名,迫使银行取消借记卡收费◎◎
2万亿美元不敌2200美元?资产超过2万亿美元的美国银行(Bankof America)决定放弃收取5美元(约合32元人民币)借记卡使用费,皆因一个22岁的月光族小保姆对这一举措不满。小保姆茉莉·卡契波尔只有2200美元(约合1.4万元人民币)银行存款,财力不济,但她的秘密武器来自上网收集的30万个支持者签名,最终迫使银行收回成命。
▲5美元月费气坏“月光”小保姆
据美国知名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英国《每日邮报》等4日报道,刚刚从大学毕业的茉莉一穷二白,靠做兼职养活自己,其中一份工作就是帮人带孩子,当她得知银行要对自己的借记卡征收每月5美元的使用费时,简直是勃然大怒。
但茉莉没有接受命运,而是在网上(Change.org,美国一个允许任何个人与团体发布议题的无党派网站)发起情愿活动,收集支持者签名迫使银行取消这一不合理收费。
“一开始,别人都觉得我太来事了,说‘不喜欢就换家银行呗’。”茉莉形容拼命工作的自己是个“月光族”,5美元费用令她相当“惊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随便换银行的自由,在有些地区,找来找去就一家银行!”
“美国人民在金融危机期间花钱拯救了制造危机的美国银行,它怎么好意思从借记卡用户身上压榨一年60美元的费用!”茉莉的男友本·西斯科也义愤填膺地说。
▲全美热议各银行打消收费念头
就在银行宣布收费一个月后,茉莉的请愿得到了逾30万人响应,这家名列全美第二大的银行只好收回成命。Change.org网站首页专门为此打出“WeWon”(我们赢了)的庆祝口号。包括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ABC(美国广播公司)等主流媒体都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原先还有其他大型银行打算收取借记卡月费的,例如摩根大通(JPMor- gan
Chase)、富国银行(WellsFargo)等,眼见势不可挡,纷纷打了退堂鼓。
“这件事告诉我们,当现实里的每个人都团结起来,就拥有了潜在的强大力量!”Change.org网站负责人本·拉特雷兴奋地说。
▲无敌小保姆想从政
茉莉去年从美国罗得岛州布里斯特尔的罗杰威廉姆斯大学毕业,主修艺术及建筑史,她读高中时是辩论好手,还经常给地方报纸写信发表意见。现在她与男友蜗居在华盛顿特区一间小小一居室,两人共同承担1250美元(约合7900元人民币)的房租。男友西斯科目前做着律师助手的工作,而茉莉则希望能在政治领域找到全职工作。
(《中国网 china.com.cn》2011-11-07 方 海:《小保姆也能击败大银行》文章来源: 东方网)
——马注:
何其芳 []1912-1977] 四川万县人。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始文学创作,其作品结集有《预言》、散文集《画梦录》、小说和戏剧集《刻意集》。大学毕业后,辗转于天津、山东、四川等地当中学教师、师范学校教师,边教书,变写杂文,集为《还乡杂记》。1938年8月到延安,在鲁抑文学系教书,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随贺龙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回鲁艺后,任文学系主任。此期的作品收在《星火集》中。1940年以后写的诗集为《夜歌》,影响较大。1944年被派往重庆,曾任《新华日报》副社长。1947年10月到河北省西北坡后,曾任朱德秘书,并参加了土改、整党等运动。此时的作品结集为《星火集续编》,文学评论结集为《关于现实主义》。建国后,他在中央高级党校任教,历任中国文联委员、作协理事和书记处书记、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捕学部委员、《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研究班主任。从1953年起,任中国社科院文研所副所长、所长、《文学评论》主编等。建国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工作,成就显著。主要著作有《关于现实主义》、《西苑集》、《关于写诗和读诗》、《论〈红楼梦〉》、《没有批评就不能前进》、《诗歌欣赏》、《文学艺术的春天》等。1979年出版了《何其芳诗稿》、《何其芳选集》(三卷)《何其芳评论集》(六卷)。另写有《吴玉章同志的革命故事》等。
(《中国当代文学辞典》,王庆生主编,武汉出版社出版,1996年2月第1版)
(2011/11/09)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