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居易:晚清社会浮世绘素描
黑居易:晚清社会浮世绘素描
——评《帝国崩溃前的影像:晚清连环画中的晚清社会》
“十里洋场”、“夜上海”,曾是“东方芝加哥”的形象标语。租界的畸形繁荣,到处吟唱的靡靡之音,很容易给人一种旧社会的病态印象。然而,晚清时代的大上海这个“一塌糊涂泥塘里也有光彩和锋芒”。鲁迅先生曾盛赞皮日休、陆龟蒙等晚唐诗人以犀利的文字,创作大量小品文揭露和抨击黑暗现实。
与他们的表现形式不同,晚清时代的画师马星驰和刘霖等人,创作发表大量及时反映社会现实的时事漫画,别开生面,深得报刊读者的喜爱。马星驰一生作画无数,其中不乏广为人知杰作,比如他在一战结束后发表在《新闻报》的题为《玩弄于股掌之上》的时事漫画,表现一个日本人把一个小小的中国人捏在手里,面带笑容口称“公道待遇”,另一只脚已经伸进中国的山东青岛。
与皮、陆等人的坎坷遭遇相似,马星驰这样的热门画师在当时代,并没有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正如白话小说诞生之初的不重视一样,作为一种新兴的时事漫画也被人们视为“小技”,只能供报纸读者在茶余饭后的谈资之用。曾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党人马星驰,终生贫困潦倒,所做的画作名气很大,却从未出过专集。
百年时光飞逝,那些直刺现实、反映时事的漫画,大多湮没于历史的故纸堆,无人问津。幸运的是,最近马星驰等晚清画师的部分精美画作被影印、结集成书出版,即《帝国崩溃前的影像:晚清连环画中的晚清社会》。这本书选取的画作,主要是马星驰和刘霖等人在《神州画报》发表的时事连环画,辅之以简约的文字。
为了便于今人阅读,编者把选取的画报,真实形象地展现了晚清社会官场、百姓、警察、土匪、底层、世道、潮流、风俗等,生动地诠释了“世道乱、人心散、不可久”的道理。晚清时代,底层百姓极其卑微,任人践踏,不光要遭受官府的盘剥,也要遭受洋人的欺侮。漫画《打野鸡误伤乡妇》就真实反映了三个洋人打猎时误伤乡村妇女,官府前来斡旋,却纵容洋人逃之夭夭。更令人悲催的是,当时半亡国的韩国人、印度人也可以在街上公然欺负大清子民。
然而,大清子民并没有忘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学生热心》、《妓女亦畏清议》、《乞丐也知爱国》等画便是明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官员的忽悠。《流毒社会(一)彩票之毒》中,大清官员大喊“快来发横财”,忽悠百姓来买“赈捐彩票”。原来,公益彩票和国民捐一样都是有魔力的,官员垄断了道德权力,百姓必须往坑里跳,而且是满怀爱国之情幸福地跳进去。需要掏钱的时候,就是表达爱国之情的时候,就像买房爱国论一样。
但是,仅有底层百姓爱国是不够的,也无法扶大厦之将倾。随着欧风美雨的播散,一些新事物如“潮”般涌来,立宪、自由恋爱、女学、飞机、火车,各种公益组织,不一而足,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呈现。晚清画家饱含深情,用阴郁的笔墨,比较中西军备、选举、男女平等的种种差距,忧心中国宪政、自由、财政、路矿之前途,想象中国的未来。可叹的是,晚清只感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恐慌,缺乏与时俱进的勇气与扎实行动。伪立宪、真皇权的闹剧彻底断送了晚清的未来。所谓选举、民主、共和终成近代中国人的黄粱梦。
该书有一副画《没有一个好百姓》为这场闹剧做了生动的注解。晚清时期,山东聊城调查员分区调查各村有选举资格的村民。可是有村人对调查员说:“我村中并没一个好百姓,亦不愿选举议员,挂名不挂名决不后悔。”如是不明就里的读者,可能耐不下性子叫骂起来,真是朽木不可雕也,百姓为何放弃选举的权利呢?可是在我看来,这反映了民众对所谓选举的抵触心理,更加反映当时假选举的不得人心。
这不仅让我想起先贤梁启超的一句气话来。他曾说:“凡国必风气已开,文学已盛,民智已成,乃可设议院。今日而开议院,取乱之道也。故强国以议院为本,议院以学校为本。”从此,“民智未开论”这个标签就算贴在梁启超身上,为后世许多人所诟病。
其实,“民智未开论”是一个思想家的预先担忧,并无不妥。更何况,梁启超曾极力建议湖南巡抚陈宝箴开设新政局和课吏堂,还说过:“南学会实隐寓众议院之规模,课吏堂实隐寓贵族院之规模;新政局实隐寓中央政府之规模。”(《戊戌政变记》)换言之,即便有隐忧,他还是主张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地行进在议会政治的道路上。而庙堂之高的晚清权贵并不这么想,他们生怕民智已开,牧民之策难以延续。
黑居易 记
《帝国崩溃前的影像:晚清连环画中的晚清社会》
荆诗索 柯岩初 主编
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版
黑居易微博http://weibo.com/heijuyi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