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为毛泽东同志平反》这篇文章
谈谈《为毛泽东同志平反》这篇文章
看了《为毛泽东同志平反》这篇文章,初始被作者鲜明的爱憎所打动,然深思之后便觉得文中的有些观点值得商榷,尤其对作者某些形而上学的观点不能苟同。所以,谈谈自己的看法,愿与作者探讨,不当之处还请指正。
作者在文章开篇便说到毛泽东的四类“错误”:“ 一,要求太高,二,矫枉过正,三,急于求成,四,殃及池鱼。”然而,却对 “错误”未作详细的论述;没有论据和论证。文中说到“ 对于共产党人要求高,没问题,但平民百姓只是一般人,艰苦奋斗的久了会有不满情绪。”不知道“平民百姓”“艰苦奋斗的久了会有不满情绪”是指哪个年代、哪件事情而言,莫不是所谓“艰苦奋斗”是指让“平民百姓”“受穷”?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作者显然是错了。毛泽东那个年代,我国实行的是高积累、低消费,这是为了使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而必须采取的措施。对此,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说得很清楚。那个年代,最典型的当属我们勒紧裤腰带搞原子弹、氢弹、导弹以及核潜艇了。但那恰恰是为了不受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欺负,为了巩固国防而必须采取的措施。如果没有那些 “镇国之宝”,我们即使是搞建设也不会安下心来,也许连“艰苦奋斗”的日子也保不住。况且,即使我们强大了,富裕了,艰苦朴素这个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这一点无论是对于共产党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应如此。
文中说到“急于求成”,说“毛泽东在一些事情上的做法的确有些急,这一点在大跃进运动中有所体现。”事实上,大跃进时期正是当时的那个接班人在主持主管经济工作。是接班人刮起的共产风和浮夸风,从而造成了对农村经济的严重干扰。恰恰是在毛泽东的主导下,才制止了共产风和浮夸风,进而完善了人民公社体制,使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文中说到“矫枉过正”和“殃及池鱼”的问题,作者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从文字的表述来看,显然是指xxxxx。我以为毛泽东当年所说的“三七开”是符合实际的,一是“怀疑一切、打倒一切”,一是“全面内战”,尽管如此,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就是实事求是,xxxxx毕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群众运动。目前来看,对这场运动的“三”(三七开)的评价,还是慎重为好。
文中说到“即便美国总统,即便美国政府,即便在美国与中国对立和围剿的年代,美国往往也敬畏毛泽东的。多年以来,没大见过美国人批判毛泽东。有,也不是美国白人,不是美国黑人,更不是美国印第安人。如果有,也只是跑到美国去的部分中国人,他们加入了美国籍。”
作者这样说并不符合实际。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领袖,可以说毛泽东代表了新中国,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人民。在毛泽东时代,代表美国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美国政府,一天也没停止过对新中国、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攻击和污蔑,美国政府的喉舌――“美国之音”就一直是这么做的。他们的攻击和污蔑不仅是在口头上,而且当年也曾积极支持蒋介石“反攻大陆”。时至今日也依然支持“台独”、“藏独”、“疆独”势力,妄图将我国变成半殖民地。至于对毛泽东进行所谓“人格”攻击,他们也许知道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情。他们与我们进行的是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较量,说到底是阶级的较量。
文中说到“为什么要加入美国籍呢?无非两点,一是热爱美国,一是憎恶中国。”继而说“受到委屈跑到美国去的中国人”“是蒋介石时代的地主、资本家、贵族、御用文人,八十年代初留学不归的,九十年代初出去搞运动的,或者如热比亚之流在两千年左右放出去的。”
这样说便有些片面且不符合实际,也会伤了一些爱国侨胞的心。新中国成立前夕,一些人包括有的资本家和有的知识分子,他们由于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特别是统一战线政策不尽了解,所以跑到国外,并由于多种原因在国外定居。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依然是爱国的,思乡之情甚至临终未了。许多人在建国后依然回到国内走走,看看,无不为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改革开放之后,他们回来的更加频繁。他们中的许多人,包括那些“八十年代初留学不归的”人,在反对分裂中国,在支援汶川地震灾区,在奥运火炬传递之时,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热忱和义举便令人国人钦佩。
文中说到,“就国外的情况看,否定毛泽东的主要是中国的叛徒,而不是西方的敌手。”
事实上正是那些“西方的敌手”在支持“中国的叛徒”。没有“西方的敌手”的支持,那些“中国的叛徒”怕是没有栖身之处。
文中说到,“对毛泽东的否定,主要来自于国内。国内的否定分这么几股,一,走资派及其子女,二,地富反坏右及其子女,三,新兴的投机分子和暴发户,四,买办及其子女,五,剥削阶级知识分子及其子女,六,贪官污吏及其子女。”
这样说依然不符合实际,而且同xxxxx时期“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血统论”一个调子。就拿“走资派”来说吧。在xxxxx当中,就有死不改悔的走资派和犯了走资派错误的两种人;而犯了走资派错误的人无非是跟着错误路线走的人,这类人经过批判、帮助和改造,最终接受了继续革命的思想,脱胎换骨成为革命的领导干部。即使是“走资派”的子女,经过革命斗争的锻炼,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世界观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最终成为一个革命者。还有其他出身不好的子女,也是如此。他们都属于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即使是在右派当中,也有改造好的。我就曾经认识一个当年的“右派”,他在被纠正“摘帽”之后,曾说过一句令人感动的话,他说:“我不恨毛主席,有些事情是下面那些人搞的。相反,我感谢毛主席,没有‘右派’的经历,我不会懂得中国的农民。”尽管这位“右派”早已经过世,但他说的话我至今不能忘记。而作者上述这些观点显然不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其后果只能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文中说到,“曾经有不少老百姓怀疑毛泽东,农民怀疑过。农民工也怀疑过,《平凡的世界》中有农民工,他们满怀憧憬,希望住上洋房别墅,所以曾怀疑过。工人也怀疑过,在股份制就是切实拥有的盅惑下,工人怀疑过。”
改革开放之后,我在农村呆了两年。倒没听说过农民兄弟怀疑毛泽东,相反,他们怀疑更多的是资改派,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怀疑也在不断加深。因为,到目前为止在农村富裕起来的只是少数人,而且,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在人民公社时期,贫富差距是不明显的。至于文中所说“《平凡的世界》中的农民工怀疑过”,因为没有看到过《平凡的世界》(不知道是不是文艺作品),所以不能妄加评论。如果是文艺作品,那么作品中的主人公是否是农民工的典型倒是令人怀疑。文中说“工人也怀疑过”,个别工人怀疑是可能有的,但是并不代表广大工人群众。广大工人群众岂止是怀疑,他们开始是骂娘,后来是绝八辈祖宗,再后来则是抵制和反对,不过对象是那些吸工人血的资产阶级。通钢事件就是证明。其实,最先觉醒的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群众,因为他们处于社会的底层,他们有切肤之痛。至于用“最终砸得他们乱蹦乱跳”来形容他们,似乎并不确切,也低估了他们的觉悟。
文中说到,“毛泽东的伟大恰恰在于解放之后的一系列伟大壮举。”
这样说是也是不全面的。毛泽东自己说过一生做了两件事,一是打败了蒋介石,一是搞了xxxxx。打败蒋介石同样是伟大的壮举。
文章最后说,“用群众的心声和力量为毛泽东同志平反……”
其实,那些妄图全面否定毛泽东的人们,那些试图淡化毛泽东的人们,那些认为毛泽东犯了“严重错误”的人们,他们都不会为毛泽东“平反”的,如果那样就等于否定了他们自己,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而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里,毛泽东依然是他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错误”恰恰是他的伟大之处,毛泽东思想依然象太阳一样照耀着他们前进的路;尽管那路上有沟沟坎坎,他们依然会勇往直前。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