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玩模糊调价 不怕见笑大方?
出人意料!
国家发展改革委9月1日宣布,自9月2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300元,相当于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提高0.22元和 0.26元。
对此,有网友长叹一声:油价这只靴子落地了!
弦外之音,好像是在等着油价上涨似地。
是的,这一声长叹很有表态性,是对成品油调价预期的情绪性反弹。
此前,国际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的移动平均价为70.79美元/桶,涨幅达10.66%。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以相应调整汽、柴油价格。根据这个《办法》,今年成品油价在头7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历5次调整,油价调整有了相对固定的规律可循。
市场普遍预测,发改委有可能在8月26日上调成品油油价,理论涨价空间达500元/吨。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发改委并未按照市场预期调整汽柴油零售价格。
对此,发改委的回应更是出人意料,话中有话。
8月28日,发改委有关人士明确表示,在当前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发改委将尽量减少成品油价格调整的频率,这一做法也并不违背现行定价机制的原则。规定是说“可相应调整”,而并非“必须”调整。
发改委的这个表示,可能与8月初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希望修改5月初颁布《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的要求有关。两大集团认为当前的《办法》使得成品油调价机制过于简单透明,导致投机、囤货等现象频频发生。
而发改委的“可相应调整”、非“必须”调整说法,又确实下子使成品油调价机制模糊起来。结果,这次油价调整,果然让人感到突然。
模糊的成品油调价机制折腾了数十年,好不容易透明了,这下又回头去走了模糊的老路。虽说是为了不让一些企业或者机构掌握油价调整的规律,防止囤积等现象的发生,但是靠模糊成品油调价机制来打击囤积现象,不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办法,也不是一种市场化的做法。成品油调价机制再模糊,也总会有人在调价之前掌握确切的消息,并拥有充分的囤积机会和时间。
资源市场价格公开化、透明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如果我们还再靠耍小聪明、玩模糊来维护资源市场的健康发展,不仅过时老气,而且绝对地傻冒。
堂堂的发改委面对囤积现象,只有“逗你玩”的小伎俩,真不怕见笑大方?
2009年9月2日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