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忽悠该晒晒太阳了——评一个伪命题
大约从2001年起,许多经济学家、房产商、地方官员嘴上异口同声地挂着一句话:“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此说蔓延之广,堪称自“捣浆糊”以来的又一经典,其本身也是“捣浆糊”的“极品”。
此说的潜台词人人明白:你买了房是买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再贵也值。
结果是,10年里房价涨了5、6倍而致民怨沸腾,迫使中央政府于2010年两度年出手了调控重拳。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究竟有没有经济学上的依据?在滴血的教训面前,是该弄个明白了。“十年磨一剑”,我们终于在迷雾中窥见了结论——原来这是个为推动中国房价疯涨的而炮制的伪命题。
这个结论是这样出来的:
首先是初闻时的怀疑。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是除俄罗斯、加拿大以外的世界第三个领土大国,最有资格高喊“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的当是荷兰、新加坡、古巴、香港那些弹丸之地呀,还有人口密度20余倍于中国的岛国日本,就是印度,其人口密度也大超中国,为什么不听见人家喊,偏偏是国土广袤的我朝喊得如此汹涌呢?难道我们的眼光已放在地球需要向外星人移民的世纪了?因只是怀疑,所以面对此论,只能持以缄默。
其次是观察,10年来房价每涨一波,此说就像决堤般地泛滥一次。“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成了“房价将永涨不跌”的“护身符”。09年房价涨了几个“停板”,社会演绎了亿万人为这个“不可再生的资源”而人心惶惶,争相申贷购房、炒房的历史大幕。而在中央的调控重拳出手后,继续和调控相抗衡的理由,也是此说。你还可以发现在购房现场,犹豫不决的购房者常在售楼小姐此说的“提醒”中下单的情景。这让人觉得此说已不像一个经济学概念,倒像是促销良方了。
接下来便是学习,决心将“不可再生的资源”概念弄个水落石出,谁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现将查得的有关资料以饷读者,可见其“捣浆糊”混淆是非的程度:
《百度》词条的解释如下:
1、不可再生资源:英文名称non-renewable resources。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叫不可再生资源。这类资源是在地球长期演化过程中……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比,其形成非常缓慢,与其他资源相比,再生速度很慢,或几乎不能再生。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会消耗,而不可能保持其原有储量或再生。……例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当它们作为能源利用而被燃烧后,其原有的物质形态已不复存在,其形式已发生变化。——这段叙述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开发利用后会不断减少和甚至消失的资源。
2、可再生资源:英文名称renewable resources。可再生资源指在短时期内可以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又称可更新资源。主要包括生物资源(可再生)、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后三者是可以循环再现和不断更新的资源。”——这段话也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可再生资源是人类可以反复开发利用,不会减少或消失的资源。
如若不信网络,可查江泽民题名的《辞海》:
1、不可更新资源:又称“非再生资源”。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指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化石燃料等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的资源。对于不可更新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长远、合理的规划,并力求综合利用,不能任意破坏和浪费。(合订本P140)
2、可更新资源:亦称“再生资源”。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经营,能为人类反复利用的各种自然资源。如生物、水、土壤等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要坚持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使其消耗速度符合恢复速度,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合订本P922页)
白纸黑字,中外同解,土地不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而恰恰是典型的“可再生的资源”。土地上造房也好,开厂也好,种地也好,其“原有储量”不失分毫,旧房、旧厂可翻新,作物可以一茬又一茬收获,人们还可根据需要改变土地的用途,人们还在通过各种办法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如围海造地,修建梯田,平房改楼房,低楼变高层等等)。这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常识,这怕就是人家领土再小,也不敢拿错乱常识的低级错误来忽悠人的原因。如果说售楼小姐如此说是想促成交易,购房者如此说是无知轻信的话,经济学家、房产商和政客一齐睁着眼睛说瞎话又作何解?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怎能违反科学常识,搞“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的一套?
土地是什么?马克思引用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配第的话:“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马恩全集》第23卷P57)。正因为土地有其通过劳动实现不断再生的价值,故而被称“财富之母”。土地和劳动力成为历代统治者争夺的对象之根源即在于此。
明明是“再生资源”,非要说成“不可再生的资源”,明明是生命和地球同存的“可更新的资源”,非要说成是“稀缺迫在眉睫”的濒危资源,如此指鹿为马、危言耸听,既丢经济学又丢马克思的反常之举意在何方?
答案10年来已经给出:为GDP,为制造“地王”,为博取房地产暴利,为营造炒房氛围,为让人们在争夺“不可再生资源”的忽悠中甘当房奴。
“什么东西想涨,就说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近闻一位年轻女士如此说,她似乎也感到“不可再生”之说其中有诈了。不过她是以翡翠这几年的暴涨为例的。但凭心而论,缅甸人说翡翠属“不可再生”倒还有几分经济学上的道理。而我们的“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论,怕早给稍懂经济学的洋人笑掉大牙了。
畸形的扭曲本身又是一把双刃剑,在不断推高房价的同时,又引发大片陷于误区的人为“捍卫”自己的“不可再生的资源”而同“三位一体”力量对抗,拆迁冲突已成当今一大看点,这不能不说是此论始作俑者自作自受的悲剧。
现在该是正本清源、拨乱反正、让忽悠了人们10年的这个伪命题晒晒太阳之时了,我们总不能一面调控,一面继续让伪命题引领话语权。
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忽悠,多一份清醒、淡定、思考和学习是多么重要。
2011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