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打好金融、资源、产业链和人才战争四场经济战争

火烧 2009-08-2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中国在金融、资源、产业链和人才四场经济战争中的挑战,指出当前经济体制需全面调整,以应对国际竞争,避免陷入长期经济困境。

打好金融、资源、产业链和人才战争四场经济战争:“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战略任务!

   

    中国目前经济上的全力“保八”,只是表面光、短期效应。而实际上在金融、资源、产业链和人才各个领域,中国和经济竞争对手间的明争暗斗几乎进入了“战时状态”,但中国高层却鲜有人有意识到这一重大严重的危局。“敬行兽,不杀生,汝今能持否?”,怕是很难!“保八”之后又怎样?  

就是说,中国的经济体制应全面深入调整,以应对中国正在进入的“金融货币战争、资源战争、产业链战争和人才战争”这四场中国经济前途命运的大战争!否则,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别人都结构提升了、包袱甩掉了,中国则将因为“四大战争”败战,陷入更加深刻长期的经济困境。  

    第一场战争是货币战争:宋鸿兵先生的《货币战争》虽然为许多“精英”所不屑,但从中国目前持“两万多亿美元”而身陷“美元陷阱”并面临大规模国民财富缩水的前景来看,说中国已进入“货币战争”并不算耸人听闻。更可笑的是,中国虽然持有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银行中有45万亿人民币的存款(中国确实不“缺钱”,且买了上万亿美元的低收益美国国债),却同时要继续每年坚持利用高成本的外资(对外开放嘛,“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嘛,堂堂皇皇)。外资在中国的投资收益率都在20%左右。说得通俗一点,这其中的大帐的算法是:中国是在给外国人借钱让人家把中国的资产、土地买下来,从而获得长期收益。  

从目前的局势看,如何防止被别人继续玩弄,是真正需要认真从大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来破解针对中国或中国正身陷其中的“货币战争”了!  

第二场战争是资源战争:胡士泰案说明了什么?就是针对中国的资源战争。光说内外勾结那是看轻了资源战争的厉害,铁矿石贸易上几年内损失7000亿人民币,主要还是战略决策的疏失,国家战略能力的缺乏,根本就没有能力在国家整体利益的高度进行规划和政策实施。光是宝钢要收购河北的唐钢,就因为中国的“诸侯经济”体制搞不下来,唐钢只能被河北的钢铁厂收购。这就是中国的战争能力,自己衔打成一团,外国利益集团乘机大肆渔利难道不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嘛!  

中国不掌握国际资源市场的话语权,也没有战争眼光进行早期投入,所以现在只能高价买入。日本、美国、欧洲一则是深深参与现有国际资源体系,二则是其经济体对高资源价格的承受力强,所以乐见高资源压迫中国经济以获得超额垄断利润。说什么提高执政能力,但国家现在的战略能力太让人失望了。一味听一些老外忽悠,却将自己国家有战略价值的诤诤意见一向束之高阁。一些老外忽悠所谓“中国模式”,说白了,中国模式就是高价利用国际资源、廉价出卖中国资源的模式:劳动力是中国丰富的资源,我们却像黄河长江的水一样让其廉价地流入世界。  

一个农民工打了三十年的工,还是个农民工,其子女只能是“农民工第二代”:不但自己没有完成身份转换,连后代也像奴隶一样固定在“农民工”的定位上。经济史上这样的经济发展同社会和人的发展完全脱节的现象,真的是第一次发生。高价买别人的资源,低价出售自己的资源,环境和人付出巨大代价,这种发展模式还有脸自我吹嘘!  

第三场战争是产业链战争。 郎咸平 先生说中国当前危机的真正根源是制造业危机,这其中有深刻的真理。而中国制造业危机的根源在于,中国只掌握制造业的“特别6+ 1” 共7大环节中的一环。这七个环节分别是:产品设计、产品研发、材料采购、仓储物流、批发、零售,以及组装和制造。中国目前只在组装和制造环节有优势(所以叫“硬一元”),其他环节大都控制在美日欧手中。但不要忘记,利润的高端在6,而中国只在“组装和生产”环节有优势(硬一元)。  

既使在中国市场上,外资对零售、批发、物流、采购、材料、研发、设计的控制也在加剧。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年均GDP增长9%以上,“看上去很好”,但利润大都被别人拿走了。不掌握产业链,不控制产业主导权,中国的发展利益就为中国人民分享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谁掌握物流和终端,谁掌握标准,谁就是产业之王。  

可你看,目前我们的上上下上,眼睛只盯着GDP,所以才有“中国保增长”,日本“赚真金、拿市场”的效应,关键是人家控制了产业链高端也就是利润高端,所以造成全国人民为外资打工、大学生难找好工作的局面。为什么,中国决策层没有掌握产业链的意识,只盯着GDP和制造业的“硬一元”,没有人想着要盯住流通、零售等,别让人家控制了!要找好工作就首先要学好外语。十三亿人的市场,却要靠外语找工作,中经济的主体性在什么地方?  

第四场战争是人才战争。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啊!这不是笑话,实情也是这样。最近欧美同学会的副会长 王辉耀 先生出版“人才战争”,正其时也。国际上对人才的争夺日甚一日,中国学生尤其是理工学生扎实的基础(受了十多年的苦啊)、人数庞大,在世界上都受嘱目,但最后成果的收获都在欧美日,“百万大军留不归”。中国学子留在美 国的光 博士学位获得者就有62000多人,而全中国主要研究机构博士学位获得者只有28000多人,这样的形势,在科技领域中国如何和人家竞争。  

据《日本经济新闻》近日报道,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后藤敏研究室,主要研究新型电子芯片,研究室当中的29个研究人员中,有28个都是中国清华、科技大的高材生。已经毕业的15个高端电子精英人才,有13个进了NEC和日立公司。回国的只有两个。  

但人才流失,最主要是要怪中国自己的体制,根本就是一个“未战而胜败之形可知也”的体制。“获得北京户口比得一个美国绿卡都难”的局面不改变,我们就不要指望会改变人才向外流的现状。中国人满街走,十几亿人口,每年几百万大学毕业生,但真正的人才、高端的人才太少了!国外学有所成的,国内的体制又很难容。有些中国人喜欢多有几个孩子,但因为一胎政策,所以宁愿入籍外国、留在国外。这一条也很关键。人就是想要一些小自由,不喜欢条条框框,毕竟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在体制上的一些东西、官绝对本位、户口歧视等东西不改,人才战争就没有打赢的希望。许多掌权的以为仅仅是个待遇问题,以为只要允诺好的待遇就能把海外人才吸引回来。错了!要有让人心安定的政策。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还是要修文德,安人心,才能让中国的人才为中国服务。执政者要有反思的精神,古代皇帝还有下罪己诏的时候。再也没有比中国人民更好人民了,关键是坏的体制、坏的治理方式、坏的作法必须改变,这样才能人心宾服,四海来归!二十一世纪了,这个公元前五世纪时孔老夫子讲的道理还是管用的!  

写于二OO九年 八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