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的困惑
为庆祝建党90周年推出的10集文献纪录片《旗帜》,其中第三集《建国创业》专门说到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关解说词这样写道: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毛泽东亲自编辑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于1956年1月公开出版时,全国入社的农户已占总农户的80%。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超过96%,基本上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此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开始进入高潮。1956年1月中旬,北京市率先实现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和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到这年年底,全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基本完成。
然而对照现实,却与《旗帜》中描述的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小岗村的18个红手印把农业集体化的道路彻底否决,曾经在1956年底就已经有超过96%的农户“基本上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后来又经历了人民公社阶段,现在却几乎在一夜之间重新回到了单干的道路上。至于当年“全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也基本完成,现在也已经几乎找不到当年社会主义改造的踪影。曾经是国营企业后来称为国有企业的那批体现社会主义改造的企业,现在基本上实行了私有化。而且还在提倡“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这比起1956年底的私有化程度,实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足以令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产生困惑。
如果1956年基本完成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正确的,那么现在的种种表现就是对当年正确道路的颠覆和背叛。如果当年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错误的,那么从1956年到现在就等于是瞎折腾了几十年。这无疑会导致思想上的混乱。理论上的混乱足以导致实践中的混乱。理论不能含糊其词,理论不能前后矛盾,理论应该光明正大,理论应该经得起推敲。所以,这都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我每看《旗帜》就免不了产生这样的困惑。但看别人却似乎都“基本上能够理解”,人人都显得心领神会的样子,就心生惭愧,就想,看来我太跟不上形势了。现在肯定有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但愿是我出了问题。如果只是我出了问题,也只涉及我一个人而已。如果是系统出了问题,麻烦就大了,问题就严重了。所以我只能但愿是我出了问题。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