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社会主义的问题和争论

火烧 2011-09-30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探讨社会主义问题与争论,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成果与挑战,涉及改革方向、制度核心及发展困境,强调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制度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的问题和争论  

——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总结与理论探索

   

郭春孚  

   

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失败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发展,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成果。中国的经济发展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为什么一部分人对现状不满?为什么人民的幸福指数呈现出下降趋势?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也无法避免通货膨胀吗?等等。这些问题看上去已经解决了,其实没有解决,存在争论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国家,不是少数富翁的天堂。这是由一些基本制度来保障的。毛泽东在制定制度时首先对国家的定位是:人民民主国家;与此保持一致,将所有重要的机关和单位都加上了“人民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武装部,人民法院,人民解放军,人民警察,人民出版社,人民公社,等等。  

五个核心制度构成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在革命战争时期,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支部建在连上”,党指挥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各级党委和村级党支部。  

没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没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成功和发展。  

改了30年,这个最核心的制度没有改,一直坚持下来了。但是参加党代会的高级领导干部居多,基础党组织的领导干部所占比例太小。下面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甚至基层党员对党代会漠不关心,所以并不了解党的决定。党对基层党员和群众的关心不够,他们也就不关心党的大事。  

共产党不是全民党,而是由社会先进分子组成的党,是一切先进因素的广泛代表。从根本上说,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先锋队和主力军,体现着历史和现实的先进性。统一战线是党走向成功的法宝之一,但搞统一战线不是让资本家、地主、豪绅等加入共产党,而是团结动员他们支持革命和建设。只有那些接受了党的纲领,放弃了自己的阶级立场,与人民站在一起的人,才能加入共产党。  

改革开放以来,有多少个富人被拉入共产党内?又有多少个富人靠披着共产党的外衣挖社会主义的墙脚,损害人民利益?这些混进党内的走资派,很容易使党改变颜色,因为他们手里有钱,背后有人,掌控着特权,能量大得很。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宪法的最根本内容就是确立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即人民当家作主,人人平等。人民要对政府的决议和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并建言南策。这是国家的人民性在制定大政方针时的具体体现。在毛泽东时期,国家的方针政策不是政府强加给人民的,而是在人民的参与下共同制定的。所以落实起来下面的阻力很小,甚至经常是没有阻力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们也坚持了,可是参加人代会的代表多数是领导干部,没有几个老百姓。县级以上的党委书记都是人民代表,但除了少数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外,有几个代表人民?他们反腐败不是真反,只是在口头上反,实际是压制反腐败,官官相护,所以下面的腐败是越反越严重。腐败分子不可能代表人民,而是人民的最大敌对者;贪官污吏也不能代表党,而是腐蚀党的肌体的蛀虫。  

党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但不能包办一切。难道是人民不听党的话吗?不是。我们的人民最听党的话,从来就不听腐败官员的说教。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在实处,那就是让人民参与管理国家,在决策中充分体现人民的诉求和智慧。要给人民生存权和发展权,也要给人民充分的发言权,还要让人民行使选举权、享有被选举权。  

人民代表大会不是官员代表大会,党代会让党员干部参加,人代会应该让老百姓参加,不能互相取代。否则有名无实,就不如两会合起来开。  

(三)政治协商制度。这个制度是为了保障那些社会贤达、志士仁人为治国安邦出谋划策而设立的,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共同纲领》就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完成的。  

这里有一个界线:政协委员是在社会上有影响、胸怀政治抱负和个人理想的进步人士,但他们还不是共产党人。由此可见,政协委员应该是有政治头脑、关心国家大事和人民利益的社会团体和成员的代表,因此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是明星俱乐部,也不是富人聚餐会。我们不能把没有政治修养的歌星、电影明星、体育竞赛冠军等都选为政协委员,也不能把富翁都请来聚会。  

政协委员不应该对共产党的领导制度有怨言。江山是共产党率领人民打下来的,而且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但是治国要讲民主,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共同协商治理国家,这是符合情理的,也是符合中国实际的。  

(四)群众监督制度。毛泽东时期,党和政府是敞开大门办公的,不仅老百姓随时可以进出,而且他们有困难、有意见、有牢骚随时可以向领导干部讲,发现问题随时可以向上反映。那个时候讲“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因此在群众的监督下就没有贪官污吏。领导干部害怕群众监督,不敢贪污腐化。  

毛泽东时期还有一把利器,就是群众运动。允许和倡导人民自觉的行动起来,监督领导干部,以搞运动的形式作为载体,从上到下,落到实处。  

后来提出不搞群众运动,因为群众运动罢了他们的官,还拉出去批斗,让他们吃了苦头,他们害怕群众。建立了所谓监督制度,设立了臃肿的、重叠的、低效的监督机构;只允许媒体监督下面、监督小人物。这样一来,党内的互相监督成为摆设,一个人高高在上,搞特殊化,还推动个别地方搞特区。某地方大员说,特区是“杀出一条血路”搞起来的,现在还要“杀出一条血路”,不知杀了多少人?谁成了特殊利益者搞改革试验的冤死鬼?  

与此同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一支笔”批了算,特权派横行,腐败成风,形成了特殊利益集团。可悲的是,不会贪污、不愿受贿的领导干部竟然被视为没本事,被一些人当作笑料,没有社会地位。  

不让群众搞运动,官员却不断搞运动。他们通过打破大锅饭、端掉铁饭碗、承包租赁、破产重组、股份制改造等一次又一次“改革运动”,将大批工人赶出厂门,成为失业者,美其名曰“下岗工人”、“待业青年”。 他们收入微薄,难以维持温饱,特别是那些老工人,日子过得十分凄惨。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以改革派为代表的特殊利益群体捞得盆满钵满,富可敌国。  

高墙大院,再加保安,隔开了机关与群众的联系,阻断了上下交流的管道。对待社会问题,群众干着急,没办法,只能熟视无睹,隔岸观火,任其蔓延,致使许多问题成为不治之症。  

(五)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我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对人民讲民主,是社会制度的本质要求;对资改派讲民主,则是违反宪法的行为。  

民主属于人民,集中属于共产党。人民群众的智慧,是党建设社会主义的不竭源泉;人民群众的愿望,是党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党为之奋斗的根本目标。  

中国没有民主,世界将变成一片黑暗。  

但是,民主靠专政来保障,失去了专政的职能,民主将成为挂在专政者嘴上的漂亮口号,成为杀人不见血的屠刀。  

人民民主专政不是精英专政,也不是资本家专政,更不是黑社会专政。现在,精英、资本家和黑社会有合流的苗头,他们勾结起来共同对付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想杀谁就杀谁。黑社会势力已经很强大,出人意料,如果不彻底消灭,最终中国有可能黑下去。  

以上五个基本制度构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体系,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既有翔实的理论依据,又有伟大的实践源泉,因而是最科学的制度。这套互相联系、共同支撑、缺一不可的核心制度是马克思主义者长期艰辛探索的结晶,已经写入宪法和党章,并且被实践证明是符合国情的科学制度,本来是不成问题的,然而在改革开放中却“有了问题”。  

总之,社会主义发展要开辟新途,走出前人没有走过的新路,但改革决不是要推翻社会主义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也可以说是自我革新。谁违反了这一条,谁必将成为人民的敌人。  

   

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是十分必要的  

不能压制争论,搞什么不争论,也不能对客观存在的争论视而不见。掩耳盗铃,很可能犯盲人摸象的错误。  

(一)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对这两个概念必须加以准确定义。我认为,共产党领导的、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的社会制度,就是社会主义制度。  

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少数精英统治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按资分配和贫富悬殊的社会制度,就是资本主义。  

大多数共产党人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人民也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因为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有尊严,有幸福感,有盼头。  

资改派、富人和贪官污吏要走资本主义道路,因为只有中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他们的巨额财富才能进入保险箱,否则他们迟早要失去财富和地位。  

一些贪官和富人或携巨款潜逃,或将财富转移国外,为他们享受奢侈生活提前做好了安排。要么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要么逃往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他们的根本立场和政治选择。  

美国金融风暴和欧洲经济危机说明,资本主义无法解决长期存在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是勒在资本主义脖子上的绞索;货币投资的盲目性、商品流通的无计划性和反科学消费,必然引发通货膨胀,引起经济地震,造成大批国民失业。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可以避免发生通胀的。因为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健康发展。中国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通胀(有时是滞胀),是因为中国现阶段搞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盲目投资,重复生产,无序流通,消费疲软,而且受到美国、欧洲经济危机的影响。没有一点通胀,说明经济环境比较死,需要搞活;微有通胀,说明经济要素处于活跃态,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中国的财富集中度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这种巨大的贫富悬殊完全是由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造成的。解决起来困难和阻力很大,但决不是不治之症,关键是要有决心。  

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而发展社会主义的目的则是为了让人民富起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活得幸福。社会主义不是改革的方向,而是中国的核心理论和社会制度。改革的方向是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社会主义复兴和东方文化复兴。  

我们要旗帜鲜明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决不能走资本主义老路。  

(二)要不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有人主张打倒共产党,以别的什么政治力量取代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中国的确存在资改派,就是全盘西化派。他们以精英自居,以市场化改革为幌子,全面推行资本主义制度。而且以资改派为代表的特殊利益集团公开讲,就是要搞垮共产党,分裂中国,消灭社会主义制度,为他们的财富定做“保险柜”。因此,他们极力推动权力与资本搞“同性恋”,支持青年人搞同性恋。  

共产党的领导是好的,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执政党。但是共产党内有资改派,他们以改革开放为保护伞,推行与共产党的性质完全对立的私货。还有一些新生的资本家混进了共产党内,成了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们冠冕堂皇地推广“享受生活”的人生哲学和发财致富经验,企图影响更多的人,使他们成为金钱的奴隶,服服帖帖地做雇佣劳动者,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利润。  

我们支持改革,拥护开放,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他们却是要通过改革开放,改变共产党的性质,最终消灭社会主义。  

共产党的纯洁性受到了质疑,代表性受到了严重削弱。然而,无论现实多么严峻,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经受住考验,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弘扬共产主义理想。每隔两三年来一次整党,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做拥护派,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也要做促进派,甘心情愿做啄木鸟,促进共产党将自己的纯洁性维护好,将自己的代表性发展好。  

(三)要不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两种相近的态度:一种是资改派的改造利用观,即把人民代表改变为精英,也就是富人和为富人服务的学者、专家等;一种是西化派的推翻再造观,即取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搞西方国家的两院制。这两种态度虽有不同,但基本指向是一致的:废除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现在,人代会的代表除了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外,有不少是大老板,老百姓越来越少了。所以人民对人大决议不那么关心了,反而牢骚满腹,很有意见。  

人代会能不能代表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好的,人大代表不能代表人民,不能否定这个制度,这是执行者的问题,不是制度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不能削弱的,更不能废除。要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否则党的领导就失去了人民把关决策的基础,就缺少了来自实践的智慧、经验和创新思维,就没有了推动力。  

我们不能将人民的制度拱手送给人民的敌人,更不能将人民创立的制度亲手砸碎。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维护好人民的正当利益。  

共产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私利。共产党活在人民中间,人民给力,共产党才有不竭的动力。  

(四)什么人应该成为政协委员?政协委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体现社会团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政治抱负、治国理念和决策水平,可以代表社会各阶层的愿望和诉求。  

个别富人可以做政协委员,明星也可以做政协委员,但比例不能太高。现在的问题是:人大和政协里的富人和明星太多了,必须减少。  

(五)群众监督还要不要?群众上访被视为违法乱纪,群众运动被严格禁止,人民民主受到削弱。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些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没有贯彻执行好,而且个别领导人害怕群众,故意脱离群众,甚至执意脱离党中央。  

批评毛泽东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独断专行,不讲民主,自己却凌驾于党中央之上。他去北京考察,由陈希同陪着,中央竟然不知道。这是他在将两任总书记赶下台后,第三次企图将党的总书记赶下台,将陈希同扶上马的公开“吹风”。党中央都监督不了,群众监督又被他一脚踢碎,他便以总设计师的名义公开垂帘听政。  

群众监督党,是行之有效的制约机制。领导干部离开了群众,就会产生特殊化;党离开了群众,就缺少了后盾。  

党政领导干部可以决定手下人的升降,但他决定不了群众的生死。任何人,无论有多大的权,他都不敢公开杀人。群众监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约束权力在制度框架里运行,不致于胡作非为、胆大妄为。  

群众运动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党的肌体的清洁剂。但时代不同了,仍然照过去的方式来,恐怕成本太高,效果不好。可行的办法是利用互联网开展群众运动,其它媒体积极配合,将反对派诬蔑为“祸水”的群众运动变成滋润社会发展的甘霖。  

(六)人民民主专政好,还是精英统治好?事实证明,精英不比人民高多少,由于精英是极少数,所以不可能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由于立场、观点和利益的碰撞,精英必然选择有利于少数人的统治方法。尽管精英与人民有可能在某些具体问题上站在一起,但只是暂时的,不同的阶级利益、政治诉求和价值观,决定了精英最终必然与人民分道扬镳。  

人民民主专政是大多数人对极少数反动势力的统治,精英统治则是极少数人对大多数人的专政。到现在为止,人民民主专政是最符合人性的科学制度,而精英统治则是反人性的制度。  

围绕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展开的争论话题很多,不可能全部加以阐述,只能选择几个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作出解读。总之,争论是客观存在的,而且经常是很激烈的。真理越辩越明,中国共产党不害怕争论。  

   

许多人喊理论创新,其实不是真创新,而且喊得越凶,越不会创新。他们的目的路人皆知,就是要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否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他们的创新就是照搬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贩卖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搞全盘西化。  

坚持真理不动摇,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品格。否则就会成为墙头草,哪边风大往哪边倒。  

我们搞社会主义不知道着力点在哪里,只顾低头拉车,迟早会翻车的。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不仅要约束权力,还要约束资本。约束权力是执政党的第一道锁,约束资本是执政党的第二道锁,一旦失去约束,权力就会成为脱缰之马,将车拉到地沟里;资本就会成为下山之虎,张开大口吃人。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  

有人说,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改变了,但是经济发展了。走在大街上,看到那么多小汽车,而且路边和居民小区里也停满了小汽车,说明中国有一部分人的确先富起来了。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富裕景象。在为此高兴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那些在全国人口中占多数的弱势群体和贫困人口。他们还在温饱线上挣扎,活得没有尊严,很不幸福。  

中国式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就是中国化的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虽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掺和在了一起,但把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等同于资本主义,等同于美国的社会制度,是十分错误的,极其有害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他们用狸毛换太子、釜底抽薪等方式对付共产党,对付社会主义社会,不择手段地掏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没有变,推进社会主义复兴的制度基础还存在,主要是广大人民群众经过改革开放的教育觉醒起来,更加热爱社会主义,拥护社会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更加坚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更加明确了。  

现阶段是社会主义复兴的关键期和机遇期。在留给中国发展的“时间窗口”关闭之前,也就是在2020年前后,我们一定要实现社会主义复兴的目标。有了这个基础和前提,才能实现战略目标,才能不断地推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和东方文化复兴的伟大事业。  

   

   

 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