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章呢衬做的针线包和武装带改制的内腰带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这首当年脍炙人口的歌曲现在虽然没有人再唱,但它的旋律却总在我耳边回响,尤其是当我回忆往事的时候。
一九六九年十二月,我离开陕北的黄土高坡,来到苏北的丘陵地带,成为军队的元老兵种—步兵的一员。
分到连队后,司务长在发给我六元津贴费的同时,还发给我一副六五式帽徽领章,一套毛主席像章、语录章,一本毛主席语录和一个针线包。
钉上帽徽领章、戴上主席像章、揣好主席语录后,正式成为解放军一员的我开始细细端详起这个针线包来。
这个针线包是正红色呢子做成的。成倒角矩形的翻盖中部有一个圆形的孔……我怎么看怎么觉得眼熟,它肯定和我军使用过的某种物品有关。琢磨了一会儿,我恍然大悟:原来它是用肩章呢衬改制的呀!在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开始注意到腰间的内腰带(也就是裤腰带):怨不得也看着眼熟呢,原来是用武装带的斜挎带改的呀!哈哈!
众所周知,一九五五年十月,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既然搞军衔制,自然要按照苏联老大哥的模式实施。按照苏军肩章的用料标准,我军军官和士兵的五五式肩章衬底均使用呢料;同时按照苏军军种色的标准,衬底呢料的颜色又分为正红色(陆军)、黑色(海军)和天蓝色(空军)。在配发肩章的同时,也给尉官和校官们配发了配有斜挎带的武装带。
外来的东西到了中国难免“水土不服”。素来有与战士同甘共苦传统的我军军官们,首先感到了佩戴肩章的不便:那时一没有作训服二没有软肩章,以硬纸壳做为底板的肩章根本禁不住武器装具和农具的挤压,几次训练或劳动下来,挺括漂亮的肩章就折断、变形;此外,对于并未配发短剑和习惯斜背手枪的军官们来讲,武装带根本就是摆设。由于肩章、武装带再加上大沿帽不禁扩大了官兵的差距而且加大了军官在作战中的危险性,军官们对此意见很大。
时间到了一九五八年,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元帅下达了军官平时不再佩戴肩章、改用缀有军衔标志的领章;军官平时不再使用武装带、改用人造革腰带的命令。随着命令的下达,大量五五式肩章和五五式武装带便“沉睡”在仓库里……
一九六五年六月一日 ,根据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取消了人民解放军的军衔制度。随着军衔制的取消,从一九五八年起就搁置在仓库里的五五式肩章和五五式武装带就彻底完成了历史使命,成为名副其实的废物。
解放军素来具有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在军队中得到发扬光大,修旧利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拆下肩章上的蒙面回收金属;把肩章的呢衬改制为针线包;将武装带裁开做成内腰带下发战士使用;这是多么符合我国国情和勤俭建军原则的举措!当然,做为武装带斜挎带的改制就更容易些:因为它本来就有带环和卡扣嘛!
就这样,原本为军官使用的一九五五年式肩章和武装带,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最后一个月份完成了身份与用途的转变,成为配发给一个士兵(按照那时的叫法应当是战士)的针线包和内腰带。
2011年6月27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