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肩上的《经营生命》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行为主义
新知:华生(1978~1958年),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创始人。1913年华生的
著名文章《行为主义者所看到的心理学》问世,标志着行为主义正式产生。1915年年仅37岁的华生便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而在1919年他出版了全面完整陈述自己立场的著作《行为主义心理学》,达到了自己一生事业的顶峰。而在1920年,因为桃色事件所累,他如日中天的学术事业突然中止,他转入广告业,直至退休。
清风:你不是如小市民一样一向对桃色新闻感兴趣的吗,你且说说这段花絮给为师听听吧。
新知:看来老师也免不了俗呀,还不是一样的对此好奇不已。华生在与他的学生兼助手罗萨莉进行心理学实验期间,不由自主地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姑娘。此事最后被其老婆玛丽知道,并且规劝无效从而将他写的情书寄给了其任教大学的校长。在当时的大学里是不可能允 许一个 教授发生这样的性丑闻的,华生只得卷铺盖走人了,他的职业生涯也从此被葬送了,尽管他掀起的心理学革命正在风起云涌。
清风:离题万里,仅此一次,下不为例,快点转入正题吧。
新知:华生的核心思想无非是两样东西,一是将心理、意识归结为行为,二是环境决定
论。当然这两点是顺理成章地,既然取消了意识也就谈不上意识的主观能动性,那么行为当只能是由环境所决定的一种刺激反应罢了,“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可以分析为刺激与反应。”
清风:传统心理学的研究,是被看作是对有意识的状态和过程的研究。心理学实验的被试者被要求去内省,并报告他们所意识到的经验的特征,所以如我们前面所说的从冯特的内省心理学发展到现代的认知心理学,实际上就是遵循的一个刺激、意象及反应的模式。
新知:与之相反的是,华生的行为主义体系的基本特点就是否认传统心理学的对象心理或意识,而代之以行为,又将行为归结为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而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则归因于外在和内在的刺激,这就导致了刺激及行为的简化的模式。同时我要告诉你的是对象决定方法,行为主义既以行为为对象,当然要采取客观的方法而反对内省的方法。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华生那篇著名的《行为主义者所看到的心理学》,无疑是对行为主义脱离传统心理学派系发表的宣言——
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是自然科学中一种完全客观的、实验性的分枝。它的理论目标是预测并控制行为。内省并不构成其方法论中所必需的部分,其数据的科学价值也不依赖于人们是否乐意以意识的术语进行解释。
清风:华生其实用此三句话宣布了三条革命性的原则:第一,心理学的内容应该是行为,而不是意识;第二,其方法应该是客观的,而不是内省的;第三,其目标应该是“预测并控制行为”,而不是对心理现象的基本理解。
新知:华生严厉地指出,心理学之所以一直未能成为不可辩驳的自然科学,是因为它关心的只是一些看不见的、主观的和无法准确定义的意识过程:“心理学必须抛弃所有意识指向性的时代已经到来,它已大可不必将心理状态当作观察对象以寻求发展。在有关意识元素、意识内容的本质等思辩中,我们已经受到太多的羁绊。作为一个实验学者,我感到某些前提和因之而来的困惑类型是错误的。”
清风:正如后来的学者所言,“心理学先在达尔文那里失去灵魂,后在华生这里失去思
想。”实际上,行为主义的思想渊源可以说主要的就是两个,一个就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另一个则是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
进化论由研究有机体结构及其机能的进化而涉及动物心理的进化,把动物心理也看作动物借以适应环境的手段。于是,不只要探索动物在机体结构和机能的发展上与人有连续性,还要进一步探索动物在心理发展上也与人有连续性。英国动物学家摩尔根着眼于人与动物的相同之处,采取了自上而下的途径,提出了著名的吝啬律,即只要能用更低级的心灵作用来解释的活动,就绝对不用较高级的心灵作用来解释它。
德国生物学家洛布比摩尔根的观点还要激进,曾以无机物运动的物理、化学规律来解释植物的运动以至动物的运动,提出“向性”学说,认为像向日葵、灯蛾等的向光性那类运动,是完全受这些生物的机体结构和光的物理、化学关系所支配的。
华生沿着这个方向进行动物心理学的研究,力图消除一切主观的解释。他不但以此为满
足,而且主张人类心理学也应如此。
新知:华生认为,行为可以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的,从而他否认任何遗传的
影响。他夸口说——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那么任意挑选其中的一个婴儿,不管他的才能、嗜好、性格和神经类型等种种因素如何,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乃至乞丐和小偷。
清风:这段名言是任何一本心理学书籍在介绍行为主义时所必然要引用的,而另一段恶
作剧式的名言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如果二十年后,这小家伙长大成人,假如他还因恐惧裘皮大衣而苦恼,又假如他因为这个毛病去求助于精神分析专家,那么精神分析专家该做何反应呢?如果弗罗伊德主义者们那时仍然是坚持他们的理论假设的话,他们在分析这位恐惧裘皮大衣的患者时,一定会引诱他讲述一个梦,并根据这个梦分析出这个患者很可能在三岁时,因为试图抚弄他母亲的阴毛而招致过分严厉的责骂。
新知:老师,你怎么没头没脑地说上这么一大段呢,来龙去脉是什么呀?
清风:好的,慢慢讲给你听。华生遵循条件反射的程序,使一个叫阿尔伯特的十一个月男孩产生了恐惧反应。小阿尔伯特起初并不害怕实验白鼠,看到白鼠时毫无惧色。对他来说,这只小白鼠只是一个中性刺激。华生把白鼠给阿尔伯特看,同时马上在他脑后用锤子敲击一根金属条,发出出其不意的响声,也就是引起阿尔博特惊恐反应的非条件刺激。华生将白鼠和锤敲金属声在一周内共同演示了七次之后,小白鼠就成了条件刺激,阿尔伯特只要一看到白鼠就会惊哭不止,这种恐惧还不断泛化,以至于后来见到小猫、兔子及其他带毛的东西都会大哭不已。
新知:华生针贬精神分析法的流弊不可谓不深刻也。不过华生把行为完全说成是被动的,这与行为所表现的,最为人们所普遍注意的那些特点,如主动性、变异性、选择性、适应性等等明显地不相符合,毕竟行为现象不同于一般物质运动现象。华生的机械主义的严格决定论观点受到新行为主义者的改良,最著名的有托尔曼、斯金纳、班杜拉等等。托尔曼提出刺激和反应之间,即实验变量和行为变量之间存在一个“中介变量”,这就是有机体的内部因素。他用公式表述为B=f(S、P、H、T、A),其中B为行为,S为环境刺激,P为生物内驱力,H为遗传,T为训练和过去经验,A为年龄。也就是说,行为是环境刺激、生理内驱力、遗传、过去经验或训练以及年龄等这些实验变量的函数,而不仅仅是由环境刺激所决定的。
清风:斯金纳则认为心理学应当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可观察到的相互关系,对反射“进行操作分析”。他认为,人类行为有“前因—后果”关系,即前一个行为的后果,可以是后一种行为的激励因子并决定以后的行为,这就是他所谓的“强化作用”。该作用涉及强化物的种类、性质及强化物的实施程度等等。这一理论广泛地解释了学习现象,程序教学就是在这个原理的基础上创建的。
班杜拉更加强调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提出了新的“社会学习理论”,也称模仿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既不是由单纯内力驱动,也不是绝对由环境决定。人有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参与、获得和维系行为模式的重要因子。
新知:实际上,班杜拉已经注意到认知的作用了,他就认为“人可以自我评价行为,进行自我奖赏或批判,自我强化”,因而后来有认知心理学的诞生也就不奇怪了。我虽然没能力对行为主义作个全面中肯的评价,但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刺激的作用,至少让我想起中国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之所以后来能成为儒家“亚圣”,与这样一个深谙环境对小孩成长之重要性的贤德母亲密不可分也。
清风:要来评价行为主义,先让我们来考察一下它产生的历史背景。我们前面曾经论证过美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地发展起来,社会上弥漫着面向实际、注重实效、自由放任地去追逐个人发展、成功、利益、效用的“美国精神”,为实用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社会思想基础。迅速发展起来的美国资本主义,把充分利用人的全部潜力来增进生产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利润,最稳定地维持社会秩序,作为研究人的总目的,催生了行为主义。在行为主义看来,生产效率是直接通过身体动作的效率而体现的,要提高生产效率就得靠提高身体动作的效率。而维持社会秩序则在于使人们的行动遵守社会秩序。因此有理由认为心理学应该探索行为的规律,并据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这对提高生产效率和维持社会秩序来说都是需要的。
新知:华生的行为主义异军突起,是为了克服传统心理学研究意识时的各种主观臆断,但完全否定意识,贬低脑和神经中枢的地位,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而忽视遗传及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则使其走到了矫枉过正的另一方面。从积极的方面来说,以行为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可以使心理学消除它传统主观性的特点,而取得其他自然科学所共有的客观性,从而与自然科学在对象和方法上有了共同的语言。同时,对客观行为的观察取代了主观意识的内省,因此可以获得更为可靠的结果,更有利于心理学的发展。再有就是,行为主义的兴起,对行为的研究扩大了心理学的应用。就美国而言,心理学家的足迹已经见于生物化学实验室、大中小学校的系统、医院诊疗所、工厂和政府机关,可以说遍及于人事部门,何也?华生不是说行为心理学的目的就在于预测和控制人们的行为吗?
清风:你还是不要完全地空对空,要举一点具体行为疗法的例子。
新知:好的,但限于篇幅,我也只能是点到为止。最初的“厌恶疗法”,治疗的对象大多是染上了严重的不良习惯(诸如酗酒、吸毒、同性恋等等)的人。治疗方法是十分简单的,譬如在酒内掺入某种有毒物质,然 后由瘾 君子们喝下,通过大口的呕吐来激发他们对这种刺激物的厌恶感。当然,这需要反复多次方可奏效。
清风:天哪,这也太不人道了吧?
新知:正因为此,心理学家伍尔帕提出了“冷漠疗法”,其核心是用劝导来启发患者对已往刺激的“冷漠”——
假设你站在游泳池旁,用脚趾头试了一下水,“哟,太冷了,可不能下去。”你缩回脚。这时,你的一个同伴已经泡在水里了,他冲你叫道:“没事儿,跳下来吧,这水真凉爽!”于是,你鼓足勇气跳下去。果然,不一会儿,你就在水里愉快地嬉戏起来了。在这里,你的成功是因为你漠视了过去积存在你头脑中的畏缩习惯,你藐视了冰冷的水,所以他便没能对你产生过分的刺激。
清风:好一点了,还有更好的吗?
新知:“强化疗法”,斯金纳告诉我们,巩固某种行为的最好办法,便是提供肯定性的强化物,相反,要想消除一种行为,良好的办法便是创造产生否定性强化的可能。
清风:是啊,每当你露出倦意时,我就鼓励你称赞你,从而强化了你与合作下去的积极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