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和谐新论
文章探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和谐统一,分析哈耶克对社会主义的误解,指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并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两者统一的有效路径。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和谐新论
曹久强
当今西方世界以及国内很多右派学者、学生非常崇拜西方自由主义的一位代表性人物,也是一位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哈耶克。他的著作《通向奴役之路》很早之前对我来说就已经如雷灌耳。直到今天我才能拜读这位赫赫有名人物的著作。说实在话,我也是慕名而来的。不过,他的这本论著我才读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引起来了我的一些思考,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思考。在我看来,这位著名人物的代表作《通向奴役之路》充满了错误与正确。也可以说是天使与魔鬼的复合。我说他正确的一面,那是因为他站在他所处的时代,深刻剖析了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他指出的很多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都是实实在在,发人深省的。说他错误的一面在于,他把纳粹等同于社会主义,并认为是社会主义导致了纳粹以及极权主义的兴起,把社会主义误解为极权主义,把社会主义等同与彻底剥夺个人自由的社会,特别是经济自由、政治自由。在他看来社会主义主义集体主义必然与个人主义矛盾,不可调和。这种错误的认识,正如现在中国左派中很多人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分割开来,不可调和一样,都是一种思想的短见。
毫无疑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苏联社会主义的兴衰历史表明,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错误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于马克思主义误解基础上的实践。这个斯大林模式最失败的地方就是把马克思反对私有制误解为反对市场经济,从而排斥市场经济,从而导致了高度集中、机制僵化、缺乏活力、指令经济的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在这个模式下,社会主义个人自由与个性确实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从中国改革开放前,全民穿一样的服装就可以看出来。作为一个国家的经济细胞,不能独立自主运行,而是依靠国家遥远的计划确实是难以运行的,也是弊端丛生的经济模式。这种所谓的计划经济模式说到底并不是真正的计划经济,而是表面上的计划经济。说他是表面上的计划经济,因为这个计划经济只是在形式上存在了计划的成分,实际上,所有生产消费都不能切合实际的满足社会的消费与需求,很多个性的消费与需求被这种表面的计划所压制与掩盖。一旦,这个体制一消失,这些被掩盖的需求与消费都显示出来了。因此,哈耶克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视角,也很容易就发现了这个模式的弊端,从而从他们的自由主义出发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找到了反对这个模式的确实证据。也正是如此,坚定了哈耶克资产阶级的立场以及对于社会主义的误解。
事实上,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应该是和谐统一的。作为社会主义辨证哲学就把集体与个人的辨证统一关系讲的很明白了。所有人是一个社会人,是一个单独的个人,同时,个人也可以说是一个集体的一员。集体需要维护每个人个人,每个人都维护好了才会使集体也好起来。但是,个人与集体存在矛盾。在没有阶级社会,个人要服从集体多数人的决议,集体也要尊重个人合理的自由与个性。集体与个人存在矛盾,但是,也是统一的。这就是社会主义唯物主义辨证哲学的集体与个人观。
作为社会主义,反对剥削与压迫。反对剥削就是反对不合理的分配,反对压迫就是反对不自由、不平等。因为社会主义反对剥削与压迫的本质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是反对不自由的,也就是提倡个人自由的。正是如此,社会主义才把自己的最高目标定为共产主义社会,也被定义成自由人自由联合的社会。可见,社会主义应该是一个高度尊重与维护个人自由的社会。
对于一个社会人来讲,一个人最高的自由无非是经济上的自由。因为经济是基础,没有经济基础上的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是无从谈起的。例如,没有钱,一个人休想去旅游、休想去学习。这种经济上的自由也就是经济的独立自主,不依靠与依赖他人进行经济生活,即使与他们联合进行经济生活也要保持自己的独立自主性与平等性。这样就要求经济自由人与他人的关系不是不平等与依赖的关系,而是平等与独立的关系。这种经济上的平等与独立的关系就体现在经济分配的平等与经济地位的平等以及人身的独立自主。作为社会主义,要实现、尊重与维护个人的自由,也就是要保证个人的经济自由。正是如此,马克思才发现,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一个新的奴役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工人与企业老板是被雇佣与雇佣的关系,是被支配与支配的关系,是经济分配上的被剥削与剥削关系。正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这样一种奴役制度,工人也就没有获得经济自由,反而是对资本家形成很大的依赖。这种依赖体现在工人只有依赖资本家提供生产资料,才能生产,才能实现获得收入与产生消费活动。一旦,资本家收回生产资料,那么工人的生产就立即会停止。这样一来,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在经济上不是自由的,而是高度依赖资本家,被资本家制约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社会是个虚假自由社会的一大原因。
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没有经济上的自由,于是,其他一切自由都虚假的。这种虚假的自由体现在工人人身的相对自由,可以自由选择被谁雇佣。正是如此,建立在虚假自由基础上的资产阶级个人自由理论也是虚假的。
同时,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把来自不同家庭的个人组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集体,这个小集体从工人角度上来讲已经是一个集体组织了。只不过,从所有权角度上来看,还是掌握在资本方。属于资本主导下的组织,是个私有制组织。于是,在资本主义市场下,工人本身的集体性与资本主义组织所有权的私有性就产生了矛盾,而且这个矛盾在资产阶级学者看来也是不可调和。因为,要是承认并尊重工人的集体性,那么就会危害资本主义私有制,然而,要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就必须与工人的集体性划分界限。这也正是如此,哈耶克认为集体主义与个人自由是不可调和的。不过,哈耶克回避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私人企业中工人的不自由,强调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细胞的自由。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企业确实是独立自主的。同时,哈耶克当然也回避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中工人的自由,而是抓住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下,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细胞公有制企业被政府管制而缺乏独立自主地位的不自由来说事。于是,在生产模式下,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不自由,而企业自由;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下,企业中工人自由,而企业不自由。在他看来,企业内部工人的不自由是合理,是一种大家普遍认可的常态,而企业作为经济细胞不自由是不合理的,反常的、没有效率的。这也就成了他定义的极权主义的一大罪状。毫无疑问,一个社会的经济细胞理所当然应该是独立自主的,是自由的。以往的历史不管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他们的经济细胞都是独立自主,都是自由的。即使在奴隶社会下,奴隶制庄园中奴隶没有任何自由可言,但是,奴隶制庄园也是自由的。可见,一个社会经济细胞不自由,不独立确实违反社会规律的。这一点哈耶克看到了。只不过,他不知道斯大林模式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误解上的,从而把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说成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弊端了。
同时,在消费领域,哈耶克更加自豪与自信,对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更加深恶痛绝。因为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虽然工人在私有制企业中是不平等的,受到剥削、限制的,对资本家高度依赖的。但是,在市场经济下,作为市场经济的交易一方却是平等。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市场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因为市场交易总是平等的交易,不平等的交易不会长久存在的。这就是工人虽然在生产上不自由,但是,在消费上却自由。只不过,由于生产中被人剥削,收入也就有限,消费上的自由也就有一个限度,不能有足够的钱满足自己的需要与消费。正是这样,在市场经济下,资本主义社会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个性消费,呈现多姿多彩的一面。也就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工人的消费自由在一定程度上是完全实现的。而在社会主义苏联斯大林模式下,排斥市场经济,在消费领域也搞计划消费。这就做的有些过分了。尽管马克思提出为了避免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无序生产,要实现计划生产,但是,并没有说要计划消费啊。马克思所说的按需分配也不等于计划分配。于是,苏联斯大林模式下,不仅在生产上要实现他所谓的计划,还要在消费上实现计划。他们忘记了马克思说的市场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这句话了,把计划任意扩大,从而引发严重的问题。如果苏联斯大林模式在消费领域不排除市场这个天生的平等派,那么苏联就绝对不会解体。可见,资本主义在私有制下,生产上会是奴役制度,会剥削与压迫,但是在消费上却比较尊重市场商品这个天生的平等派,实现个人的消费自由;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虽然公有制企业没有剥削、压迫而且国家计划生产,实现了所谓计划,但是,在消费上却排斥市场商品这个天生的平等派,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个人消费自由。于是,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没有经济自由,但是,在消费上除了收入限制,其他消费自由都实现了;而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生产中,工人虽然有经济自由,受到企业不成熟的制约不能立即完全显示出来。在消费中,工人的消费自由除了收入限制外,其他很多的消费自由也被计划了,被限制了。从而,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在与资本主义对比中,显得格外沉闷、死板,缺乏活力,效率也难以持续。也给资本主义学者留下很多话柄,让他们有机会妖魔化社会主义。最终,建立在对于社会主义误解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以失败告终。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私有制下,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不能调和,而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集体主义本来与个人主义是可以调和,和谐统一的。也就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实现政企分开,国企作为特殊集体企业完全独立自主,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细胞的独立自主。同时,民主集体生产,实现工人经济自由。在消费上也是市场经济,实现个人消费自由。这样集体生产自由与个人生产消费自由和谐统一起来了,避免了资本主义制度下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矛盾。可惜,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却因为排斥市场商品这个天生的平等派,不走市场经济,把市场经济与私有制等同起来而加以排斥,从而导致实践失败,这是非常遗憾的。
庆幸的是,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灭亡而是社会主义一种错误的发展模式被淘汰。作为社会主义中国,在吸取苏联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符合自己发展正确道路,这条道理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在这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下,依靠完善公有制企业民主,独立自主的公有制企业在市场经济下运作,依靠信息化以及公有制本性,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无序与盲目、极端趋利,实现市场条件下真正的计划生产;依靠公有制企业中工人的当家作主下的自由与民主实现工人的经济自由;依靠市场经济实现工人的消费自由与按需分配,从而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集体生产与个人联合自由、消费自由的统一,实现公有制下计划生产与按需分配的统一,实现生产资料集体所有与个人财产个人所有的统一,从而实现了集体自由主义与个人自由主义的和谐统一。这样哈耶克对于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的所有批判如消费简单划一、指令经济都不会出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公有制企业中,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缺陷也被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所克服。于是,社会主义实现了个人真正的自由。社会主义也就以多姿多彩、充满活力的面貌出现,社会主义也就真正成熟,世界迎来属于社会主义自己的时代。
曹久强
当今西方世界以及国内很多右派学者、学生非常崇拜西方自由主义的一位代表性人物,也是一位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哈耶克。他的著作《通向奴役之路》很早之前对我来说就已经如雷灌耳。直到今天我才能拜读这位赫赫有名人物的著作。说实在话,我也是慕名而来的。不过,他的这本论著我才读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引起来了我的一些思考,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思考。在我看来,这位著名人物的代表作《通向奴役之路》充满了错误与正确。也可以说是天使与魔鬼的复合。我说他正确的一面,那是因为他站在他所处的时代,深刻剖析了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他指出的很多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都是实实在在,发人深省的。说他错误的一面在于,他把纳粹等同于社会主义,并认为是社会主义导致了纳粹以及极权主义的兴起,把社会主义误解为极权主义,把社会主义等同与彻底剥夺个人自由的社会,特别是经济自由、政治自由。在他看来社会主义主义集体主义必然与个人主义矛盾,不可调和。这种错误的认识,正如现在中国左派中很多人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分割开来,不可调和一样,都是一种思想的短见。
毫无疑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苏联社会主义的兴衰历史表明,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错误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于马克思主义误解基础上的实践。这个斯大林模式最失败的地方就是把马克思反对私有制误解为反对市场经济,从而排斥市场经济,从而导致了高度集中、机制僵化、缺乏活力、指令经济的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在这个模式下,社会主义个人自由与个性确实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从中国改革开放前,全民穿一样的服装就可以看出来。作为一个国家的经济细胞,不能独立自主运行,而是依靠国家遥远的计划确实是难以运行的,也是弊端丛生的经济模式。这种所谓的计划经济模式说到底并不是真正的计划经济,而是表面上的计划经济。说他是表面上的计划经济,因为这个计划经济只是在形式上存在了计划的成分,实际上,所有生产消费都不能切合实际的满足社会的消费与需求,很多个性的消费与需求被这种表面的计划所压制与掩盖。一旦,这个体制一消失,这些被掩盖的需求与消费都显示出来了。因此,哈耶克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视角,也很容易就发现了这个模式的弊端,从而从他们的自由主义出发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找到了反对这个模式的确实证据。也正是如此,坚定了哈耶克资产阶级的立场以及对于社会主义的误解。
事实上,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应该是和谐统一的。作为社会主义辨证哲学就把集体与个人的辨证统一关系讲的很明白了。所有人是一个社会人,是一个单独的个人,同时,个人也可以说是一个集体的一员。集体需要维护每个人个人,每个人都维护好了才会使集体也好起来。但是,个人与集体存在矛盾。在没有阶级社会,个人要服从集体多数人的决议,集体也要尊重个人合理的自由与个性。集体与个人存在矛盾,但是,也是统一的。这就是社会主义唯物主义辨证哲学的集体与个人观。
作为社会主义,反对剥削与压迫。反对剥削就是反对不合理的分配,反对压迫就是反对不自由、不平等。因为社会主义反对剥削与压迫的本质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是反对不自由的,也就是提倡个人自由的。正是如此,社会主义才把自己的最高目标定为共产主义社会,也被定义成自由人自由联合的社会。可见,社会主义应该是一个高度尊重与维护个人自由的社会。
对于一个社会人来讲,一个人最高的自由无非是经济上的自由。因为经济是基础,没有经济基础上的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是无从谈起的。例如,没有钱,一个人休想去旅游、休想去学习。这种经济上的自由也就是经济的独立自主,不依靠与依赖他人进行经济生活,即使与他们联合进行经济生活也要保持自己的独立自主性与平等性。这样就要求经济自由人与他人的关系不是不平等与依赖的关系,而是平等与独立的关系。这种经济上的平等与独立的关系就体现在经济分配的平等与经济地位的平等以及人身的独立自主。作为社会主义,要实现、尊重与维护个人的自由,也就是要保证个人的经济自由。正是如此,马克思才发现,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一个新的奴役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工人与企业老板是被雇佣与雇佣的关系,是被支配与支配的关系,是经济分配上的被剥削与剥削关系。正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这样一种奴役制度,工人也就没有获得经济自由,反而是对资本家形成很大的依赖。这种依赖体现在工人只有依赖资本家提供生产资料,才能生产,才能实现获得收入与产生消费活动。一旦,资本家收回生产资料,那么工人的生产就立即会停止。这样一来,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在经济上不是自由的,而是高度依赖资本家,被资本家制约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社会是个虚假自由社会的一大原因。
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没有经济上的自由,于是,其他一切自由都虚假的。这种虚假的自由体现在工人人身的相对自由,可以自由选择被谁雇佣。正是如此,建立在虚假自由基础上的资产阶级个人自由理论也是虚假的。
同时,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把来自不同家庭的个人组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集体,这个小集体从工人角度上来讲已经是一个集体组织了。只不过,从所有权角度上来看,还是掌握在资本方。属于资本主导下的组织,是个私有制组织。于是,在资本主义市场下,工人本身的集体性与资本主义组织所有权的私有性就产生了矛盾,而且这个矛盾在资产阶级学者看来也是不可调和。因为,要是承认并尊重工人的集体性,那么就会危害资本主义私有制,然而,要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就必须与工人的集体性划分界限。这也正是如此,哈耶克认为集体主义与个人自由是不可调和的。不过,哈耶克回避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私人企业中工人的不自由,强调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细胞的自由。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企业确实是独立自主的。同时,哈耶克当然也回避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中工人的自由,而是抓住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下,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细胞公有制企业被政府管制而缺乏独立自主地位的不自由来说事。于是,在生产模式下,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不自由,而企业自由;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下,企业中工人自由,而企业不自由。在他看来,企业内部工人的不自由是合理,是一种大家普遍认可的常态,而企业作为经济细胞不自由是不合理的,反常的、没有效率的。这也就成了他定义的极权主义的一大罪状。毫无疑问,一个社会的经济细胞理所当然应该是独立自主的,是自由的。以往的历史不管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他们的经济细胞都是独立自主,都是自由的。即使在奴隶社会下,奴隶制庄园中奴隶没有任何自由可言,但是,奴隶制庄园也是自由的。可见,一个社会经济细胞不自由,不独立确实违反社会规律的。这一点哈耶克看到了。只不过,他不知道斯大林模式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误解上的,从而把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说成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弊端了。
同时,在消费领域,哈耶克更加自豪与自信,对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更加深恶痛绝。因为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虽然工人在私有制企业中是不平等的,受到剥削、限制的,对资本家高度依赖的。但是,在市场经济下,作为市场经济的交易一方却是平等。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市场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因为市场交易总是平等的交易,不平等的交易不会长久存在的。这就是工人虽然在生产上不自由,但是,在消费上却自由。只不过,由于生产中被人剥削,收入也就有限,消费上的自由也就有一个限度,不能有足够的钱满足自己的需要与消费。正是这样,在市场经济下,资本主义社会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个性消费,呈现多姿多彩的一面。也就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工人的消费自由在一定程度上是完全实现的。而在社会主义苏联斯大林模式下,排斥市场经济,在消费领域也搞计划消费。这就做的有些过分了。尽管马克思提出为了避免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无序生产,要实现计划生产,但是,并没有说要计划消费啊。马克思所说的按需分配也不等于计划分配。于是,苏联斯大林模式下,不仅在生产上要实现他所谓的计划,还要在消费上实现计划。他们忘记了马克思说的市场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这句话了,把计划任意扩大,从而引发严重的问题。如果苏联斯大林模式在消费领域不排除市场这个天生的平等派,那么苏联就绝对不会解体。可见,资本主义在私有制下,生产上会是奴役制度,会剥削与压迫,但是在消费上却比较尊重市场商品这个天生的平等派,实现个人的消费自由;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虽然公有制企业没有剥削、压迫而且国家计划生产,实现了所谓计划,但是,在消费上却排斥市场商品这个天生的平等派,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个人消费自由。于是,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没有经济自由,但是,在消费上除了收入限制,其他消费自由都实现了;而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生产中,工人虽然有经济自由,受到企业不成熟的制约不能立即完全显示出来。在消费中,工人的消费自由除了收入限制外,其他很多的消费自由也被计划了,被限制了。从而,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在与资本主义对比中,显得格外沉闷、死板,缺乏活力,效率也难以持续。也给资本主义学者留下很多话柄,让他们有机会妖魔化社会主义。最终,建立在对于社会主义误解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以失败告终。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私有制下,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不能调和,而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集体主义本来与个人主义是可以调和,和谐统一的。也就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实现政企分开,国企作为特殊集体企业完全独立自主,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细胞的独立自主。同时,民主集体生产,实现工人经济自由。在消费上也是市场经济,实现个人消费自由。这样集体生产自由与个人生产消费自由和谐统一起来了,避免了资本主义制度下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矛盾。可惜,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却因为排斥市场商品这个天生的平等派,不走市场经济,把市场经济与私有制等同起来而加以排斥,从而导致实践失败,这是非常遗憾的。
庆幸的是,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灭亡而是社会主义一种错误的发展模式被淘汰。作为社会主义中国,在吸取苏联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符合自己发展正确道路,这条道理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在这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下,依靠完善公有制企业民主,独立自主的公有制企业在市场经济下运作,依靠信息化以及公有制本性,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无序与盲目、极端趋利,实现市场条件下真正的计划生产;依靠公有制企业中工人的当家作主下的自由与民主实现工人的经济自由;依靠市场经济实现工人的消费自由与按需分配,从而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集体生产与个人联合自由、消费自由的统一,实现公有制下计划生产与按需分配的统一,实现生产资料集体所有与个人财产个人所有的统一,从而实现了集体自由主义与个人自由主义的和谐统一。这样哈耶克对于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的所有批判如消费简单划一、指令经济都不会出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公有制企业中,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缺陷也被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所克服。于是,社会主义实现了个人真正的自由。社会主义也就以多姿多彩、充满活力的面貌出现,社会主义也就真正成熟,世界迎来属于社会主义自己的时代。
很赞哦! (1026)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