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议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农业篇)
源于[人民网]<强国论坛> 2009/08/08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2&treeView=1&view=2&id=93656125
我国的30年改革,始于农村。一些经济学家们总结,改革最为成功的也正是农村以“联产承包制”为核心内容的改革。成功的主要标志是,粮食单产大幅度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明显增加了。但就目前来看,农民增产增收的关键,并不在于分田到户的改革。我不是农村人,但我在40年前下乡插队做过知青,近年来与农村亲戚的相互走动比较多,对农村情况,还是知道一些。据我掌握的情况,现在的农民远远不如集体化时期那么高的勤劳程度。当年,我所在的生产队实行敲钟上工,头遍钟响在天色将亮未亮之时,村里各家的劳力,开始起炕,穿衣,洗脸,取工具,出门。等第二遍钟敲响时,天也就刚刚见亮,但社员们已经到齐,开始下地干活了。下午一直干到到太阳卡山时,打头的才喊一声“收工啦!”于是,大家各回各家,我们知青回集体户。说那时农民干活是糊弄,出工不出力,纯属胡扯。这种人的确有,但很少,开社员会时他不但要挨批,大家民主评定工分时,还会给他一个最低等级。而后来正是这种人最先离开了农村,靠钻营取巧,甚至坑本拐骗,进入了先富起来的那一拨人的行列。多数社员,确确实实正如当时所说的,听党话、跟党走,都是积极肯干的。他们起码懂得只要集体经济搞好了,自己所挣工分的分值也高了。再来看看现在的农民,你可以问他们,他们现在比当年的社员时清闲不清闲?他们肯定异口同声地回答:“天地之差啊!现在闲的不知道干什么啦。”现今的农民兄弟,不但不用见天地两头不见日头,而且还有闲空打打牌,小耍耍。割了地,卖了粮,就是欢天喜地地“猫冬”,如果警方腊月正月到农村抓赌,一抓一个准。而当年的这个时候,社员们却没有空闲下来,都在刨粪,往大田里运送粪肥,那时种地靠的就是这个农家肥,可以说,活计多得干不过来。读到这儿,网友可能就有一个问题要提出来了,现在既然比当年清闲,为什么粮食单产反倒比那时高出许多呢?这里面的关键,农民兄弟最清楚啦——化肥,种子,除草剂,农药,全是科技的力量在给撑着哦。做了这几件活计后,就可以坐等收成了。当然,化肥(肥苗不养地)、除草剂(省力不松土)还使土地正在板结,农药还正在使农作物的污染日趋严重。我不知道,如果当年也有这些东东,以那时生产队所付出的劳动量,其粮食单产和社员收入会是一个什么水平。
(下一篇《漫议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城市篇)》)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