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级”能养廉么?
日前湖南省委作出决定,对十几名县级干部的级别进行提升,从正处提到副厅。湖南大规模的给县委书记提级别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了,此前广东,海南等都有此先例。湖南等地方对县委书记的提级可能有多方面的考虑,也许是与省管县先行一步,也许是与中央对县委书记一般的重视;但我看来这种做法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好的做法,因此也有报纸对此提出质疑。
在我看来,对行政级别的提升无非是想体现湖南省委一种对县委书记的重视,重视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就好比以前一直流行的高薪养廉一般,给与公务员高薪,也可以说是给予公务员特别的重视;那么,今天的副厅提升一样,也是与高薪一样。在腐败泛滥的今天,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我对湖南的做法不得不提出个人的否定的看法:高“级”能养廉么?高级酒真的能如湖南所愿么?
首先,县委书记的提级实际上是一种官本位的体现。我们知道在建国初,刘少奇同志就提出,主席与工人只不过是革命分工不同而已。无论你是主席还是普通的百姓,都不过是为国家贡献的人,而今天呢?看看我们的政府官员,他们却想到的是高工资,高待遇,辽宁不是有车改后月补数千么?我们现在的一些决策者总是以为,高待遇下必然有低的不作为与腐败。其实,作为官员,级别不在于高低,看看张思德,一个普遍的战士也可以有泰山般的精神;而我们看看今天的一些人,级别高了,但是精神上,作为上却如同流氓一样。
县委书记作为一个县的大员,它应该做的是怎么样搞好地方经济,而不是整天想着提高级别;看看湖南的决定依据:是为了进一步激励县委书记。正确么?如果从这样来看,县委书记整天想的却是我怎么样才能提高级别?这样一些花架子的政绩工程就层出不穷了。可是,毛泽东时代从来没有看到为了激励干部而要给与这个那个高级别的待遇。这样一个问题只能说明,我们解放思想实际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官本位解放这么久了仍然存在。
其次,高级别并不意味高贡献。也许有人会天真的认为,给与了这些县委书记高的级别了,他们就会安心了,就可以安心一心一意谋发展了。可是,这样的想法在高薪时代就错了,有这一层的高薪就还有更高的高新,薪是无穷的,所以,我们看到一些高级干部有高薪后仍然贪污。所以,期望高级别能带来高的贡献,是一种幻想。
我们还可以看到的是,一定级别与一定行政资源相配合,也即是说副厅的权力更大了,那么厅的权力呢?……如此下去,从一开始县委书记想的就是权力,那么给与了它副厅,它就想正厅乃至副省等等。因为,如果县委书记从心底没有想到为人民服务,那么给与在高的级别也不会有高的贡献,只能是在不停的折腾老百姓。
第三,高级别后的行政成本与管辖。一个副厅从待遇上要进一步跟进的话,因此,在秘书,用车等方面也就必然有新的要求,这样十几个副厅的行政成本支出就可以想象有多大了。
而问题更在于县委书记提级别后监督与管辖如何实现呢?一个县的书记是副厅,县上的市的纪委书记也一样是一个副厅,而县委的纪委就更不用说了。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县的纪委书记怎么监督县委书记呢?市委的纪委书记又如何监督副厅的县委书记呢?这样一来,党内的同级监督成为空话。市委不能正常管辖其下的县委书记,也就是说,对于违纪的书记可以排除了县级和市级的纪委,只能由省级纪委,由此联想到是不是省级书记也要提升呢?以前曾撰文指出中央纪委查处县级官员有点杀鸡用牛刀的味道,看来今天真的实现了。
最后,提级体现出湖南民本还是官本理念。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要以人为本。而也有人说政府太以人为本了。那么湖南这次可以是其服务理念上一次回归,即回到官本为主。我们可以自豪的向世界宣告中国不缺官,因为公务员考试就可以看出。在上个世纪,黄埔军校门联:“要革命的请走此门,发财当官请走别路“!既然选择作为公务员就必然有所抛弃。从公务员的铁饭碗到车改的高补贴到书记副厅等等其实反映的都市一种服务理念,我们到底是为官还是为民???
从高薪养廉到今天打算高“级”养廉,本身都是在官员自己身上找问题,而实际一方面对问题有点遮掩,另一方面就是对人民群众的不信任!为什么长期以来我们的问题官员越来越多,主要就是没有听老一辈的教导。毛主席曾经说过,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原则之一!那么今天,我们的群众路线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所以,无论是以前的高薪养廉到今天的县委书记提级别,都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只要回归到人民群众路线才能走出治理的困境。我们不能与官员谈条件,我们唯有依靠群众才能解决今天的种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