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泰特谈话145:由吴敬琏的文章想到市场经济的自然本性
中财网 2011年6月11日 发表了 吴敬琏 先生关于人民币汇率的文章(见附录),文章中的观点和思维逻辑,和笔者的一些文章很相似,笔者的这些文章是《实践以人为本,从人民币升值开始》(2005)、《中国汇率政策的困境》(2011/3)、《中国资产泡沫和两极分化的货币政策原因》(2011/3)等等。
笔者在此指出这一事实,不是想借此抬高自己,本人很喜欢孔子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信仰,我和 吴敬琏 先生产生思想共识,彼此时间先后意义不大,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和指出中国重大的政治经济失误。这种失误就是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自然本性,这种自然本性在中国文化中的相应名词就是“道”的文化。
反映事物本质的“道”是客观的,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它不会围绕某某人,即不是某个伟大人物的天才创造。这种“道”是独立于人类而自我存在,不同的文化模式,有不同的“道”的精神秩序,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周礼,是对中国文化模式“道”的精神认知。
“道”以思想理念的精神形式独立的存在着,“道”的经济文化规律不仅和人的利益息息相关,而且决定着人类命运,因此认识这种“道”,就成为人类思想最重要、最伟大的追求。
中国文化就是因为被孔子、老子等自我认知了“道”,所以才得以延绵几千年。
毛泽东时代政权为什么非常强大,并不在于他用暴力夺取政权,为政权打下了基础,而是因为他非常注重政权“道”的依据,他是用理论基础来代替“道”的这个名称。
毛泽东对“道”的认识水平,会由历史评论,但是毛泽东孜孜不倦的对政权合法性的理性主义思考,是难能可贵,也是宝贵的中国政治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道”,主要内容是克己思想和不患贫而患不均,因为那个时代人类社会关系简单,“道”也呈现简单的社会关系和自然关系。
西方法治文明,基本理论依据是自然法的思想,它很早便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自然法思想认为,在人类各民族的实在法之上,有一种更高级的永恒独立存在的自然法,自然法反映世界万物的本质,自然法的效力高于实在法,世俗社会的法律必须追求自然法。
西方自然法思想的核心是人权价值,由人权引导出民主和服从于人类理性的法则。
人权价值观和克己价值观,是中西文化的本质区别,它们各自历史性的引领文明发展,充分的证明了各自的合理性,它们的共同点,都是自觉去认识人类社会利益矛盾发展的平衡制约机制。
西方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思想,就是立足于继承了重农学派的自然法(自然经济秩序)思想,才使自己的经济理论具有了客观可靠的自然法的思想基础。
人类社会的任何事情,都是有个道理客观的、独立的、公正的存在着,这个道理,中国叫道文化,西方称为自然法。
其实人类的所谓精神信仰,就是指对它们的信仰,因为道文化和自然法都是以精神理念的形式独立而客观的存在。
这种信仰强,就称为精神独立性强,称为精神追求的深思熟虑;这种信仰弱,就称为精神独立性差,称为见识浅陋,缺少对事物深度本质的理性认识和精神追求。
那么“道”的思想,即对自然法的追求,和今天中国市场经济建设有什么关系?
简单的回答,市场经济不是一团乱麻,为所欲为,无章可循;市场经济也不是经验主义,轻而易举,不需要高深思想;市场经济更不是无为而治,可以无为而无不为,从天上掉下馅饼。
市场经济有着自然法秩序,虽然无比错综复杂,但是有序可循,如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市场经济不提供免费的午餐,如同能量守恒,人类通过市场经济获得的任何巨大财富,都或迟或早必须为之付出相应的代价。
市场经济是人类无法抗拒的最有物质诱惑性的文化,市场经济又是对人类自我克制能力最严峻的生死挑战。
因此,摆在中西文化面前的,是相同的无法逃避的如何应对市场经济没完没了的对人类本性的无穷探寻和审查鞭挞,人类因此而穿上了红舞鞋,疲于奔命,却难以找到精神的家园。
中国实践市场经济,是无比困难的事情,因为市场经济是在人权法治的文化基础上自然生长起来的,对于中国文化,它是外来的不速之客。
而且中国文化的躯体十分庞大,自我改造都难,用外来文化强行改变它更是不知从何下手。
因此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相遇了百余年,却仍然视同路人,或者因为不打不相识,而被迫同床异梦。
这种文化现代性发展的困局,产生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思想。
但是这种改革思想,文化起点太低,这种改革模式的最大毛病是没有“道”的精神,或者说没有“自然法”的思想。
这种改革是经验主义,实用主义,而不是理性主义。
一个人不崇拜理性影响不大,但是一个国家放弃理性主义,没有“自然法”的先知先觉的理论框架,那就会造成越来越大的灾难。
中国今天所有的问题,一个字概括就是“乱”,这种“乱”的背后就是不合理,而不合理就是因为抛弃了理性主义。
政府没有宏观的合理性的客观认知,社会经济的自然秩序就必然全盘性的遭到破坏。
如若自觉于坚持社会经济秩序合理性的思想,社会怎么会毫无头绪的乱象丛生呢?
这种乱象丛生,迫使政府越来越需要加强控制,一个政府需要通过加强政治权力的形式,来管理社会,无疑也说明,这个社会很多重大方面已经背离了事物的本性。
社会失去了合理性,社会的合法性就将面临挑战,因此中国文化的再次改革,已是不能回避了。
如同鲧治水失败,对社会矛盾的激化,采取堵的方式是没有出路的,必须去认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市场经济的本性,这才如同大禹治水,抓住了根本。
(待续)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