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榴弹、匕首和手枪的故事
一九六七年春,解放军军训团进驻了我所在的学校。
军训团的人员来自炮兵,团长、政委都是抗战时期入伍的老干部。做为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孩子,我和朋友们对他们原本有自然的亲近感。可是,由于他们的政治观点倾向中央文革,对我们这些老红卫兵很不待见,所以我们也就经常跟他们闹点儿别扭:按时到校却不进教室上课,时不时整点儿小麻烦,就是我们的招数。
这天,我和一位家在总参军训部的同学照例旷课,在操场聊天儿。聊着聊着,他从衣兜里掏出了两样东西。WOCAO!一枚防1式手榴弹、一把65式匕首!请大家不要误会:手榴弹没有引信和炸药,匕首是橡胶制品,都是供战士训练用的“假家伙”。
哪个男孩子不喜欢兵器呢?我当即要求他把匕首给我!可是他舍不得,只答应给我手榴弹。也好,这种俗称香瓜手雷的苏式防御用手榴弹的模样比德式木柄手榴弹漂亮多了!
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有热衷于打“小报告”的家伙。正当我俩爱不释手的摆弄着两件宝贝的时候,军训团的一位排长跑过来了。见状不好的我们,立刻把宝贝收了起来。
排长过来了。他用充满警惕的目光扫视着我俩,特别是我鼓鼓囊囊的衣兜。
“你们干嘛呢?跟我走一趟!”不等回答,就把我俩“押解”去了团部。
去团部的途中,我俩悄悄地相互询问对方是否闹了啥出格的事儿,在确认双方最近既没有在楼道里放“二踢脚”,也没有拔解放军自行车的气门芯之后,我俩坦然地走进了办公室。
团长和政委端着架子坐在那里,负责保卫工作的张干事肃立在他们身边。我俩一进门,就感觉到身后至少凑过三、四个解放军。MD!怎么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我俩面面相觑,一时有些发懵。
“你们两个都是部队大院的孩子,应该懂得部队的纪律。是不是?”团长板着脸说话了。
“什么纪律呀?”同伴嗫嚅地反问。
“不要装不知道嘛!”政委相对和蔼地说道。
“报告团长、政委,你们说的是啥纪律呀?”我硬着头皮继续反问。
“好了,既然你们不愿说,那我就告诉你们:任何人不准私自携带武器弹药外出,违反是要受军法制裁的!还不快交出来?”团长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哦,原来如此!我俩立刻踏实了。
“报告团长,这是匕首一把!”同伴立刻从兜里掏出橡胶匕首,拔出鞘在自己脖子上捅了几下;我也掏出手榴弹做出拉掉保险栓的样子。
“嗨,原来是训练用的呀!”团长拿过匕首和手榴弹掂了掂,摇着头笑了。
“哦,怨不得呢?你家是军训部的……”政委也笑了。
就在我俩把宝贝塞回口袋准备向后转的时候,张干事突然把我俩叫住,并向团长、政委耳语了几句。团长、政委听后摇摇头,但保卫干事依然继续说着。
又出啥名堂了?我俩真想不出还有啥问题。这时听团长说:“张干事,那你就问问吧!”
“王XX,你为啥不把右边裤兜里的家伙掏出来?”张干事声色俱厉。
右边裤兜里的家伙?我本能地摸了摸右边裤兜。
“不许动!叫我看看!”说话间,张干事一个箭步窜过来抓住了我的手,我愤怒地挣扎着表示抗议。
“小张,放开他!叫他自己说嘛!”政委制止了张干事的粗暴行为。
“好吧,你说裤兜里装的是啥?”张干事虽松开了手,但仍不依不饶。
“你说是啥?”我的火也上来了。
“我再问你,裤兜外边挂着的是啥?”
我顺手摸了摸,不就是一根细皮带嘛!
“皮带呀?怎么啦?”
“好一个皮带!干什么用的?敢掏出来吗?”
掏就掏,有他妈什么不敢的!我气哼哼地抓住皮带,把裤兜里的家伙掏出来放到办公桌上。
面对着桌上的照相机,屋里顿时静了下来。少顷,团长笑着对张干事说:
“我想也不会是手枪嘛!你呀,太神经过敏啦!”
“可是……”这回轮到张干事嗫嚅了。
“是呀,照相机背带和手枪保险带是挺像的,分不大清。”政委替张干事打着圆场。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临出门的时候,政委边帮我把相机皮带塞进裤兜边对我说:
“现在外边挺乱,你拿莱卡要小心点儿,别叫人抢了去。”
我感激地对政委点点头,和同伴走出办公室。
手榴弹、匕首和手枪的故事讲完了。
2011年8月21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