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复杂文五则
一 新与旧
写出这样的一个题目,本来是要探明导致“喜新厌旧”的一些根源的。但细想一下,我连“新”与“旧”是什么,似乎也还不很清楚。先前有过的经验告诉我,凡要解决问题,总先要弄清楚问题本身,才能再去追寻那答案。否则,倘连这问题本身“是什么”都不知道,就糊里糊涂的要去找寻它的前因后果,最终只能是无所得,因为我们其实连自己要问什么也不很知道。古时有求“空中楼阁”者,我可不愿意学这笨伯,所谓“何有不造下第一屋而得上者”,这道理我也早知道的。于是,我想先来试着看清它们。
很有些字词,我们平常也都随喜的用,可当一经深想,就又觉得并非惯常所以为的那个模样。
我们每每以新旧来指称事物,刚见时当然说新,看久或用多了就说是旧了。但如果说新与旧是事物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状态”,可是不太妥贴,因为“状”与“态”更多的是表示事物的“形”与“势”。再说新与旧是事物的某一时刻的“属性”,这个似乎倒说得通,但是,我们是凭借什么来判定其新与旧的呢?是外在的干净或肮脏、表面的平整或褶皱、颜色的鲜艳或晦暗、我们对其的熟悉或陌生、喜欢或讨厌、习惯或不习惯、它是过去的或将来的、是进步的或是落伍的?凡这些,是都可以用来判断其新旧的,但这些的里面,有的是事物本身所有的,有的却在于观者的以为,而并非事物本身就真有这样一个的“属性”。这样看起来,还是有些不能说明问题。那么,就换种说法罢:新与旧,是人在事物上所看见的时间留下的 “痕迹”。另加一条说明:这“痕迹”,也不全在事物上面,很有些倒在观者的心里的以为。
给它们下了这样的一个定义外加一个说明之后,自以为得计,但转而一想,又不对了。因为,细想一下之后,我又发现,“时间不是时间”。这话我也得加一条说明,就是:时间并不是我们一般所理解的那个样子。
我们一般所理解的时间,似乎就是一个“物”,一个会“流驶”的“物”,它像风、像流水、像滚走的车轮,但又什么也不像。它无量广大,天地之间,无处不在,任何也脱不开它。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日月的升沉,表针的圈走,但它还是像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又包裹在我们上下四围的“物”,经它一过,会衰老容颜、洗涤旧迹。于是我说:新与旧,是人在事物上所看见的时间留下的 “痕迹”。
但是,“时间不是时间”。 我们所谓的“时间”,其实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根本的倒在于物质的“运动”。我们要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例如月球绕地球周期,地球绕太阳周期,地球自转周期,原子震荡周期等。爱因斯坦说时间和空间是人们认知的一种错觉,但这是天才才有的眼光,我辈是妄想许久,终于还是不能知道这“错觉”错在了哪里。
但我既然说“时间留下的痕迹”,最起码就是以为有时间这一个东西,即便像是风,也总归是个“有”,但我们却不能看到这样的会动的时间,我们所看到的分明就是一个个的物质本身的运动。我们大脑中的时间观念的起源,或者说我们最初的开始感得时间流走,该就是源于对身边事物的变化的体认,源于对事物运动的认识罢。当我们将运动中的先后不一致的事物连成一线,我们就渐渐有了时间的认识了。而当我们每感到时间紧迫或闲散时候,其时倒是我们碰到了做不完的事情或是无所事事。
这时间与运动的关系,也实在是不好理解,但或许可以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要试着理解时间与运动的关系,可以先看看货币与物资的关系。货币这东西本来是没有价值的,是个“虚”的东西,但为了方便人们之间的交易计,它于是产生了,并且一直演变,直到我们现在大抵第一眼倒先看见它,以为它才是最主要,以为它就是一切。“时间”本身也是没什么意义的,但它却让我们得以认识这个运动着的世界,而且算计这世界中的一切运动。我们将许多的感情抛给它,也每每以它为重,想它能给我们以及我们周身环境以许多改变。最后,我们将时间当成时间,把钱当做钱。但我以为更应该看重它们后面的另一个根本的东西。
而我在看见它们后面的另一个根本的东西之后,就想到:新与旧,是人所判定的事物在运动过程中的“相”。
运动中间,一件原本陌生的事物到了我们面前,慢慢变得熟悉。而在这慢慢熟悉的过程中,我们会因了它的“相”,而生起对它的喜欢或厌恶之心;会在接触它一些时之后,觉得对它已然习惯或总是不能习惯;运动中间,干净的会变得肮脏、平整的会变成褶皱、鲜艳的会变成晦暗,但也还有“历久弥新”或“旧貌换新颜”的。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而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于是,过去的都是旧的,而未来的都是新的。但一件事物似乎总是由新到旧的走过去,至于未来的比已去的要新,那是发生了“质变”。这就使新的总要代替旧的,因为新的代表着进步,而旧的往往就是落伍的代名词了。
这样看来,新与旧,实在是两个很抽象的概念,你甚至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事物的任何“相”,做出新或者旧的评判。这样,就很难单单的说新与旧到底哪个好。真要判定时,还须看其时的事物本身或观者的实际情况。我们当幼时,总会依恋我们所熟识的父母亲人,而畏惧新的脸孔。然而到了一定时候,我们又往往会去寻求我们所从未见过的新人。干净的、平整的、鲜艳的,总比肮脏的、褶皱的、晦暗的要好,然而一件工具用得愈久,我们往往就愈会觉得顺手,所谓“得心应手”,就是长久习惯了的缘故。所以,新未必就一定好,而旧也未必一定坏。
其实,在我看来,新与旧这两个字,本来就给人们在其上抹上了好与坏的色彩的了。我们一般在说到新的东西时候,似乎也就给他判了至少半个好。就像所谓的“新人胜旧人”,其实早在我们给对方贴上“新人”与“旧人”的标签时候,就已经判定了这“新人”要比“旧人”好。我们总听到“喜新厌旧”,其实导致这喜与厌的并不在于新与旧,而在于好与不好,漂亮与不漂亮,说得文雅一点,就是美与不美了。
在我看来,喜新厌旧倒也算我们的一种本性,推动它的就是我们每个人心里所潜藏的“向好之心”。但这好也有分的等次,就看你所谓的好,是只对于自己一人的好、只对于自己生存欲望的好,还是对于大家的好、对于整体前进的好。虽则“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是一句常见的广告词,但也不失它的真。倘使我们只向往自己一人的好,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我们对几乎一切的“他者”的态度就都是“喜新厌旧”的,当然包括自己的伴侣在内。倘使我们将这好定向为大家的好,那么,我们就只会以好与坏、进步与倒退来标定事物,进而再决定我们该有的态度,而不仅只一个笼统的新与旧就敷衍了所有。这样,对于我们的伴侣,也不会以新与旧来标榜,而是在相处中培养我们的感情,使我们在这感情里更习惯,更安心。
那些对于伴侣总喜新厌旧的人,便是更多的将这好指对着自己一人的好,只对着自己的欲望。这也未尝不是好,但只是生物本性层面的好,而不是真正的人性的好。但是,这些人们还是有着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性解放”的思想。我不知道打出这旗号的人的初衷是什么,倘说是为了“人性的解放”,我却很有非议,而偏要说是“兽性的解放”。因为对性的无休止的新奇的追求,正是我们身上的生物本性的追求,是我们作为一种生物的最原始的为繁衍的追求,也是一切兽们的追求。而一个真正的人,就应该反抗身体里的这种兽性的无休止的牵制与奴役。
我不是宣扬禁欲主义者。或许禁欲主义者只是怕,但暗地里可能都想的,以前由伦理道德观念压着,现在人们却直面了,也就是所谓的“解放”。这也未尝不是一个进步,但我想,还远不够。人人都以为然的东西往往就是“公理”,但“公理”未必就是“真理”。对于这“性解放”,即便到了人人都不以为坏的地步,到了人人都想借它放怀自己的地步,它就是对的么?我只看见我们还受着我们的生物本性的奴役,我们在看到“我”的需求的同时,更要看到其实是生物本性指使着我们。所以,真正的自由不是“我想怎样就怎样”,而是我可以坦然的不这样;真正的解放不是我们可以随意得到,而是我们可以更随意的拒绝这样的得到。
过往的无量数的年月里,人们总在反抗别人的奴役。但现在开始,我们要反抗自己对自己的奴役。反抗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的那个生物本性的奴役,反抗它的自私、贪婪、卑怯、凶残、无休止的欲望对我们本身的奴役。等到我们完全挣脱了这些等等的生物本性的奴役的一天,就是我们完全得到解放、完全得到自由的一天。我们的成为真正的人,也就在这一天。
至于许多男人们的“喜新厌旧”的疗救法,也全在这反抗里面。
肖 复
5月16日
长路上的孤独者
前天、前天、昨天、今天、明……
早上六点半闹钟准时响起,我设定的是鸡叫,然而这鸡叫并不能立时催我起来,总要拖一拖,重闭上眼,再一睁,十几分钟就又过去了。赶紧起来,匆匆洗漱,跑步上班去。住处离工厂大约是三里路(不是公里)。到了还要在单双杠上练两下,其时已经超过了七点,但总想在上班时间里扒出一点来给自己用,自己的时间太紧缺了。
车间生产事务就是繁杂劳碌,不提。中午十一点下班,一点上班,其间有两个小时是自己的,除去吃饭,大约还有一个半小时。写东西或者上网,都是对着电脑。下午五点下班,六点上班,中间空出来的大约半个小时,也还是写东西或者上网,也都是对着电脑。晚上最早是十点半下班,但这样的情况不多,一般要到十一点甚或更晚。之后回住处,洗漱,再写东西或者看书,过十二点半后,至于实在不能再克扣睡眠的时间了,就把剩下的全交给它。眼睛一闭一睁,一天早过去了。
这就是我的几乎每一天的生活。
上半年只有三天假,清明、五一、端午各一天。星期天没得休息。曾经有网友凭我的文字断定我的生活是单调而沉闷的,其实,何止是“单调而沉闷”,简直就是一潭死水。然而,也偶尔会突兀的飞来一片石子,投在这死水里,给起一点微漪。那石子就是少有的几位有着文字交往的网友的问候。
昨天,又来了一片小石子。却不是久违了的问候,是来向我推荐一部电影的。遇到一件很好的物事而要与人分享同喜的心情,我是很有体会的。而况,我的这潭死水,也愿意有些这样的石子投过来,虽则那部电影的名字我很不喜欢。
朋友推荐的是《三傻大闹宝莱坞》。其实最反感的是“宝莱坞”这三个字。因为,在我看来,几乎就是照搬了“好莱坞”的名号,而且,是印度的。于是,预想中的判定是肯定不会比国产片好。
其实这电影名字先前也在几个网页上看见过,它让我生起的联想是:三个貌似的傻子在那个叫做“宝莱坞”的电影基地闹了些笑话。本来,“宝莱坞”这三个字就很让我反感,加之以三个装疯卖傻的人,加之以“大闹”,唉,简直是反感之极了。我近来是颇讨厌那些装疯卖傻博人一笑的人的,因为觉出了许多人们身上的一种“小丑人格”。博笑的与被博笑的,都只一味的玩笑傻笑,生活种种苦味也就不觉的在这样不断的笑里过去,而该有的分明的爱憎也就隐去,至于改良与反抗,也是毫不能想到的。
但朋友绍介说是极好的一部电影,而且是“五年以来看过的最有意味的电影”,更而且是她“最喜欢的一部电影”。“那我就看看去”。我最后说,心里觉得还被勾起一点切迫来。
因为时常会生起希望,又每每遇到失望,经验既多,当然也懂得“希望愈大失望也就愈大”,于是凡事也不会抱过大希望。虽有朋友非常好的保证,但也只是以稍许超过平常的心情开始看这名字讨厌的电影,倘能发现特别的高超意义,倒是意外的收获。
鲁迅曾经说过,《红楼梦》这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我既非才子也不是什么家,自己没有“标签”,也没有要单看哪一面的意思。原本以为能寻个非凡的意义,到最后却觉到了纷繁,也就是可以认为“有意义”的地处太多了,至于跟朋友一样,都不能说出自己喜欢哪一点。这里面,就我所看见,有对学习方法的反思、对教育方式的反叛;有对残酷竞争的抵触、对所谓成功的非议;有对单纯爱情的向往、对至真亲情的渴望;有对价值取向“拨乱”、对人生意义的“反正”……总之,看完之后一回想,是纷繁。
看网上好评很多,看来看去的看一下,弄得思绪也愈纷繁起来了。但纷繁之后,再贴一段网上的“剧情简介”在下面:
“故事以两个好朋友在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的过程中展开的回忆:讲述十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读书。这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这里的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第一(指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兰彻却不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最后他用智慧成为了印度科学界的一位天才科学家(具有400项专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 。
“‘追求卓越,成功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故事随之结束”。
这电影当然是好,朋友的“非常好”的保证,现在我也亲证了绝非虚。而我终于知道朋友为什么说那里面有个“桃花源”,当然说的就是那个“远离尘世”的学校。这电影是大团圆式的结局,还不忘了拿反角开涮一下。这也该是喜剧的模式,鲁迅不是说过,喜剧就是把没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的么,反角的倒霉,正可以应验这话的真。
这电影无疑是很可以给人以鼓舞与启迪的,然而,欣快之余,却不免会使人觉着离开现实很有些距离。“追求卓越,成功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这句话,我就很有些怀疑。本来,戏剧之类,就不全同于生活。我以为,但凡一部戏剧作品,不论它是叙事或者说理式的表现一个主题,大抵是截取生活的一段或几段、一面或几面的。它给我们现示了一个可感的故事,或表达一种有价值的主题之后,大抵也就到了“结局”。小时候,我们每每把这“结局”当成“定局”。王子和公主,就像结局的宣告一样,是永远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了。但是,我现在知道,虽则黑暗过去是黎明,可黄昏之后还是黑暗。
生活有许多段,也有很多面。一段经历过去,还有下一段在等着,我们甚至看不清楚最后。时日正长,路也正长。我们也每每会因为这一面的祸事,却不料的得到另一面的好处。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我现在甚至不很清楚“成功”是个怎样状态。或许,“功成名就”或“名利双收”之时,就是一般人所以为的成了功了。但我不喜欢以一个点来给活人生的成功定位,人生在世,无常事多,乾卦的爻位到了上九,不也是个“亢龙有悔”么。
前两天看到一位朋友的“说说”,是:“成功是朝着有价值的目标迈进的过程。”这话我是很以为然的。我们的实人生的成功,可不就是能在向着理想的路上一直走下去么。我对“追求卓越,成功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这话的非议,是因了它结合了电影结局时兰彻的大成功而生起的。“最后他用智慧成为了印度科学界的一位天才科学家(具有400项专利),”俨然是位伟大人物了。而这,就是给那句结语作证的。但我想,世上追求卓越的人也着实不少,未必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大成功。倘我们因了这故事的激励,发奋的追求“卓越”许久之后,所面对的仍是平常生活,可不是要以为他们都是骗人么。或许,这话可以这样理解(先抛开兰彻的成功不谈):你在一意追求卓越的时候,其实就是处于一种成功的状态。
鲁迅先生一生的理想是“立人”、是要“改变国民的劣根性”。倘以达到这目标来定义成功,或许应该说他倒是失败了。因为,即便到了现在,“国民”们 “仍旧贯如之何”,也还是“崩溃者自崩溃,纠缠者自纠缠,设立者又自设立;毫无戒心,也不想到改革。”不单“国民”们自己这样,甚而至于还要把他请出学生课本了。但我也不同意把鲁迅的被加封了三个伟大、或被称作“民族魂”的时候当做他的成功。我以为,鲁迅的最大的成功,是他战斗着的一生、是他的为了理想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是他的无期的“反抗绝望”之路。
“倘使走到最后只剩下着绝望,我就来反抗一个这绝望。”这话,是我对鲁迅的“绝望的反抗”的注解。
曾经有朋友问我这样写东西苦么,我回说“也苦也不苦”;还有朋友问我这样的写东西快乐么,这问题我倒似乎没有想过。每一次写完一篇东西,甚至还没有写完的时候,所想到的是下一篇写什么和怎么写,也没有时间去“快乐”或“想快乐与否”的问题。一篇一篇的接续下去,如此的往复,生命却渐消在这无聊的往复上面。倘使写出一篇自以为好的东西,短时的满足是有的,然而,发出去之后,即刻就像是完结了一件事情,并连那些许的满足也一同从我心地移走,因为,我还要腾出地方给下一篇的东西。
《山海经》记述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作精卫。精卫原来是炎帝宠爱的女儿,名字是叫作女娃的。一天,她去东海游玩,突来的风暴袭击了她,她死了。女娃变成了鸟,就是那精卫。精卫鸟去到西山,衔来石子树枝,一次次的投到大海里,想要把东海填平。这矢志不移的行动,虽是出于铭心的仇恨,却也很是让人可悲可感的。
我先前总把理想看做一个点,还在心里对自己说:这个点就是我的人生的目标。然而,我终于发现我的这个点确乎太高远,我是永远达不到。放低一点么,我自己也是不答应的。为使自己不至于总时时的在虚幻中,我终于给自己安定了一种状态,那就是《理想》下面的一句话:一个作为奴隶的中间物的行走与观望。我自己知道清楚,我是自己身上的“生物本性”的奴隶,一切这世间所有的恶端,我身上也都有着;我同时也是进化的途路上的“中间物”,不单是我,别的一切人物,也都是这进化途路上的“中间物”。而我想要做的,就是一直行走、一直观望,但同时也要一直说话、一直反抗下去。
在这样的长路上行走着人生,本来就是孤独的。而且,这样走着的人们还很不少。但我或许却可以以为这样的人生也是“成功”的。
我也真心的希望这许多的人们能在这途路上直走下去。
肖 复
5月24日
春节
除了休息,我对节日再无别的盼望。其实当节日又逢放假时候,我也很少休息,倒是可以因此做些自己愿意而且想做的事情。比如看书写字甚或看看电影之类。先前总抱怨没有时间,后来对时间这问题想了一想,转而更看重“运动”之后,我现在每每说“我不能更多的做我想做的运动”了。
其实节日的原本主要不是休息,而是总有一个或民俗或纪念或感恩或施行的主题。当节日连着放假,而人们又大抵对那些主题不以为意之时,节日的最主要功用就是给久劳的人们以暂时的休息了。
当我开始对春节只有着休息的盼望,已经是两年前的事情。此后是回乡的迫切也消却许多,至于每年的乘车难,也就不大以为意了。甚至到了去年,终于决计不回去,因为还记得前年在家的无聊,还记得在家的无聊而身手懒,至于半月过去,一无所为。我向来很想珍惜时间,虽则在这拉扯来的时间里也并不能做出什么事,然而白费了,心里总是觉得很可惜的。
最繁的是去吃喜酒。也不知道是否近些年兴起来的惯例,乡下人总把“好事”留在年尾年头做。我想,也未必是“黄道吉日”都集在了腊月和正月,难得的长时的闲暇以及挨着过年这一大喜庆节日也是重要原因。而况,大多的“好事”的主角,都是常年在外务工的青年,而年头年尾,是因了春节而放长假的时候,正合了做“好事”的条件。
然而“好事”也未必想做就能做,难得有哪个父母不用为子女“终身大事”操许多心的。自由恋爱的口号虽然喊了许多年,怎奈青年们自己找到到对象的也实在很少,别处我不大清楚,我们那边乡里,可是靠了“媒妁之言”的居多。这时候就须媒人四下张罗了,但也有不愿干等的,反正也闲极无聊,于是就三两个的一起,到邻近各村去探听看望。倘有合意的,便找相宜的媒人,央他带去提说。这样的景况之下,但凡有着年纪相宜而未婚娶的青年的人家,年前后的每天都多被这等物事据占。特别是那些有着条件不错的待嫁的女孩的人家,提亲者用“络绎不绝”来形容,也着实不算太过。这就很须费些茶水功夫,但或者当事人家也是乐意的。然而,我却暗地里庆幸自己并没有一个这样的姐妹,乐得个安闲清净,省得去看这些烦琐事。
其实这也是正当,说是人生“第一要事”也不为过的。我却每有非议,对那些成天装模作样到处乱窜的人很有些鄙薄的意思。这或许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之一端罢。
但我总觉得无聊。这些年在外,回来有两次感觉很意外,一次是突然就发现大多人家都有了“DVD”了,而且刀郎的歌曲都流行到这样的偏僻里的山村,流行在十来岁的小孩的嘴里。再有一次,便是这一年,也就是前一次意外的后一年,我发现十岁小孩的嘴里流行的是这个词:无聊。这在我们先前是从未有过的,我们的那时,懂得什么叫无聊么?而况又近了这盼望许久的春节。
但我接着又发现,“这盼望许久的春节”,只是我们幼时的所盼望。对于现在的他们,这已经不是“盼望许久的春节”了。我才知道,我原先的以为全是年纪的加增使我对春节没有特别的盼望是错,至少,它不是唯一原因。我现在更看清时世的变迁了。
然而春节也就在人们闲适的忙碌中慢慢近了。该备的年货大抵备齐,剩在后面的便是里外的打扫清理,再后面就是贴春联供奉各路神明先祖之类。看起来各家的供奉也是很有讲究,烦杂的贡品以及器具自不必说,便是主办的主妇所要履行的程序也很不简单。先是到公同的祠堂里去,燃了香烛鞭炮之后上下四方的拜奉;回来再到自家的牛栏猪圈,这里手续可要简便些;最庄重繁复的是自家里,也不是一次一天就能完结,其时主妇们显出了最大的虔诚,摆上全部的贡品,一道道的井然的做完所有程序,此后整个的山村就鞭炮声不绝断了。
我是到了近时才从书本上看到关于春节的一些民俗,约略知道了所敬献的是哪几路神明。但我疑心乡下妇人们并不很清楚,只沿袭这样的虔诚的仪式。但我也并没有去问过,也许,她们是知道的,倒是我从来无知。
最高潮的倒是大年初一,因为人们都聚合到一起,敲锣打鼓的拜祭祖先呢。年三十是吃过年夜饭就干等春晚了,耐不住的只还是去打牌。春晚小孩们不要看,也去玩牌,父母亲人给发的压岁钱,这时候才是最大的用场。牌我是不打的,无聊却总在,其实前几天也就准备着要办一个晚会,在村里的老祠堂里。中间几天也断断续续的做了些宣传,就是在大喇叭前喊话,还约了两个一同筹划的“积极分子”,至于晚会的“主题”与内容,几经“磋商”之后,也大抵想定。
时间也就不紧不慢的在含着些无聊的空气中走去了。三十晚上,吃过年夜饭之后不多久,却突然的下了场大雨,这是先前所未曾预料也未曾经遇过的,但“天有不测风云”我却听得多,想了两想之后,也就不再费力惋惜。幸而不多久也就小了,虽然未全止住,但于人来也不会有大碍。于是晚会准备照计划开始。
先是再喊最后一通话,算是一个“集结号”。喊完了就等,原本打算十分钟后放烟花,结果是过了半个多小时才点燃,因为人来得太疏散,并且只到了一半。其时也还是经过一番争论的,就是人还没有到齐,要不要放?争论的结果,是把这原本用作“开幕式”的烟花,当成“集结号”来使。理由是:或许那些还没有来的人们会在看到烟花之后都过来的。
事实证明我们的“决策”没错,不多时候人几乎就到齐了。但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在看到仅有的两箱烟花燃尽之后,只觉得无聊,陆陆续续的又走掉了。我不知道“断断续续”跟“陆陆续续”可有差别,但我知道人们走的确比来的快。
我还不泄气,一面叫另两个人去喊人,一面告解余下众人,说是你们只需看见你们自己的来了,不必看见别人没来;不要因了别人的没来而致使自己也走。这意思其实跟“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差不多。但我接着又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只看到自己的来了,都只决定自己要到,那不多时人也就齐了;如果只看到别人的没来,而又影响到自己来并等下去的决定,那么人永远也凑不齐”。 “所以”,我总结道,“你们只需要看到自己来了,并且耐心的等一等,人就都会齐的”。“要有这个信念”,我最后说。
然而去叫人的两人带来的却多是坏消息,许多人们都不愿来。这样的再等了一小时多半小时又少三分,也就是春晚播放了约摸两三个节目之后,人也还差一小半。我心里虽自有我的嗔怪,却也无法可想。我们为人处事,总会以别人为参照,并由此觉知自己甚而至于改变自己,怎么可能毫不去理会他人的行动。而况,这样的晚会也总须多些人才热闹、才有晚会的意味,只看到寥寥的几个人,真还不如坐在家里看春晚。我虽有前面的一段慷慨号召,但反过来想,倘他们都不来,我也早就走了。许多的社会问题也是这样,倘使人人都能看清自己、做好自己,那些问题就不会有,偏偏许多人却并不这样,那么,剩下的我们该怎么办?无量数的“他者”不单是我们的参照,还跟我们的益利相关,这时候,是坚持自己还是顺应大流?……我怕再等下去人会越来越少,于是就宣布晚会开始了。
起先是开场白,当然由我这个发起人宣说。稿子是早经准备好,但念时总觉得对不上,我是曾经有过几次这样经验的,或许我的口语与书面语本来就不是一路罢。后来索性丢了稿子,念说着却渐渐起了不平的声音,大概是有人觉得这开场白太长。我解释说是人们太不会做观众,得需彻底的改造一番。接着我就又来宣讲我的“观众理论”,什么要懂得欣赏与尊重别人咧;要适当的赞赏或批评真的表演者咧;要做表演者先要会当观众咧;不要只一味的去鼓噪叫嚣以博关注咧……等等之类。我不厌其烦的说着,四围却没了声息,或许是他们觉得可厌,不愿再搭理,只望我早些说完。
我终于宣布可以开始表演节目了,人们这才又嘁嘁喳喳起来,伴之以几声尖利的口哨。但嘁嘁喳喳许久,也还没有自告奋勇者。因为先前只通告了大概框架,主要是要大家“即兴表演”,具体有怎样的节目并没有设想,也没有“试运行”过。我才知道我高估了自己以及他们,即使排演许久也未必敢登台或者登了也表演不像,更不消说“即兴”了。这样的拉扯推让许久,仍没有谁表演过一整个的节目,有两个是唱完了整支的歌,但是五音不全,这样的吵吵嚷嚷到人们渐都走散,这一个无聊中的晚会也就没有宣告的结束了。
晚会很不成功,人散之后,我心里有的不是“意犹未尽”,而是伴着些失意的无聊。我们几个后走的人就来总结这一次的经验,我最后的结语是:以打发无聊的目的来做些打发无聊的事情,这本身就是无聊。总结之后,就又开始盼着明天了,因为明天是初一,非常的大热闹也能持续半日,无聊赖中,这是很可以向往的。人还是要有点盼望才好,这样才会忘却现在正经遇着的无聊,而心地也不至于那样寥落了。但明天之前,我还须想清楚观众与表演者的问题。
我这一次是硬拉了一帮观众来,未曾想却没有演员。倘说到是演员重要还是观众重要,就好比问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样的问题只能不了了之。但我知道,演员最怕的是演给白地,而观众最怕遇见冷场。这样,似乎也就可以说明二者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了。在这“戏场小天地”,我们集体的经遇了自己们的冷场,但不妨再看看“天地大戏场”又是个怎样。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能将这人生的长戏好好演完的却未必有几个。或许我们都想一直的演好这戏,但我们更多的是遇到自己或别的演者的冷场,更其多的是遇到白地。这些时候,我们许会有换个角色、换种方式的表演想想法。于是,有的人就生旦净末的变换过去,甚至于扮个跳梁小丑,为的是博取观众;有时候还忠奸善恶的演下来,至于都忘记自己原本。这就须看各人的演技了,倘到最后连自己也分不清戏里戏外,这演技也就纯熟了。
我没有陪长辈“守岁”的习惯,过了十二点也就自去睡。一夜很平安,我没有听到看到零落的雨滴何时变成雪花,没有亲证漫漫白雪将泥地尽全覆住。最早的爆竹也没有将我惊醒,等到我被吵醒来,已是它们将尽时候。
我家照例是迟,饭吃到一半,已有两家叔家来拜年。据说,提议了几年的免去全村每家去拜年的老习今年开始实行,但似乎也没有确信,各各的于是就相互探听议计,说是大家都不必再各家拜年,只到祠堂全体的拜一拜就好了。虽是这样省时省力之事,统一行径也很不易,仍有不少人家自顾的每家去走。幸而坚持不拜的人更多,这事情才算安定下来,安定的结果是省去了小半天的到各家拜年的时间。
人们陆续的都往祠堂里来,鼓乐队也凑齐,偶尔的突兀的一尖声,是乐手在调试喇叭。族长开始主事祭拜,排在族长后面的两位老人里外摆置长卷的爆竹。鸣炮刚过,鼓乐奏起,全村的男子一起跪拜,对着祖先牌位,姿态都很虔敬,面容都很庄肃。拜完老祠堂再到村头的新祠堂,再到村后山上的先祖坟墓拜祭。幸而不薄的雪层将泥水盖住,走起来是方便许多。
山上拜完之后,人们开始星散,多是去打牌去了,有几家是另请本房的喝泡茶。然而于我春节是几乎就过完了,如此而已。我们那里是小村,没有别的热闹花俏的民俗活动,如舞龙秧歌一类。其实早先也有,我就曾经看见过祠堂楼上暗地里的竹编的积灰的龙头,但渐渐的它们却被人们遗忘,年少时的歌舞扮演队伍现在忆想起来恍如梦里。代替这些它们位置的,是人人可以参与、人人有着利害的打牌即赌博。
生活就是这样,本来也没有什么大意义,倘你硬要去寻出意义来,它或许就真有了意义。春节原本只是旧年完结新年开始之时,我们给它加添许多别样意义,我们就有了这一套浓重的春节文化,有了夹在两年中间的“一年一度”的高潮时候。我们现在对那些特有的春节文化渐渐冷淡,转而投向打牌电视之类的赌博娱乐,乃是我们将意义的所指转移了。
记得有个赌徒对我说过,你的看书写字,其实跟我们的打牌一样,无非也是为了打发无聊的平常,至于或能有另外的收获,那是另外的事。其时我是无可辩驳了,或许,这也是真,而我也才借了他的言语看出,所谓的意义,不过是给我们借以打发无聊的平常的。
肖 复
5月15日
雪的怀想
昨天就听朋友说今天要下雪了,我其实是并没什么所谓的。在我,是以为早走出了咏歌“风花雪月”的年岁。“漂渺的名园中,奇花盛开着,红颜的静女正在超然无事地逍遥,鹤唳一声,白云郁然而起……。这自然是使人神往的罢,然而我总记得我活在人间。”
但看着朋友的一副很有些欢欣的模样,我又不忍总显着淡漠神色,于是也装出一副欣喜样子,问他可是从哪里听来?回说是早预告了的。“可是预报要准就好了”,我最后说,以显示我正合着他的心思,也是盼着下雪的。
今天上午竟真的有些雪影,稀稀疏疏的夹在雨中坠下来,倘不仔细看,还以为全是雨粒呢。到中午时分可就大起来了,飘飘扬扬的弥漫了整个太空,简直可以算是“鹅毛大雪”了。独自走在雪阵中间,仰头向天,倘是顺着风向,所见的尽是根根灰丝,迅疾冲走,绵密而纤直的排在半天空中,看着比天宇的底色更深一些,但或许只是我的错觉,究竟它们落在地上聚起来时都是明白颜色。转身再上看,就又是另一番景象,这其实也不是惯见的雪,因为全没有那份悠然,飘摇闪烁地冲下来,使我不能久视,因为旋即就有几片冲进到我的眼目中去了。
独自漫步在这寒网中,我忽而想:雪,带给一群人的是欢快,带给两个人的是浪漫,带给一个人的,却只有寂寞。走在风雪中,顺着这念想,我的思绪竟不知回到了几多年前。
儿时的记忆,似乎总跟水有关,也跟雪有关,但雪却不是水。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我们的村子旁边有一座不大的水库,水是很不浅的,近岸边就能没过一个大人,然而我们一帮孩童都是戏水的好手,每到端午过后,几个月就每天有小半是在水里,游水接力呀、跳水比花样呀、潜水比赛呀、分两边泼水呀,还有打泥仗,这是最刺激也最容易出事故的,因为是从水底摸了稀泥向对方“发射”,有时候不小心就会有一坨稀泥着实铺打在脸面上,挨一下痛不说,最要紧是不要溅进眼目里,那样就很须化些时间钻到水里细细的洗。倘一遇到这样情况,双方也就自然的“停战”了,年长一点的都围过去看望。
我们许多伙伴都是约摸在五六岁时开始学游泳,我其时约摸学了十来天,就想要像别的年纪大的伙伴一样游到对岸,于是有一回找了一处最窄的地处,结末是游到中间时竟沉下去,那种手足无措的感觉现在是早就消忘掉了,其时似乎很少了知觉,水是不知道灌进了多少。那次应该是我离死最近的一次了,昏乱中却终于有一只手来拉我,我不知道自己是被他拉到他背后,还是自己挣扎到他背上,但我抓抱他很紧,毫不想到会有碍于他的游走。只是我至今也想不清楚,那样一个只比我大一岁多的小孩,怎么能背负一个差不多大小的紧抱住他的伙伴从中间游上来?
其实,许多年来,我们那个水库从来没有出过淹人的事故,每每在水中也有体力不济的,但每次都有同伴救助,我是被人救过,自己也救过几次别人。
早先看到一个故事,说的也是有这么一个村庄,也有这么一个乐园般的水库。有一回,一个路人经过,看到许多在水中嬉戏游泳的人们,说了一句半明不明的说话,是:“你们这里有一个宝藏啊。”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后来一班人竟然把水库放干,掘地三尺,去找所谓的“宝藏”。我在看到这一班人折腾许久而无所得之后,还有些暗笑他们的迂,其实那个路人不过说这个水库本身就是一个宝藏,因为那是许多人的夏时的乐园。但一些年之后,不曾想我们的那个水库竟也遭了这样的灾祸,被一帮不知道哪里来的人给“开发”了。其实不过在旁边养了一百多头猪,同时又在水库里养些鱼,但此后水库就成粪坑了。
到得现在,故乡的不多的几个可以让我留恋的物事也都早经消却,曾经的美好只能留在记忆里追怀了。但一个人虽然保存着记忆,如果离开得太久,连心底里的记忆也会跟自己生疏起来,变成一个似乎遥不可及的梦境。只是还有故乡的雪景,却为我所多见,于是幼时在雪野中的忆想,也还很有些分明。
我是读书出来不多久就到广东谋食去了,我在另一篇文字中这样写道:“如果说我的生命中真有自以为是的‘快乐时光’,那一天却是一道分界线,将我从此与它们隔离开来,此后再要追忆,也恍惚如隔世的梦,教我亲近不得。”其实这并不是假话,便是这对于雪的感情的改变,也是至此之后的事。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而暖国的人们可也以为不幸否耶?但在我,却是很有些失落的,因为看不见故乡的雪了。冬日里独坐在寒瑟的街头,念想却在了千里之外,在了故乡的雪野里。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田间地头,雪下面还有青翠的油菜,冷绿的杂草。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的手,雀跃在雪地里。打雪仗是必不可免的,先分成两组,待到各自的去准备了些“雪弹”,终于一方为头的大喊“开战”了,然而胜负很快就分明。之后又是七八个一齐来堆雪人,最后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个大葫芦还是雪人;然而通体很洁白、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怎样装饰它的脸面,孩子们可是很有些争议,但因为缺少材料,最后也不过用黑石子给它做眼睛,半截胡萝卜做鼻子,嘴巴么,就给它画一个两头向上弯的弧形。这样,总归是有些样子了。它也就目光灼灼地微笑地坐在雪地里了……
这些,就都是我的记忆中的“雪带给一群人的欢快”了。但出去异地之后,我就再没有遇见这样的欢快。有一回,其时是在离了广东一年之后,我竟在异乡遇到我久违的大雪,凭着记忆里的欢快,我一个人在雪地里奔跑、跳跃、打滚,然而,许久,我终于觉得无聊、觉得寂寞了。或许,那一次的一个人的跳舞便是为了祭奠幼时的欢快罢。从此以后,我就别它而去。
然而,现在,我又是在另一个的异乡遇见这久违的大雪,但我已然毫没有“雀跃”之心了。雪,带给一群人的欢快,却是在记忆中;带给两个人的浪漫,却不是属于我的浪漫;带给一个人的寂寞,我正身受着,并且,我还要身受下去,也愿意身受下去,这是我的悲哀。
在这样的寂寞中间,听窗外北风号叫,料想积雪已然很不薄了,但我在枯坐中又分明看到鲁迅的那一片雪:“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2月15日
肖 复
我可以爱
    
“异性,我是爱的,但我一向不敢,因为我自己明白各种缺点,深怕辱没了对手……我先前偶一想到爱,总立刻自己惭愧,怕不配,因而也不敢爱某一个人……使我自信我决不是必须自己贬抑到那么样的人了,我可以爱!”   
    
这些的说话,便是鲁迅对于爱情的态度。他一向自认为是“爱情的贫乏者”,这是因为他还有着一个母亲给包办的正妻在,自己是被束缚的人。但他们彼此并没有丝毫的爱情,这是的确的。他说“这是母亲娶媳妇”。“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因为被无爱的婚姻禁锢着,也没有资格再得到别的爱情。于是他只想自己去“背负因袭的重担……完结几千年的旧账……陪着做一世的牺牲。”此后是一直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   
    
“神未必这么想”,这是许广平用了鲁迅授课中的一句话来回击他,而终于使鲁迅宣布“你战胜了”。也就是爱情终于战胜了鲁迅的自己 “陪着做一世的牺牲”的初衷。   
    
后世诸人多因这件事来贬抑鲁迅,因为他最后并没有“陪着做一世的牺牲”。“伟大也要有人懂”,这话虽是对着《儒林外史》而说,但也不妨看做鲁迅的自况。对于这个问题,我也并不是想来为鲁迅“平反”。究竟,现在的人们是很有些慈悲心思的,因为看到他母亲给包办的正妻的人生太凄苦,不禁迁怒于鲁迅太冷漠无情。这也并非慈悲的人们错,只不过是“造化弄人”而已。   
    
其实,爱情的觉醒起于人的觉醒。   
    
鲁迅的杂文《随感录、四十》,便是一个人的觉醒、一个人的爱情的觉醒。文章的开首是引了一位不知名的青年的一篇小诗,后面的,便是鲁迅自己的觉醒了的说话。   
    
                     《爱情》   
我是一个可怜的中国人。爱情!我不知道你是什么。   
我有父母,教育我,待我很好;我待他们,也很不差。我有兄弟姊妹,幼时共我玩耍,长来同我切磋,待我也很好;我待他们,也还不差。但是没有人曾经“爱”过我,我也不曾“爱”过他。   
我年十九,父母给我讨老婆。于今数年,我们两个,也还和睦。可是这婚姻,是全凭别人主张,别人撮合:把他们一日戏言,当我们百年的盟约。仿佛两个牲口听着主人的命令:“咄,你们好好的住在一块罢!”   
爱情,可怜我不知道你是什么。   
爱情是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中国的男女大抵一对或一群——一男多女——的住着,不知道有谁知道。    
但从前没有听到苦闷的叫声。即使苦闷,一叫便错;少的老的,一齐摇头,一齐痛骂。    
然而无爱情结婚的恶的结果,却连续不断的进行。形式上的夫妇,既然都不相关,少的另去姘人宿娼,老的再来买妾:麻痹了良心,各有妙法。所以直到现在,不成问题。但也曾造出一个“妒”字,略表他们曾经苦心经营的痕迹。    
  可是东方发白,人类向各民族所要的是“人”,——自然也是“人之子”——我们所有的是单是人之子,是儿媳妇与儿媳之夫,不能献出于人类之前。    
  可是魔鬼手上,终有漏光的处所,掩不住光明:人之子醒了;他知道了人类间应有爱情;知道了从前一班少的老的所犯的罪恶;于是起了苦闷,张口发出这叫声。    
但在女性一方面,本来也没有罪,现在是做了旧习惯的牺牲。我们既然自觉着人类的道德,良心上不肯犯他们少的老的的罪,又不能责备异性,也只好陪着做一世牺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账……    
    
  我们还要叫出没有爱的悲哀,叫出无所可爱的悲哀。……我们要叫到旧账勾消的时候。    
   旧账如何勾销?我说:“完全解放了我们的孩子!”   
到了我们,自然是“被解放了”的一代,我们也不单是“知道了人类间应有爱情”,甚而至于到了“无爱情而不能过”的程度,于是各各遍处去找寻“爱情”,有些是找到了,有些还没有找到,但不论找到与否,我们也总还时时被一样东西所纠缠,那就是“寂寞”。我们也还仍在叫着“没有爱的悲哀”,叫着“无所可爱的悲哀”。   
    
情况似乎确是这样,不论爱者与不爱者,更常伴随的是寂寞。近时人们的寂寞似乎更其泛滥了起来,网络上不是早就有了“寂寞句型”么:哥x的不是x,是寂寞。而我竟也不知不觉的成了“寂寞党”,譬如现在正无聊的写一些文字,我就说:哥写的不是字,是寂寞。当写着无聊的文字时,我偶尔还吸根纸烟,于是我又说:哥吸的不是烟,是寂寞。如此这些,或都是可以作为“寂寞泛滥”的证据的。   
    
当处于这样的寂寞中间,我只能说:是我们的所谓“爱情”太狭隘。是我们的“人性”太狭隘。   
    
当我们找寻“爱情”时,它的狭隘让我们无路可走,这是“没有爱与无所可爱的悲哀”;当我们找到“爱情”时,它的狭隘又给我们画地为牢,这是我们自己的“人性”的悲哀。因为我们只把爱情看做两个男女之间的秘密的情事。我们总想单独的完全的占有“爱者”, 至于他(她)与别的异性之间不能有“友情”。但这也并非近时的事情,实在是“古已有之”。阿Q本来也是正人,我们虽然不知道他曾蒙什么明师指授过,但他对于“男女之大防”却历来非常严。他的学说是:“凡尼姑,一定与和尚私通;一个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诱野男人;一男一女在那里讲话,一定要有勾当了。”   
    
这样的“爱情”,是只为自己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注定得到的将只是“寂寞”。因为两方的“爱者”都给对方画地为牢,而人在牢笼中是难于安住的。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不可能一个人过生活。当个人(特别是“心理层面”)离开群体过久后,人性就会以一种手段惩罚个人,这种手段就叫寂寞。在这样的寂寞中间,人于是乎无聊;觉得有无聊钻进他的毛孔,觉得有无聊从他自己的心中由毛孔钻出,爬满旷野,又钻进别人的毛孔中。这样,就造成无量大的寂寞聚,然而,这是难于安住的。于是,各各的依着温热互相蛊惑,煽动,牵引,平明地寻求偎依,接吻,拥抱,以得生命的沉酣的大欢喜。然而,各各又给示以冰冷的呼吸,示以淡白的嘴唇,使之人性茫然,而得到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   
    
或许也有人说,不是还有一个“所爱者”在么?我每每听到有人说这样的话:“当世界都厌弃我的时候,只要他(她)在我身边就够了”。这样的说话,其时的心情当然是可感的,但只能算一时的愤激之言。庄子曾经说:“干下去的(曾经积水的)车辙里的鲋鱼,彼此用唾沫相湿,用湿气相嘘,” ——然而他又说,“倒不如在江湖里,大家互相忘却的好”。因为那样究竟不可活。在生存的层面如此,在“心灵”的层面也这样。单单一个人所能给的慰藉,实在不足以维持我们。   
    
疗救的办法,就只能是“兼爱”。但这“兼爱”又并非全同于墨子的“兼爱”。   
    
《墨子----兼爱上》有言:“……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而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墨子是想要天下能由“乱”到“治”而去发扬“兼爱”思想的,但我辈没有这样高远的目的,只能试图以“兼爱”去消解我们心中的“寂寞”。   
    
 当然,我这里所谓的“兼爱”,也并非“滥爱”,我以为,这“爱”更多的表现为尊重与理解、支持与扶助,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普遍的友爱之情。这就需要一种坦然、欣然、大度、虔敬的人格,而摈绝一切的狭隘、龌龊、暧昧、占有的心思。   
    
这样,我们才能在精神的层面“完全解放”了我们自己,解放了我们的“所爱者”,解放了一切人们。这样,我们的一个这人间才能摆脱“没有爱的悲哀”和“无所可爱的悲哀”。这样,我们的“爱情”、我们的“人性”、我们的人生,就不会那样的狭隘。这样,我们也就能最终摆脱“寂寞”了,因为遍处都有“爱之情”、每个人都是“可爱者”。   
    
异性,我是爱的,但我一向不敢,因为我自己明白人们的各种缺点,深怕干扰了她们,干扰了她们的生活……   
    
我先前偶一想到爱,总立刻自己惭愧,因为明白自己还很有些歪斜心思,因而也不敢明白的去爱某一个人……使我自信我决不是必须自己贬抑到那样的人,我的爱意决不是那样狭隘、龌龊,我也决不是只一味追求暧昧,一味想要占有的人了——我可以爱!   
    
    
                                          12月21日    
                                          肖   复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