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尽责者王勇平

火烧 2011-08-22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分析王勇平作为铁道部官员的尽责表现,探讨其在公众质疑下的应对方式,反思官僚制度与铁路安全问题,揭示官员责任与公众诉求之间的矛盾。

做为一名官僚,王勇平做了他该做的一切。  

一个真性情的男人,是我对他的评价。在公众的质疑声中,他保持了一个官僚的本色。无疑,对他的那个圈子里来讲,他几乎是按固有的惯性,按“规定动作”在出牌。试想一下,如果这个王勇平再平易些,再低调些,再谦卑些,再能装些;那么,我也只能为我们国家又诞生了一位影帝而喝彩。我感觉,对王勇平的诸多指责,其实对他个人而言,只能是隔靴瘙痒。  

长期以来,铁道部这个惯常于以“老大”自居的超级垄断利益集团,出于对其内部规则封闭运行的保密性需要,其对公众言论的漠视几乎是一以贯之的。我们看到,在此次温州事故之前,尽管公众对这个集团的指责和质疑声一直持续不断,但均好象未使之有过哪怕一丝灵魂深处的触及。几句不痛不痒的批评,官样文章一样的检讨,面无表情的“内疚”或者是道歉,几乎是尔任你骂声不断,好官我自为之了。  

王勇平的作法,在这个集团以及他自己看来,其实并不错。出于维护团体利益的本能,以及历来的“丧事喜办”传统,他只能说该说的话。要知道,所谓“新闻发言人”,只是单位的传声筒。做为一位在官场(这是考虑到铁道部这个亦官亦商,官商不分的计划经济孑存,地球人都知道铁道部部长是正部级官员,故而称之)混迹过多年的政客,干过铁道公安党组书记、铁路局党委书记等要职的官僚,要他不为自己的团体说话,是不可能的。反过来,也反证了,王勇平是一位尽责者。  

公众的愤怒,往往表现为情绪化的口水;这些口水,在领导者们看来,是无足重轻的。一来,这些意见,往往距领导自己知道的“真相”是两回事,故而“别有用心”、“不明真相”是其习惯用的术语。“很傻很天真”一类的看法,几乎是领导者们对民意私底下的一致认识。二来,从利益角度来看,服务质量与安全保障虽然重要,但与赚取超额利润相比,又是小事。出了事情,大不了也是“人民内部”。按照目前中共“人民内部矛盾用人民币来解决”的工作思路,出了人命,拿点钱出来就可摆平一切。因此,所谓民意,在一些铁路领导者的眼中,更有假民意行讹诈的嫌疑。目的是为了多敲点人民币,所以铁道官员已经习惯了。哪怕在人命面前,集体麻木,也是正常的。三者,国家只有一个铁道部,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哪怕你洪水涛天,对于人民铁道来讲,现如今这光景,除了那些个富豪外,又有谁不选择铁路做为交通工具呢。公众的口水再多,也不枉铁道的泼天富贵。四来,虽然公众是买票坐铁路,但要知道,铁道部的官员都有相对应的行政级别,头目也大多具有公务员身份;还有相对独立的公检法系统,铁路运输中级人民法院就设在里面,而中级法院,一审是可以判处死刑的。所以,这个铁道路与其说是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一个超级托拉斯,不如说就是一个衙门。而衙门,与大家伙所熟知的发改委、公安、民政等机关,并无区别。既然是衙门,那就有衙门的规矩。《民法通则》所谓“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之类的规定哪能适用呢?在这些领导者看来,一般性群众设诉或者口水,是在打“行政”官司或者“是与政府为难”的。既然跟政府作对,当然是“影响稳定”的。而这些,领导当然是不屑一顾的。即使实在被舆论所迫,必须要面对公众之时,端着这些态度做为底线仍然是官僚们起码的功课。所以,平心而论,王勇平的表现起码是中规中矩的。  

因此,铁道部与公众们的认知之间,是存在隔膜的;说句文诌诌的话,叫“信息不对称”;再说句白一点的,叫“冰火二重天”。其实公众们对王勇平的失望,是一种自做多情,一厢情愿;什么真诚呀,什么道歉呀,什么整改呀,哪跟哪啊!除了忽悠,还是忽悠。企图叫王勇平“你丫说句人话”,无异于缘木求鱼。王勇平,做为一个体制中人,公众不能过高的要求他,不能希望他抛开既得利益,说上两句哪怕是最简单的真话。而王勇平,也当然只能说组织安排或者说允许他说的话,他这么做,符合职业道德。因此,他是一位尽责者。即使他在表态中有些什么不妥,比如擦枪走火,说了些过头话;但在他的组织看来,这其实也在预期之内。要看到,在那个时候,无论他说什么,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个时候,他必须要站出来说话。将千夫所指的矛头,由“部里”转为他王勇平。万方有罪,罪在他王勇平一人;使他成为了公众情绪的一个宣泄口或者出气筒,这无疑起到了转移问题焦点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王勇平于铁道部,不但无过,而且有功。  

然而,问题又出来了。由于王勇平的临场表现仅仅差强人意,无法说是上佳;从而引发了公众舆论特别是网络言论的强烈反弹,不但没有缓解公众情绪,赢得谅解,反而加剧了铁道部与公众的对立;事情发展到后来,连温总理也不得不出面了。虽然总理以其惯有的亲民形象和诚恳态度在一定程度化解了公众的怨气;但要看到,其实他起的作用,与王勇平并无二致。只是我们要知道,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发生特大安全事故而要求政府总理都必须到场,对温总理而言,简直是苛求而且也是无法做到的。但是,温总理来了,他的到来,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是在做王勇平没有做完的功课。希图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铁道系统这些纷繁芜杂的乱象,唉,就真不好说了。  

只是那王勇平的心中一定是有委屈的,以他这个“新闻发言人”的角色,他该怎么说才好呢?估计,这事摊上谁,都不是个好差使。左支右绌,东躲西闪,顾左右而言他是肯定的,也还真难为他了。能做到王勇平现在这个样子,已经不错了。依笔者愚见,按照中共官场的固有规则,虽然现在在压力之下,不得不将王勇平调离现在的位置,远赴万里之遥的波兰华沙,担任铁路合作组织中方代表,以平息物议;但像他这样敢于挺身而出在风口浪尖为组织挡子弹的模范官僚,等风头过后,东山再起复出受重用,几乎是一定的。  

就铁路系统而言,这好象是有先例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