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选拔制度下掩盖的问题

火烧 2022-03-0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选拔制度下隐藏的问题,分析教育资源分配与考试制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揭示选拔与培养的区别,以及工作分工与社会阶层的关系。

  选拔制度的本质

  选拔制度,是指各种考试,例如高考、考研、考公,一般来说,选拔制度是为了选出合适的人,选出能够完成某些工作的符合要求的人。很多人都纠结在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对于个人而言确实是有意义的,但是对于整体而言,如果其目的不是培养符合一定条件的人,而是选拔的话,那么教育资源分配,考试制度的各种变化,从整体上看都是没意义的。

  首先,先分清,什么是“选拔“,什么是”培养“。

  当各种考试,目的是选拔时,那么其成功的人数是有限制的,它考虑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范畴,当其目的的培养时,它的成功的人数是无限制的。它考虑的是人与一个虚拟的合格的“人“之间的差距,是绝对的范畴。

  可以简单理解为,在一百个人里选十个最高的,那么选出来的永远只有十个人,且这十个人可以是一米吧,也可以是一米八,考虑的相对的范畴;而在一百个人里选出高于一米六的,那么它可以选出一百个,且选出来的必然是高于一米六的,考虑的是绝对的范畴。

  那么回到考试之中,假如高考的实质是选拔,而不是培养(显然的),那么只要各种补习班,各种内卷拉满,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出现“谁叫你每天只学习12个小时,人家每天学习16个小时,所以别人考得上大学而你考不上,还不是你不够努力“”谁叫你家孩子每年只花十万补习,别人家每年补一百万,还不是你不够努力“,同样如果所有人都不学习,只要还是选拔制度,它还是会有人进入大学。这就是选拔的本质,它不像培养,培养可以所有人都达标,也可以所有人都不达标。

  因此,如果作为个人,考试制度的变化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作为整体,只是为了选拔的话,考试制度的变化其意义就很有限了。通俗的讲就是,“知识改变命运“对于个人是有效的,但是对于整体,很遗憾,”谁让你不每天学习24个小时呢?“。选拔制度掩盖的问题

  选拔制度所掩盖的问题不是在选拔,不是在考试,而是在考试之后。

  一般的,通过考试的和没通过考试的所取得的工作是不同的,这从选拔的定义,选出能完成某项工作的人相符。所以,一般都认为,因为你不努力所以你就得去工地搬砖,去工厂拧螺丝。这是合理的,换而言之,如果让你去写作,去唱歌,去拍戏,你无法完成相应的工作的话,那么为什么要去做呢?而不同的工作,其创造的价值也不一样。我想很多人都赞同这一点。

  然而,不同的工作,只是其创造的价值不一样吗?此外就一样了吗?当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生产上所占据的地位,即在生产上是属于剥削者还是被剥削者,去审视不同的工作。例如,企业中的一线劳动者和高层管理者,他们在生产上的地位是相同的吗?怎么评价出于选拔制度所造成的分工不同?在之前我想许多人都是甩下一句“谁叫你不努力,进不去领导层“,那么现在,大家是否还能甩出一句”谁叫你不努力,活该被剥夺不受剥削的权力“,当然如果不受剥削的权力是不存在的,也可以变成”谁叫你不努力,没有获得剥削他人的权力“。

  所以,在“通过考试选拔,让人们进行不同的工作“掩盖下的问题就是,一个人,如果他在选拔制度下失败了,对于成功者所进行的工作与他不同,他应当欣然接受的话。那么,一个人,在选拔制度下失败了,如果他将成为被剥削者,而成功的人将成为剥削者。对于这一点,他是否同样的欣然接受,并且觉得这很正常?

  而这个问题,显然不是通过什么教育资源分配,什么考试制度变化所能够解决的。

  ------------------------------------------------------------------------

  最后,有些问题我想问,或者说我觉得要问自己一些问题

  对于多数人

  你是考试制度的失败者吗?

  你认为你应该从事更加复杂的工作吗?

  你认为你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是剥削者还是被剥削者呢?

  你能够接受你目前的工作吗?

  你能够接受你目前你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吗?

  对于教育者

  你认为你的学生多数都会成为考试制度的成功者吗?

  如果你有能力让所有的学生都努力学习,那么你会使用这个能力吗?

  如果有学生问你,不努力读书是不是活该工地搬砖?你怎么回答?

  如果有学生问你,不努力读书是不是活该当牛做马?你怎么回答?

  对于学生

  你做好心理准备,离开你多数的同学了吗?

  你能够接受失败之后的结果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