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化党的领导造成社会的不安定
经常路过市政府门前,屡屡看到交通堵塞或交通断绝现象。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各类下岗职工、农民工或其他生产领域群众的群体上访事件。他们打出横贯街道两端的横幅,有组织的站在横幅后面组成人墙,作为路障阻断交通,以得到政府官员的重视和关注。横幅上面多数内容是“我要生存,我要吃饭”之类的标语。与此同时,大量警察开到现场,当然目的是维持秩序,但往往是许多警察在一边嘻笑取乐。
看到这样的场景,内心总有一丝酸楚,一种悲哀。类似对市政府的群体上访事件,近年来在全国各地时有耳闻。那些请愿群众不到万不得已应该是不会冒着风霜雨雪站在那里的。以汉民族富有忍耐力的历史传统来看,但凡能过得去,是没有人容易发作上访瘾的。当他们的生活、生存受到威胁而得不到解决和解救时,只好战战兢兢、扭扭捏捏地行使宪法赋予他们的这一点基本权利——也是除了暴力手段以外的最极端的一种最后行为了。这也要感谢当今的时代进步呢。
上访请愿事件频发,折射出一种社会矛盾的暴露。那么到底是哪里出了毛病呢?
其实很简单,这就是弱化党的领导的必然结果。
历史每走过(注意:是走过,而不一定是前进。因为历史并不总是前进的。)一步,就应对历史进行反思和评价,就应对正确的给人民谋来福利的方针政策加以弘扬,对错误的损害人民利益的方针政策进行批判。中国共产党从她成立的那一天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她的立党宗旨;推翻封建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带有明显的封建性)、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建立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她的行动纲领和阶段性目标。曾几何时,我们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是溢于言表的。虽然在实现和持续这一目标中我们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这种代价付出的出发点仍然是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是值得并必须付出的。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是唯一可行的道路,任何其他道路必将损害人民大众的利益(这种必然其中涉及到多方面的客观条件和政治经济理论)。毛主席极其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的新中国所以能得到亿万人民发自肺腑的同心拥护,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实践证明,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年代也唯有毛泽东时代而已。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无比正确的科学论断可以说是我们的宪法和党章所明确的。按照马列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最大的特征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既然我们仍然打着社会主义的招牌和旗号,那么公有制经济体制就不能受到削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出发点是全民利益,而市场经济的动因则是资产阶级追求利润最大化。私营经济和其它非公有制经济所有制方式只能定位于辅助和补充地位。与之相对应的政治体制,也就是上层建筑建设,必须反对修正主义,必须不断强化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明确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丝毫不能动摇。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下,人民享受着就业、住房、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各个方面的平等和保障。人民的心是平静的,气是舒畅的,思想是同心同德的,整个社会结构是稳定的。虽然公有制经济在过去的生产实践中产生过效率问题和官僚主义,但那绝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不可克服的矛盾,因为真正实施公有制经济的时间太短了,上层并没有给出解决矛盾的机会和时间。经验证明,私有制经济和各种名目的国有股份制经济更容易产生危害巨大的官僚主义和官商勾结所导致的腐败。这是弱化党的领导、单纯追求金钱与物质利益的必然结果。
反观当今时势,多年来我们不断弱化党的领导,党的理论方针日趋模糊,社会信仰危机日益严重。在加速淡化意识形态领域原则的同时,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严重泛滥,已经绝迹的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死灰复燃。随着经济领域私有化比例和进程不断扩大和加速,官商勾结,贪污腐败触目惊心,贫富分化日益突出。在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面前,我们倒下了一批批党员干部,我们交出了一块又一块经济文化阵地,红色堡垒的存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党政分开的实质就是排斥和放弃党的领导,其结果就是各级官僚资本成了随意宰割民众利益的私利集团,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产业工人被解雇,全民拥有的生产资料被剥夺,进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底层民众的基本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于是出现上访请愿浪潮也就毫不奇怪、顺理成章了。
社会分配不公,两极分化严重,信仰危机加深,道德文化堕落,它们的综合结果无疑会孕育着社会的不安稳,在这种情况下倡导和谐社会,大概只是一种利益集团的一厢情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