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百年一遇谈

火烧 2010-09-30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探讨百年一遇灾害频发现象,分析其背后原因,如水利工程老化、湖泊围垦、森林砍伐等,引发对气象预测与灾害应对的反思。

百年一遇谈

  “百年一遇”这种应该是比较少见的词语吧,这些年,人们却见得多了,台风百年一遇,地震百年一遇,大水百年一遇,干旱百年一遇,大雪百年一遇,泥石流百年一遇。几乎每年都能够看有关百年一遇的新闻报道,而且有的时候,一年之内还要遇到几次。这不,今年中国就先后至少遭遇了三次百年一遇,云南等西南五省干旱百年一遇,甘肃南部引发舟曲泥石流的大水百年一遇,前不久广州还遭遇了据说是二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只是人们不理解,这百年一遇咋就这么多呢?百年一遇咋就年年遇呢?百年一遇年年遇正常吗?这百年一遇年年遇,是不是就该改为一年一遇了?如果一年遇几次是不是该叫它几个月一遇了?

  几年前的四川地震,人们还记忆犹新的是,它先后几次改过地震震级,第一次报的好像是7.6级,第二次改成了7.8级,第三次改成了8.0级。不就是一个地震震级吗,至于折腾来折腾去的折腾几次吗?怎么,震级大了,所以损失就该大些,严重些?就能掩盖不该死的不正常的死人?救灾的功劳就大了,就光彩些了?三十多年以前的唐山地震,国家也就报了那么一次,就7.8级。难道说三十年前就能一次搞准的东西,今天科学发展了,反而搞不准了,反而今不如昔了,这不是闹笑话吗?

  百年一遇泛滥,是不能让老百姓信服。以洪水为例,那么多的百年一遇真的就是百年一遇吗?未必。

  毛泽东时代,国家大力兴修水利,遇到大雨,那些大大小小的水库塘堰会大量地滞留洪水,森林也会涵养水源,等到水库塘堰落满了水,大水才会流入到江河;再早些,比如说建国之初或解放前,虽说国家还没有修建大量的水库塘堰,但是,由于那时许多比较低洼的地方还没有被开发,被围垦,比如说湖南洞庭湖区,湖北的江汉平原地区还没有被大量的围垦,一旦大雨来临,这些低洼的地方或湖区,就能够滞留大量的雨水,据老人讲,54年大水,湖北许多地方,包括武汉郊区简直是一片汪洋。那么,一般在这样的两种情况下,只要不是象54年那样的大水,即便下了较大的雨水,也不会形成江河泛滥,形成灾害。

  现实的情况怎么样呢?上述的两种情况都不存在了。一方面,由于国家建设需要,许多低洼的地方都被开垦,甚至许多的湖泊都被大面积的围垦,比如湖南洞庭湖区,湖北的洪湖等许多湖泊都被大面积围垦,虽说前几年国家搞了一个退田还湖,但收效甚微,这样,这些湖泊以前具有的大雨来临时滞留雨水的功能已经大大降低或者不复存在;另一方面,毛泽东时代国家修建的大量的水库塘堰,有的由于年久失修,大水来了也不敢蓄水,已经基本丧失了滞纳洪水的功能,有的虽然能够蓄水,但是由于灌渠已被人为的破坏,库水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灌溉的功能,即便干旱的时候,它也只能留在水库里,这样,一旦洪水来临,它也同样不能滞纳洪水,而农村原有的大量的塘堰,这些年已经被基本淤积,有水时它不能存水,没水时它不能提供水源。由于这两个原因,当然,还有森林被大量砍伐,山体被大量的掏挖等原因,这样,一旦大雨来临,马上就集中汇入江河,形成大水,形成“百年一遇”的灾害。

  08年南方雪灾,据说也是百年一遇,因为是百年一遇,所以,发生输电电杆倒塌也就正常了,可是,三十年以前的电杆却不倒,三十年以后的电杆居然倒了,这不是讽刺是什么?

  今年春天西南五省干旱据说也是百年一遇,云南这样的地方居然也发生百年一遇的干旱,简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你把大量的山林出卖给了无良的外国资本,它们把亿万年形成的原始植被都给砍伐掉了,然后种植上被当地老百姓称为亡国树的桉树,山林基本丧失了原有的蓄水功能,以前一场大雨过后,多少天了山里还会有涓涓泉水流淌,现在大雨一下,马上形成径流流入江河,雨一停,泉水也没有了,没有了山泉水,如果几个月不下雨,老百姓就真的只能望天了。当然,云南的百年一遇,是不是这样的情况,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去过,但我可以根据网友的描述去想象,它也许应该是这样的,如果不是这样的情况,实在让人难以想象,云南这样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这么会出现百年一遇。

  还有现在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址灾害也特别多,你为了GDP大量砍伐森林,大量挖资源把山体都给挖坏了,外资挖,内资挖,国家挖个人也挖,好好的国土,被挖的个稀巴烂,被挖的个千疮百孔,它怎么能不发生山体滑坡,它怎么能不泥石流,所以,这些年频发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究其原因,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其实,现在频繁的百年一遇,已经成为了某些人的遮羞布,成为了他们掩盖自己失误的托词。物极必反,百年一遇也一样。百年一遇这样的词语显然不是那么好用的,老百姓听多了,不仅会反感,而且会骂人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