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什么样的民主才是好东西?

火烧 2007-01-1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秦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分析中央集权与郡县制如何奠定现代国家基础,并联系民主制度与历史改革,强调国家统一与制度变革的重要性。

今天想先探讨一个话题:百世皆行秦制度。

秦制度,就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皇帝是国家的最高领导,集军事、政治、外交、祭祀等大权于一身,对内设丞相代理部分职能。在地方管理方面,则通过郡县制加强对全国的控制。这一政治制度,是对之前分封制的大变革,形成了中央集权政体管理模式多领域、全方位、深层次的有益探索。

首先,皇帝集权制、郡县制大大削弱了先秦“宗法制度”的影响,为建立庞大而统一的国家形态提供了思想启蒙。先秦以前,国家是一种松散的管理模式,它的演变从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而来,逐步成为以宗法氏族、小诸侯国为单位的“联邦制”。诸侯国享有很高的自治权,“天子”则通过军事、文化的影响对诸侯国加以引导,实现国家管理,所以,“礼”和“皇室形象”成为至高的道德标准,若失去这一优势,天子的权威就会受到诸侯国的挑战。这种政制,有点象美国的联邦制,但区别就在前者靠“礼”制约诸侯国,而美国是靠“宪法”,当然,美国各州的自治权比中国先秦诸侯国可小得多了,比如军队、铸钱等。

其次,秦政制取消了地方官职的世袭制,使诸侯国的时代真正告别历史舞台。我们知道,秦朝除了皇帝是世袭的,其他郡县首长不可世袭,而需中央委派。

第三,经济和文化上也形成大一统局面。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统一思想意识形态。所以,秦朝才是现代“国家”概念的建立者,且通过强权传播了“统一国家”的观念。

从以上意义上说,秦朝虽然只存在了短短15年,却实实在在进行了一场政治改革,为历代王朝确立自己的政治制度提供借镜。所以说“祖龙虽死魂犹在”、“百世皆行秦制度”。

在我看来,中国历史上唯一能和秦始皇并驱的制度革新,要属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它推翻了中央集权的皇帝制度,而启蒙了“共和”政体思想。当然,中华民国也是个短命的试验品。

我们现行“共和制”,就是对辛亥革命核心价值的继承。但是,皇帝制度下所形成的“官本位”主义,延续了几千年,在中国有很深的根底,哪里是短时间就能改变过来的!以至于今天,“民不与官斗”还是平常百姓不可触犯的金科玉律。

我不由得想起汉朝初年的情形。刘邦建国,采取了“修正主义”路线,他明明认为中央集权制是可行的,是大势所趋,可鉴于秦朝短命,而且当时反秦的起义队伍中,不少是诸侯国的遗族(项羽为代表的),所以又担心冒然采用集权制会遭致失败,于是在都城极其附近用郡县制,其他地方分封,并对某些爵位采取世袭的办法。当然,自家兄弟分封了好地方,在“王畿”周围形成保护屏,外姓分差的、偏远之地。后来陆续铲除了异姓王。到了景帝手里,发现同姓王也不可靠,于是汉武帝又行“推恩令”,进一步削弱分封国的势力,最后完全施行中央集权制。也就是说,“百世皆行秦制度”在一开始是渐行的,非一蹴而就。

同样的道理,“共和”了这么多年,究竟人民当家做了多少主人,还见仁见智。其中,我想提一提文革。文革的结果不用说了,过激对待了中下层“小右派”的问题,又冤枉了不少非右派,造成扩大化的错误,在执行环节问题太多。但是,我们还应该正面反省和思考以下两点:

第一,文革的发生是基于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资本主义道路之争,是在当时苏联巨变的情况下发酵的。毛所担心的,是“分田单干”后会迅速出现两极分化,而党内的官僚主义集团则会成为新的剥削百姓的资产阶级,于是阶级矛盾又会激化,再次陷入建国前的老圈套。应该说,毛的判断是极具远见的,也是对新中国、对人民负责的。改革开放进行到现在这个阶段,是时候对这些判断予以重视了,因为现在情形大家都看到了,但有些人认识还不够清醒。出现两极分化、新官僚、新资产阶级,怎么办?这才是关键。

第二,文革中对官僚集团、特权阶层的冲击,不是没有意义的,若站在中国历史的未来,用“百世皆行共和制”的要求看,你会发现,文革其实就是对中国几千年的“官本位”主义进行的大扫荡——“官国”不死,“共和”不生!所以,文革的历史作用和价值应该被理性地评估。我们一方面要承认它使中国付出很大的代价,伤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但是正因为此,才更应该吸取它的经验和教训,认真总结思考它应有的历史贡献。

换句话说:改革开放难道就没有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吗?今天城市建设的成果,依我看,50%以上的功劳要算在农民工身上,可要说他们没受资本剥削,谁信?除牺牲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国企职工、广大中西部地区人民的利益呢?实在讲,或多或少也是被伤害了的,或说是被不公正对待了的。

所以,我建议用以上两点,对文革的正面意义重新思考,尤其是将来进行政治制度改革时会更加必要。民主确实是个好东西,可官僚主义根深蒂固的中国,何以共和?何以民主?是官僚集团的民主还是真正人民群众的民主?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学学汉朝,先不要急,把动员群众反官僚、反腐败、反特权的工作先做好,把真正的民主思想启蒙好,免得诞生出一个比台湾还畸形的所谓“民主”来。在《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一书中,有几段内容值得留意:

(P3,毛主席批评“四清”运动中的一些做法)毛泽东激动地说:“……要让群众去搞。不相信群众,只相信工作队,不好。”

(P156,王卓超回忆毛主席在井冈山的讲话)我们国家也有危险,官僚主义作风反了多次,还是存在,甚至比较严重,官僚主义思想也比较严重。打击迫害、假公济私的事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你们知道得比我多。但报喜不报忧,这也是官僚和封建东西。做官有特权、有政治需要、有人情关系。县官不如现管,假话满天飞,忽“左”忽右,形左实右,这些很容易造成干部的腐化、蜕化和变质,苏联就是教训。

这些内容今天看来都是有启发意义的。反腐败,相信群众还是相信调查组?拿赖昌星的话说:只要你有兴趣爱好,就能攻下来。调查组那几个守得住吗?很成问题。“文革”被执行走样,也是跟毛泽东晚年身体不好顾不过来,跟他当时没有得力的人才可用有关系的。今天,要是上峰有志进行“学民主、讲民主”运动,我看肯定会受人民欢迎,结果也肯定看好,因为民主化进程大势所趋,党内新一轮整风迫在眉睫。毛泽东有“远”见,一场文革可惜发动早了,当时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复苏而非阶级斗争,今天情况已大不相同,消除两极分化的“和谐”发展才是重点,而“学民主、讲民主”的运动,正可以把文革中走了板的、没革掉的“官僚特权”主义处理掉,接下来,民主才会是个好东西!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