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今之“美狗”与八十年代初期“崇洋媚外”之异变
在如今中国的门户网站中,我偏爱网易,许多年了,看新闻只看网易。资深的网易看客都知道,上网易看新闻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看评论,一般热点新闻事件先看个题目,然后直接看网友的评论。从去年开始,在网易评论中,特别是时政类的热点评论中,出现了两个对立的阵营——“五毛”与“美狗”,“五毛”大多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负有引导舆情的责任,官方的称呼为“舆情监测员”,我的好几个从事机关文秘的朋友都是兼职这一工作的。相比“五毛”,“美狗”的队伍则庞大无数倍,“五毛”在通常情况下一露头,就会遭到无数“美狗”的怒骂。
“美狗”,顾名思义,就是美国的走狗,标志性口号——美利坚,人类的希望!偶然间,我想起了八十年代初期在中国刮起的“崇洋媚外”之风,很有兴致将这两种社会现象做一番对比。
八十年代初期,中国掀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国外的各种文化现象涌入,从霹雳舞到太空步,到迪斯科到喇叭裤,戴着“蛤蟆镜”,手提六卡的录音机放着迪斯科音乐招摇过市是何等“时髦”的一件事情!连“艾滋病”也被演绎为“由爱滋生出来的毛病”。随着而来的是出国风,美国就是天堂,伴随这一社会现象的,是“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的怒喝。但现在看来,当时对这一现象的社会整体性是呈现批判的,更多的是呈现在物质领域,是对欧美国家与国内物质生存条件极端悬殊的一种“趋利性”群体心理。
三十余年后,如今被称之为“美狗”的,与当初的“崇洋媚外”却有了本质的差别。更多的上升到了社会意识层面,与其说是对美国思想的仰慕,不如称之为对公平公正无法实现的一个发泄口,物质层面的东西倒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而这种精神层面的发泄,无不与如今之中国各种社会矛盾极端冲突的现实有密切的关系。比如说拆迁,美国可以为了一个公民而耗资五亿美国让高速路改道,是对美国个人住宅“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能进”所体现出来的公民个人权利保障的仰慕,比如说美国的公务员廉洁保障制度,美国的医保、美国的教育,那一项不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的精神,反观我们呢?公务员已经成为全民公敌,垂死的病人成为牟利的商品,名牌大学中,还有多少“贫下中农”的孩子?中国还有多少人相信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谓“美狗”所说的——美利坚,人类的希望!在我看来,实则是对如今之中国现状愤怒之极的控诉!
在网络上群体庞大的所谓“美狗”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我认为这是一种在现实压迫下必然形成的社会意识,这种社会意识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爱国的情怀,是“怒其不争”的极端发泄。对这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正确引导,绝不是所谓的“五毛”所能做的。只有中国真正实现了以民为本,正真实现了公民公正,这种意识形态自然就会消失,但是从如今之中国看来,政府并没有从根源上来正视这一点,自我反省都没有,更何来的自我救赎,在这种现实下,“美狗”的队伍必将进一步扩大,当公民抛弃了自己的祖国的时候,也许,“和平演变”就能够实现了,可以说在意识形态领域,这种“演变”已经实现了!
我不想和“五毛”一样称呼他们为“美狗”,我更想称呼他们为“爱国青年”,因为他们崇拜的其实不是美国,是公平公正的制度,这个,是没有错的!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