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向西,军事向东,这样的日子能过多久?
7月份的天气变化无常,一阵风一阵雨,没个准儿。可是比起天气,国际关系中的大事儿甚至比一阵风一阵雨有过之而无不及,更没个准儿。仔细看看吧,中俄联合军事演习还在进行,战略合作伙伴在合作,但同时中国又派了高规格的政府代表团去和俄罗斯谈判,目的要解决关闭切尔基佐沃市场华商损失的问题,很有些吵架的意思,舆论也都警告说如果解决不好会严重影响中俄关系;而美国那面,第一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场在即,战略上要合作,但同时希拉里还在中国周边游荡,不但与印度签署防务协议,而且在东南亚大放厥词,说什么美国重返东南亚是为了平衡中国的影响,在中国和东盟之间进行挑拨离间。其它与澳大利亚、德国等的关系,也乍冷乍热,反复无常。不管怎么看,这样的事都是够滑稽的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任何社会现象都有一定的社会基础,都是一定生产关系下的产物,这样的事情也并不例外。在今天的中国,利益取向是多元的,不同经济关系下的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在对外关系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倾向性。假如搞一个民意测验,结果将五花八门,哪个方面都会找到数量惊人的拥趸。与俄罗斯的战略关系有用没用?是联合军事演习重要还是切尔基佐沃市场重要?是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值得考虑还是希拉里的游说挑拨更应该警惕?不同的中国人,回答是不同的,而且也还不会是简单的肯定与简单的否定。从中演绎出的问题可是太多太多了。我们经常讲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这是不错的,但是国家民族的利益与个人利益轨迹并不重合,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任何时期汉奸卖国贼总是多如牛毛的原因。
形象地说来,这真的有点“经济向西、军事向东”的味道。二万多亿美元,相当一部分变成了美国的国债,美国国债支持美国财政,美国财政支持美国的军备开支。也就是说,系在西方腰间中国外汇储备,有一些是用来打“反恐战争”了,大概更多的是用来构筑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了;因为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越来越严密,情急之下,向“东”突围,在反恐的旗帜下,密切起中俄的军事战略合作来了。经济上则是与美国“对话”、与俄罗斯去“谈判”了。真可谓“东边日出西边雨”,只是不晓得道是“有情”道是“无情”了。
要问,这样的日子是否能过得很好,会不会过不久长?详细的解答怕是谁也不敢贸然的,只是,这样的日子怎么说也不是正常的。最后的结果如何,答案也许只在不远的将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