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路可退
我们无路可退
青眼相吊 23/07,2009
北大将在2010年自主招生中采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引来一片骂声反对。在当前的环境下,公众的确很难释怀——权力与利益将不可避免地要对中学校长产生干扰。往好的方面想,很可能会出现校长们因提高升学率而不把最优秀的考生推荐为自主招生考生;往坏的方面想,高校招生部门与各中学十有八九会沆瀣一气——为改革受益集团打通一条“合法”就读大学的“绿色通道”!
面对公众满怀忧虑的心声,专家们的表态义正言辞:教育改革需要一个宽松的舆论环境,需要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如果能够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就再好不过……
作为回应,在人民网所做的相关调查中,95%的网友用自己的常识投票,坚信“中学校长推荐制”存在诸多问题,会成为腐败的温床、会妨害高招的公平公正。
……
确实,瞅瞅已经跌跌撞撞了20年的医改在利益集团的干涉下闹得鸡飞狗跳,即使前任卫生部长也不得不腆着脸在全国人民代表面前一次次地自己抽自己的大嘴巴——改革的时间表几次承诺几次推延,而每每自我宽解的理由却一成不变,“工程太过浩大,准备尚未充分,方案正在讨论”……耽搁的结果是什么?医疗成为亿万普通家庭难以跨越的沉重包袱,而医院、药厂则成为市场化改革的最大受益者——看看它们在股市中造就了多少一夜富豪,看看它们的大楼是如何的奢华、广告推广的魄力是如何的一掷千金、气吞山河,看看有多少的资本对这块蛋糕垂涎欲滴……
确实,就公众在已经失望透顶的医改中所能总结的经验来看,就公众在生活中所学到的种种谋生手段与残酷现实来看,任何人都没有权力要求公众给予权力机构以充分的信任和理解!任何人都没有!没有!
伤心和失望的事情太多,都被专家们轻轻巧巧地归结为“改革所必须付出的成本”。只是这成本为何偏偏由普通民众承担太多,不见有改革受益者出来担当?!当前国内经济形势不好,普通民众收入不见增长反有回落,但货币流通量却保持大幅增长,由此导致资产价格一升再升,导致物价见涨不见跌,导致生活压力有增没有减……政府用来刺激经济增长的7.37万亿信贷中,央企不是拿了60%以上的份额吗?它们拿到如此巨额的钱,用来做什么了呢?除了基建,居然竞相逐鹿资本市场!5月以来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北京、重庆、杭州、广州等重点城市相继刷新历史纪录的单价和总价“地王”已达到13块——最大原因就在于国字号房企“一掷千金”,所涉土地款合计已超过265亿元。上半年7.37万亿元的新增贷款让国字号企业“手握重金”;上半年新增贷款中,流入房地产领域的信贷资金超过8000亿元……
为什么改革的受益者不去承担改革所必须付出的成本,相反却变本加厉地去追逐更高的利益,罔顾改革结果的成败?!
无法释怀!难道仅仅是出于普通民众基于自我生活所做出的主观臆断吗?!
不能相信!难道仅仅是失意民众喋喋不休的非理性抱怨吗?!
质疑“校长推荐制”,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去抨击,抨击公众的苛责;更没有权力去要求,要求公众履行“支持改革”的义务!
那些真真正正一心一意推动改革的改革者们,所能做的,应当做的,只有呼吁,也只能是呼吁,呼吁,或者说是乞求也不为过。在此,我想声明一点:建立更好的秩序,受益的绝不仅仅是普通民众……以此正告那些持有“普通民众因改革而受益,所以必须为改革而牺牲”的观点的人!
呼吁……
乞求……
摸着良心说:事已至此,我们无路可退,真的无路可退!改革到这个地步,我们只能向前,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向前,总会有希望,不至彻底沉沦!
高校行使自主招生权力,是教育改革的大势。虽然公权力公信力的丧失使得我们无法信任它们,但是我们必须给它们改革的空间。
普通民众的确应该支持校长推荐制——只有向前看,只有摆脱“破”的冲动、坚持“立”的勇气,改革才能够进一步深化下去。我们应当看到改革的进步,应当怀有希望,不该被生活中因改革不到位而导致的种种困仄蒙蔽双眼、影响决断。
支持每一步改革,是我们为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所能够做的最具影响力的最政治化的一件事情,一件对的事情。
事已至此,我们无路可退。当下,社会转型到一半儿,一切都是乱糟糟的,不改革,行吗?!
我们真的无路可退……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