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博弈”背后的中国“阳谋”
前言:全球刚刚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更加充满挑战的威胁已摆在世界各国面前,那就是灾难性气候变化,并且由此引发的一场不可逆转的低碳革命浪潮正在全球涌动。
事实上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决议中英明的投上了反对的一票。那么,中国为何投反对票呢?
我认为,“低碳经济”表面是围绕能源展开的战役,背后实际上关系着各个国家未来的核心利益,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世界围绕“低碳经济”展开的新一轮的博弈,更是一场国与国间的“阳谋”,或将令世界经济重新洗牌。
我认为,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战役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低碳殖民主义”发达国家,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博弈。这场以“低碳”为核心的战役是如何布局的呢?这场战役将会对全球的经济格局将产生什么影响呢?中国已经不可避免的卷入了这场世界级的漩涡中,“低碳经济”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中国政府又该在这次国际博弈中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呢?
下面这篇研报将为这些问题一一作答。
“低碳经济”是“殖民”与“反殖民”的战役
先让我们来简单的分析09年美国的经济变化:
当前,美国旧房销售量已经连续6个月增长,其中7月涨幅为10年来最高,8月21日,纽约股市强劲上扬,三大股指再创2009年新高,大宗商品价格也纷纷上涨,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超过74美元。进入12月后,美元 指数强烈的反弹,之后不久的发布的美国非农就业率、零售销售等数据也反映出了美国的经济已经出现了短期强烈的反弹。
但这是否意味着美国经济又开始进入长期的上升通道呢?我认为,还远远不够。在次贷危机中,作为全球金融海啸的震源中心,美国的产业资本、金融资本都面临着崩溃的境地。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受命于危难之中”的奥巴马政府想到一个什么样的绝招来应对危机呢?这个绝招就是“低碳经济”,以发展“低碳经济”为借口,来回收流散在世界各国的美元,以此帮助美国发展经济。
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美国是怎么布局的?
翻看美国的近代史我们发现,二战后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奠定了美元的霸权地位,这一手段就基本保证了美国对世界经济体系的制空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崩溃后,中东战争帮助美国实现了“金本位”到“石油本位”的转变,美国又一次掌控了全球的经济命脉。但本次全球从次贷危机到经济危机已经重创了“美元信用”体系,令美国以美元作为操控世界经济的链条出现了断裂,美国需要创造新的制空权,来衔接美元链。
实际上《京都议定书》成型于1997年12月,但直到2005年2月才开始生效,但是美国政府在次贷危机之后的今天再次剥开其别有用心的外衣,表明美国政府已经迫不及待要享受全球的“低碳经济”大餐了。说白了,美国从“金本位”到“石油本位”之后,美国政府的布局也许就是“低碳本位”了。只不过这场战役打上了保护全球生态危机的幌子而已。我认为,“低碳经济”实际上就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场“殖民”与“反殖民”的战役,哥本哈根会议只是打响了第一枪!
美国正在以 “低碳经济”为借口来遏制中国经济的发展
在次贷危机之后,美国已深刻认识到,要重振美国里根时期的经济雄风已经是遥遥无期了。而伴随着美元之前的不断贬值,美元大量流出,美国靠消费来拉动GDP的方式已经异常的吃力了,而且其他社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最担心的是,他国崛起并削弱美国相对实力,而“低碳经济“正是制约其他对手的最好武器。
一旦美国推出的“低碳经济”成功了,美国可以直接打击到“金砖四国”的经济命脉。美国的杀手锏无非是,以“低碳经济”为借口,来遏制以中国为首的“金砖四国”的经济发展,从而由自己来布置世界经济的新格局。
反观中国,三十年中国经济粗放发展模式,已形成强烈的对此路径的依赖,而这种依赖性必伴随着高污染、高排放。美国“低碳经济”的战略一旦成功实施,无疑是给我国相对低端的整个产业经济链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本次哥本哈根会议中,中国政府的决议也直接决定了中华民族未来的兴衰。
“低碳经济”来袭的大潮是不可避免的。中国政府必须直面严峻的形式,结合中国国情,采取正确的解决方式,才能在混沌中求生存。
“低碳殖民战争”中的中国战略
纵观当今全球经济格局,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我国产业群处于全球产业链结构的底端。由于我们根基尚浅且“技不如人”,发达国家通过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组合拳,已经将中国伤的体无完肤,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产业经济已经被深度的“套牢”了。这次,由美国主导的“低碳经济”战略一旦实施了,无疑是遏制住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命门。在这次如此凶险的博弈中,中国该何去何从?
在此,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来解决中国的困境:
一、效仿日本、韩国综合商社的经济模式,建立一个以中央政府为核心,整合强大的金融体系、产业结构链,形成多层次、横向联合的战略经济航空母舰。
二、务必将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转向低能耗、低污染的行业,同时结合国家“走出去”的经济战略,向境外转移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此外,由于外需有可能长期低迷,迫使我们必须对高能耗的中低端产品开展艰难的结构性调整。将中国也产业向轻工业产业调整。真正的实现调结构、扩内需、保民生、促消费。
三、调整金融体系信贷结构,减少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信贷,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
四、鼓励产业链整合。支持中国自己的环保装备制造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加大研发力度。
五、国家金融机构要积极的参与国际碳金融发展的跟踪研究,掌握低碳经济衍领域的话语权。
总之,“低碳经济”战略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低碳殖民主义”发达国家,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间的博弈。“低碳经济”战略一旦实施了,无疑是遏制住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命门。
所以,中国必须坚决抵御以美国为代表的“低碳殖民主义”。同时必须自立根生。走一条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积极的弥补我国当前自身的不足。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可能摆脱危机,在混沌中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