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妹子:简政放权是否到位让群众说了算
两年多来,国务院相继取消和下放8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改革成效不断显现,极大地释放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但当前还面临着如何理顺“最先一公里”、落实“最后一公里”和破解“中梗阻”等问题。“群众满不满意,实践效果如何”是检验简政放权成效的重要标准。(新华网2015年5月14日)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是本届政府开门办的第一件事。要想做好行政体制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就必须得解决好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简政放权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与不好,只有老百姓才知道。
行政管理是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自从产生国家以来,就有了行政管理。有了管理,就会有许多按照政策实施审批的程序,老百姓办理事务时,就会按照要求进行举证和报批。随着社会的发展,过于繁杂的审批手续让老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这也给社会经济的繁荣带来了较大的阻力。
简政放权,就是精简政府机构,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把经营管理权下放给企业。是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阶段,针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企业的状况,为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而采取的改革措施。简政放权,精简的是束缚市场主体的“无形枷锁”和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有形之手”,放活的则是企业的活力、发展的动力和全社会的创造力。
简政放权改革推进两年多来,各类审批权下放已经很充分,但无论是在国家部委层面还是省级层面,动辄上百项的权力下放,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水分”。越到基层,越是流于形式,名放实不放、放一不放二、放这不放那、放轻不放重、放前不放后、放此不放彼、放责不放权等问题严重。文中介绍的诸多现象就是显明的例子。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还是思想认识不清、把权力看得太重、服务意识差或不愿担责而造成的。老百姓找我办事,请我签字审批或盖章,就体现出了我所拥有的权力,就得对我敬重,不然我就会找出种种借口和理由来推脱或拒绝为其服务,老百姓就会找人为此说情,或请客送礼来疏通关系以达到目的,腐败现象也就自然地滋生了出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反腐的力度,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改变这些现象,但收效不大,老百姓仍然难以尽展自身的优势。所以,简政放权虽然是政府积极办理的一件大事,但要想达到简政放权的目的,简政放权是否到位,还得多听听群众的意见,最终还得由群众说了算。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