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五个原则问题

火烧 2010-05-1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五大原则展开,涵盖历史性、整体性、客观性、创新性与发展性,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实践性,指导新时代实践发展。
     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学习和方法.要真正做到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需要坚持以下五个基本原则.
    第一是历史性原则.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以脱离客观历史进程而存在.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的每一个原理,都要历史地,联系具体的历史经验加以考察.这是我们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思想方法.
     遵循历史性原则,就是坚持历史的分析方法,就要研究马克思主义诸多方面的内容及其形成的客观历史条件.分清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那些是应该坚持的,哪些是应该根据条件的变化作出修正,补充和发展的.同时应该看到,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理论,有的只有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范围内有效.在某种环境中,马克思是这种说法,到了另一种环境又可能是另一种说法.同一个原理,往往有逐步发展,变化的过程,最初可能是简单的,不完整的,后来才变得较为系统,全面,完整.所以,当我们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时,既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把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孤立起来,简单地背诵现成词句;也不能死死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同时,也不能因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个别结论的过时,而以此断言马克思主义过时了,从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二是整体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包括哲学,经济学和科学共产主义在内的严整的科学体系,它是由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基本原理构成.马克思主义的这种严整性要求我们在对待马克思主义时,需看到;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共产主义,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第二,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第三,马克思主义所要解决的是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个大的历史时代的根本问题,只要这个时代没有结束,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就不会过时;第四,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一系列发展阶段,它们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否定任何阶段,都会导致从整体上否定马克思主义.遵循整体性原则,就是必须反对用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不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的理论体系来对待,不是从诸范畴,诸理论的关系中来把每一范畴,每一理论在全部理论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和意义,而是根据自己狭隘的利益要求,急功近利的目的,突出,夸大某一范畴,某一理论.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把马克思主义体系片面化,把马克思主义某一范畴,某一理论极端化,绝对化.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的某个方面或某些观点从它的整体中游离出来,加以片面夸大,加以绝对化,那将把他变成脱离实际的僵化的概念,就会损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第三是客观性原则.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自有它明确的对象和比较稳定的内容,有它经过实践检验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有它合乎逻辑的统一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并不决定于人们的主观理解,而是取决于它的科学性.但是,在有些西方学者看来,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得到人们的统一认识.国内也有些人认为有不同的学派,不同的个人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解读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因而理解是不同的,所以马克思主义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承认对马克思主义认识和理解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但并不能排斥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质的规定性.以上观点,无疑是将人们认识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绝对化了,其实质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必须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这就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和我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区分开来,否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变成了各行其是的空话.
      遵循客观性原则,必须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实用化,庸俗化,必须反对站在右的立场上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当今,有人用右的思想来解读马克思主义,把右的思想附加到马克思主义的名义之下,把本来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当成马克思主义加以固守,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却当成教条主义的东西加以批判,久而久之就产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上的片面性,并把右的错误思想当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使马克思主义完全走了样.因此,要坚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把右的思想附加到马克思主义身上的东西清除出去,把因右的思想影响而丢掉的马克思主义的精神财富继承下来.
     第四是创新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是创新性的科学,创新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创新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要求,反映了宇宙普遍存在的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开拓创新,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方法的基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活力的内在因素.
    坚持创新性原则,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理论改造和创新,理论改造本质是一种创新性活动,它需要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去发现我们尚未发现的规律,提出新的理论,去解释新的现实生活和指导新的社会实践,坚持创新性原则,就不能固守已有的结论,迷信本本,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坚持创新性原则,必须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历史事实已经证明,背离了历史的理论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决不是简单的创新,不是对历史的遗忘,更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弃,它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列宁,毛泽东等,他们正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继承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 
    第五是发展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学说,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作为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和不断接受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实践的发展相一致遵循发展性原则,要求我们始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发展就没有止境.科学的理论作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都要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扬弃和发展自己.须知,脱离具体的实践抽象地谈论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就会把这些原则变成毫无价值的东西,违背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规律,就势必窒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社会不断发展和深刻变化的新的条件下,用发展性的观点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一是对于理论论述中过于简单的,不成熟的,没有展开的部分以发掘,深化,发挥;二是对于原论述中不准确的部分加以准确化;三是对于某些由于时间,地点,条件变化而过时的理论加以订正;四是回答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制定新的原理,理论,方法.
     遵循发展性的原则,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反对孤立静止的看待问题的形而上学的方法.教条主义的实质从哲学方法论来说就是形而上学独断论,即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去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只看到真理性的一面,而看不到其真理的相对性一面,进而把它看着是终极的绝对真理并作为衡量一切的至高标准.自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马克思主义就不是死板僵化,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的到丰富和深化.可以说,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由列宁,毛泽东等根据不同历史条件和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去实现的.
     在当今时代处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大时代的今天,只有从历史性,整体性,客观性,创新性,发展性的原则去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才能使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不断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获得新的生命力,最终也才能始终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在21世纪最终战胜全世界的资本主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