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隆重纪念抗战胜利和大阅兵,“抗战建国”显出主题

火烧 2015-05-19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围绕抗战建国主题,分析抗战胜利与建国的关联,强调抗战对国家统一和版图确立的重要性,提及阅兵、纪念日等国家仪式,体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国庆阅兵,抗战胜利也阅兵,国庆放假、抗战胜利也放假,9月30日列为烈士纪念日,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规格一致,说明政府已经把抗战胜利和1949年建国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但人们还没有注意的是两者内含关联,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抗战建国”。

 
 
外敌横肆,只有外部敌人被打败之后,才有统一建国的可能,历史上的强国都是这样来的,资产阶级的法国、近代德国以及美国,都是在打败外敌之后才取得统一,才有主权、政权,才能建国,内部政权的更替并不牵扯领土主权的变更。中国并不例外,抗战打败了外部的敌人,才有了国歌,中国的版图,中国的范围。这就是2014年人大决定设立三个纪念日的根据。
 
“抗战建国”的形象,年代离得越远看得越清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的曲折可见事物的本质终究不会被政治风云遮蔽,岁月会露出其本质和关联。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到富强、复兴才是近代以来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理想,也是规律。一百年后,我们浓缩这段历史,“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抗战建国”实现的标志。
 

 
虽然主流舆论还在延续过去的叙述,但笔者提出的:“中国领土疆界的法理性是二战的胜利果实”,“江山是国共两党一起打下来的”理由充分,已被采纳,政府可以接受的说法是:“抗战胜利不是哪一党哪一派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注1]
 

 
  清史学界、宪政史学者们将中国的版图、民族来源问题当作核心议题,一直纠结“新清史学派”分裂中国的阴谋,他们抓住溥仪的退位诏书当作宝贝以解决中国的主权传承问题,因此把“五族共和”到今日所谓的“多元一体”看得无比郑重。然而,抗战前后“五族共和”已经破产,以族裔为单元,中国实际分裂成了内地、伪满、东蒙、西藏、新疆等多个独立和割据政权。孙中山后期曾怒斥“所谓五族共和直欺人之语”[注2],抗战时,为抵制民族自决,国家解体,当时的口号是“中华民族是一个”[注3]。《抗战建国纲领》声言“确定三民主义暨总理遗教为一般抗战行动及建国之最高准绳”,《纲领》提出“捐弃成见、破除畛域”,已经没有了“五族共和”的内容,代之以“实行以县为单位,改善并健全民众之自卫组织,施以训练,加强其能力,并加速完成地方自治条件,以巩固抗战中之政治的、社会的基础,并为宪法实施之准备。”这是当时形势之必然。
 
近代中国的发展变化,新中国的建立更在于抗战的伟大胜利,而《抗战建国纲领》对新中国的影响之深,反而学界无人重视,实在是荒唐愚蠢。

 

  一但中国和邻国发生领土问题,在网上就出现谈论领土争端来源的帖子,这类帖子极有份量,有官方背景,非仔细读过外交文集,查过边界地图沿革的资深外交界人士无法开帖。这类帖子主题都是新中国在维护领土主权上有功无过。领土争端,中国的让步吃亏都是因为国民党政府的不作为,不声明,甚至以外交文告放弃的后果。这类帖子一方面嘲笑国民党政府的“地图开疆”,另一方面则愤怒国民党政府在领土主权上不据理力争,使得新中国在边界谈判时失去了法理依据,无法有所作为。言之凿凿,但无意中透露了真相,政府事实上是以民国政权“确立的主权”为原则。而一旦被问到“南海九段线”是否也是“地图开疆”时,帖主语塞。


 
 “抗战建国”是国民党提出来的,得到共产党热烈拥护并“认真为之奋斗”[注4],最终由共产党实现。抗战胜利,内地、台湾、东北、新疆、西藏最终在建国范围之内,但外蒙独立了,台湾还需要统一。
 
台湾是必须收回的抗战胜利成果,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内战可以选择以战争的方式还是和平的方式结束,但外敌在伺时,选择和平并不取决于你。
 
我们纪念抗战胜利,是在最终完成“抗战建国”,也是延续当年的国共合作。阻碍我们统一的仍然是那个顽固而凶残的外敌-日本军国主义,内患仍然是日本扶植的台独分裂势力,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震慑外敌,警告美国不要毁约背盟。今年纪念抗战胜利的现实意义分外强烈。

 

  政府高层已经认识到了这一层面,但学界、群众仍然麻木迟钝。

  英国剑桥大学中国近代史教授、亚洲与中东研究院院长方德万说:
 
“中国的抗战对整个世界来说有很大的意义。中国抗战和国共内战放在一起说是比较合适的。中国抗战和国共内战的结果是建立起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而新中国的建立对整个世界有很大的影响。
 
抗战结束使得日本的战略失败,以日本为主的东亚秩序无法建立,这给中国共产党一个很好的基础建立一个新的中国。中国的农民作为当时最重要的社会阶级也得到一些好处,没有抗战,新中国的建立是不会实现的。
 
中国抗战的第三个意义是结束西方国家,主要是欧洲国家的帝国主义。我们可以承认在这方面蒋介石和国民党的贡献比较大。国民政府在1943年取消不平等条约而且达成了以平等地位为基础的国际条约。”[注5]


就二战的胜利成果而言,中国为殖民地国家获得解放,促使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有突出贡献
 
众所周知的二战胜利成果有:剥夺德日法西斯侵略所得,重新划定世界各国的领土主权,清算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铲除种族主义,建立联合国,确立国际关系新准则、集体安全新机制等等。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和维持是战后和平秩序的保障,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今后中国将担负越来越重要的责任。

  此外,没人注意的是:中国在自身争取民族解放自由独立的同时,也在为被压迫被殖民的国家人民赢得自由独立。二战中,中国逐步以大国姿态为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代言。应中国要求,美英废除在中国领土上的租界和治外法权条约。中国在《开罗宣言》内主动提出加入朝鲜自由独立的条款。在制订《联合国宪章》的过程中,中国积极主张写入公平、正义、民族解放和国家平等等内容,提出保障会员国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依照正义和国际法原则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等建议。这是《抗战建国纲领》中“外交条款”的具体实现。
 
  以传统的“鸦片战争以来”的叙事观,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国民党政权的贡献值得大书特书。中国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成了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成为受压迫民族国家的代表,一个在二战废墟上成长起来,强大的中国,改变了世界近代以来帝国主义殖民的轨迹。
 

 
在日本投降之后,法国殖民者就迫不及待的乘军舰回到越南抢夺胜利果实,但迎接他们的是卢汉的大炮。滇军在海防港与企图登陆的法军舰队一仗将其击退,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新中国的诞生更是直接改变了东亚格局,解放军在长江、在朝鲜、在越南打跑了英美法帝国主义。
 
法国的殖民体系因中国援越,越南独立而破产。英国对香港、对缅甸对东南亚的殖民地宗主国地位同样受到颠覆。
 
彭德怀说:“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朝鲜战争一结束,苏联就宣布将旅顺海军基地交还中国,将“雅尔塔秘密协议”获得的在中国东北的特权全部放弃。

  这段时间中国曾广泛输出革命,扛起支援亚非拉各国反抗殖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大旗。一个半殖民地的国家成为世界大国,给殖民地人民指出了奋斗方向,各殖民地国家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民族独立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动摇了西方殖民体系。
 

隆重纪念抗战暨二战胜利,对中国对世界具有现实意义
 
当前,中日之间在各个层面上围绕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挑战二战胜利成果上针锋相对。钓鱼岛争端,东京审判的正义性,日本“大东亚圣战”的定性,纪念二战应该关注南京大屠杀、731部队、慰安妇还是关注日本遭核轰,日本是二战受害者还是加害者,二战法理应该以《开罗宣言》还是以《旧金山和约》为主为准,都与日本右翼集团针锋相对。
 
实际上,这些争议不仅是领土主权归属问题,公理道义问题,还关系到《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要不要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战后国际秩序还要不要遵守的原则性问题。
 
解放军报刊文“二战胜利成果不容歪曲和否”,军报称:二战结束以来,人类社会一直分享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沐浴着用几千万人生命换来的和平阳光。
 
而个别大国采取姑息养奸、放任利用的态度,企图玩弄借力打力、离岸制衡那一套霸权策略,实质上是绥靖主义的沉渣泛起。养虎者必遗患,玩火者必自焚,这是必须谨记的历史铁律。

  美国强化日美同盟,甚至想把日本塞进安理会,改变联合国架构,这是十分错误和危险的,几千万人生命换来的国际秩序和和平体制不容轻易改变。
 

  对抗战,国人普遍接受的结论是“惨胜”,军事上的确是“惨胜”,但在政治上是“大胜”,这是中华民族从沉沦到复兴根本性的转折。对比战后五大战胜国的发展进程,地位变化就能看清楚,离得越远看得越清楚。
 
1991年苏联已经解体,今年普京仍然隆重举办“卫国战争”,这是告知世界俄罗斯是苏联历史遗产的继承者,再塑大国形象,民族自信。但这引起了前苏联邻国和西方国家的恶意遐想,相对而言,中国举办抗战暨二战胜利阅兵比俄罗斯更具意义,更受世界关注和欢迎。
 
隆重纪念抗战胜利对于每个中国人而言,是明确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继续完成抗战建国的目标,同世界人民一起维护二战胜利成果,维护世界和平、公平、正义,促进世界各国合作发展。 
 
抗战胜利大阅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历史自觉,从此以实力,以昂扬的精神面貌担负起维护世界和平和秩序的责任。


 
                                                一道闪电于2015年5月19日

 

【注释】
[注1]:见
中国抗战胜利日阅兵“十宗最”:罗援将军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张紫晨采访发表感言:“举办纪念抗战胜利大阅兵,对国共乃至两岸关系亦有促进作用,抗战胜利不是哪一党哪一派的胜利,而是中华民族的胜利,举行大阅兵可以拉近两岸关系,凝聚民族精神,我个人建议在阅兵的行列里应该增加老兵方队,可以邀请国民党抗日将士一同参加抗战胜利阅兵式,展现中华民族共御外辱,不屈不挠的斗志,从而弘扬民族精神,共同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注2]:《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

 

[注3]:当时国土沦丧、民族分裂,在学界爆发了以顾颉刚、傅斯年同费孝通、翦伯赞关于民族问题的激烈争论,前者主张“中华民族是一个”,后者继续强调民族畛域主张民族自由平等,继续实现“民族共和”。1938年4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作了如下宣言“中国境内各民族,以历史的演进,本已融合而成为整个的国族。” 国民党在孙文‘三民主义’的基础上,借顾颉刚理论,1943年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主张“中华民族是多数宗族融合而成的” ,汉满蒙回藏五族不是“民族” ,而是“宗族” 。

 

[注4]:一九四○年七月十六日,任弼时在《解放》周刊发表“为彻底实现抗战建国纲领而斗争” 称“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次国民党临时代表大会,是最近十年来国民党最有历史意义的一次会议,这个纲领可以作为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纲领,而愿为其完全实现而奋斗的。这一纲领之实现与否,对于中国是否能够坚持长期抗战以取得最后胜利具有决定的意义。”任还称:“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八路军新四军活动的区域,是认真地为着这一纲领的实现而奋斗。”“中国共产党一向是忠实于自己的主张和诺言的。它过去曾是,今后也还是要为彻底实现抗战建国纲领和一切进步设施而斗争。”

 

[注5]:见5月8日《参考消息》,“中国抗战胜利具有世界意义 ”。

 

相关文章:
抗战建国纲领

中国领土疆界的法理性是二战的胜利果实,而非追溯到“元、清之自古以来”

“清朝奠定今天中国的疆域版图”就是一句屁话

“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与“多元一体”,近代以来“中国观”的演变及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