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新闻大师 散文宗师 演讲大家--毛泽东不该为人忽略之杰出

火烧 2011-05-24 00:00:00 网友杂谈 1033
文章重点阐述毛泽东在新闻、散文、演讲三领域的杰出贡献,突出其新闻大师、散文宗师与演讲大家的身份,强调其在这些领域的独特成就与深远影响。

毛泽东是古今政治家中唯一令我心折的。“雄才大略毛泽东∕神来之笔愧杀万千诗才∕龙飞凤舞笔服天下书者”。这是15年前,我在《毛泽东的笔》一诗中发出的惊叹。尽管近年来对毛的各种议论风生水起,褒贬不一,我总是一笑了之,不屑与辩。岁月的时光会证明一切,历史的眼光会审视始终。1991年毛泽东逝世15周年前夕,在美国作家R●特里尔写的《毛泽东传》扉页我写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雄才大略,气度绝今古!

评价一个人在某一领域的贡献时,先应该撇开他的政治身份,实事求是地评析他真正的成就和价值。作为一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毛泽东在这方面的杰出早已为历史和世界所证明。而毛泽东作为一名书法家和诗词大家,也同样已广为人知。但是毛泽东在另外三个方面的杰出,却在很长时间为人所忽略了。

其一,毛泽东在新闻领域之杰出

毛泽东是空前之新闻大师,天下新闻人才气一石,毛泽东独得八斗。

在国际共产运动史上,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们都很重视新闻工作。毛泽东也是这样。他从青年时代起,就积极参加了进步的和革命的办报活动,先是为长沙的《大公报》和《新青年》杂志撰稿,既而又创办了在“五四”运动前后有过重大影响的《湘江评论》。党成立后,他不论在党内外担任什么职务,都始终关注新闻工作,并积极参与新闻活动。二十年代前后,他主持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革命宣传工作,并亲自担任《政治周报》的主编。土地革命时期,他积极为苏区的报刊撰稿,在那些报刊上发表了不少评论和调查研究类的文章。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不仅领导了《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的出版,还经常为《解放日报》和新华社撰写社论和重要文稿。建国后,他虽然日理万机,仍十分关注党的新闻工作,发表了很多论述新闻工作的讲话和文章,并亲自为一些党报党刊撰写社论和评论。毛泽东一生与新闻工作结缘达六十余年,这一点,中外任何一个革命家难以企及
  毛泽东是空前之新闻大师,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毛泽东是杰出的新闻创作者。毛泽东对新闻传播武库中的消息、通讯、简讯、社论、专论、短评、按语、杂文、宣言、声明、通电、通报、通知、公告、答读者问、答记者问、发言人讲话、广播讲话、调查报告等等各类轻重武器,都能得心应手地掌握和运用,其中《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等许多作品早就成为了深入人心脍炙人口的名篇。他的新闻作品,富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无愧于新闻作品的写作大师。

  第二,毛泽东是杰出的新闻学理论家。毛泽东在长期的实践中,他对新闻传播工作作出的一系列论述,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内容极为丰富的、结构完整的毛泽东新闻思想体系,创造性地奠定了新中国党的新闻事业的基本框架。在新闻传播工作的性质上他特别强调要坚持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旗帜鲜明提出要“政治家办报”的光辉论断,对新闻的政治性、阶级性都作出了深刻阐述。在新闻传播工作的任务和作用上,他指出了四性:一是指导性。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为实现党的各个时期的总路线、总方针、总政策而奋斗。同时,还要求各机关必须好好利用各种新闻传播媒介推动工作。二是战斗性。既要通过宣传揭露敌人、瓦解敌人,也要通过公开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三是组织性。要使新闻传播媒介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宣传者、组织者。四是服务性。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广大读者服务。在新闻报道的内容上他比较突出地提了六点:一是方向性。他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二是真实性。新闻报道要完全真实,严禁扯谎。三是地方性。要为本地区需要服务,要有地方特色。四是针对性。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有的放矢,不尚空谈。五是讲策略。要密切注意形势和事态的变化,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六是抓典型。好坏典型都应当公开报道。在新闻传播工作的方法上他强调指出了三个问题:一是群众性。就是要开门办报,群众办报。二是创造性。要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报刊、广播、通讯社,不要照搬照抄外国的东西。三是时效性。新闻报道要及时,愈快愈好。但有的消息不是快慢问题,而是干脆不登。有新闻、旧闻,也有无闻。在新闻作品的文风上他提出了五个主张:一是通俗性。要用十分浅白的普通话,做到通俗易懂,识字的看得懂,不识字的听得懂。二是准确性。概念、判断和推理都要恰如其分。三是要鲜明。要立场坚定,爱憎分明,观点明确。四是要力求生动。文字要活泼通畅,切忌死板。五是趣味性。要看得有味道。他还坚持反对党八股。

  第三,毛泽东是杰出的新闻策划大师。四渡赤水、千里跃进大别山、西柏坡巧挥巨笔卫空城,等等。毛泽东的每一个大手笔,无不深深地影响着时局。可以说,这是他的新闻策划才能登峰造极的运用。古今中外无人望其项背。

  其二,毛泽东在散文领域之杰出

毛泽东在散文领域的地位高于鲁迅,属于一代宗师。毛泽东汲取先秦时期百家诸子之精华,创造性地完成了“毛泽东散文体”的创建,实现了现代散文标准化社会化大众化的任务,影响深远!。

  五四以来,真正影响中国文学进程的只有两个人:毛泽东和鲁迅。一方面,缘于他们在白话散文上有突出的创造性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作品均特别明显的作用于时局,深深地影响着历史,改造着心灵。二人再相比,相较于鲁迅,、毛泽东的散文民族性和大众化特色更突出,鲁迅散文尚属文人散文,毛泽东散文是群众散文;就影响而言,鲁迅散文讽喻时势,甚至如投枪匕首,但毕竟是敲边鼓,影响得更多是知识分子和文化人;毛泽东散文直接参与革命和建设,是革命和建设工作最有力的一部分,实现了从中共干部党员到前线一线的指战员到普通群众的全覆盖,影响了全社会的每一个分子,完成了散文标准化社会化大众化的任务。

散文到了毛文的高度,可以说很难再超越了。

从题材上看,毛泽东散文最重经世济时。毛泽东的散文题材遍及政治、经济、哲学、军事和文化等诸领域。。现在能发现的毛泽东最早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是1917年4月1日发表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的《体育之研究》。从标题就可以看出,注重为民生、为大众服务的思想,在毛泽东散文里,一开始就多么鲜明。至于《湘江评论》的《创刊宣言》及这期间的诸多文章,更是把“人类应如何生活”,作为了他撰文宣传最新思潮的核心。建党后,毛泽东的文风发生了质的变化。他开始注意使自己的文字能准确地为无产阶级所理解、所接受。如《外力、军阀与革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糟得很”和“好得很”》等文章,影响面与覆盖面开始广阔。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走上了一条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他这一时期的散文已百分百“参与革命”,直接作用于中国的历史进程。作为一位文治和武功都不偏废的作家,期间,他除写了像《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等一批重要的军事散文外,也写下了哲学名著《实践论》、《矛盾论》以及他自己一直十分喜欢的文章《反对本本主义》。

  从笔法上看,毛泽东散文深受“先秦百家诸子”和“康梁笔法”之影响。毛的散文恣意汪洋,雄辩滔滔。毛氏散文很少有“奇绝之文”,几乎不用生僻字。就在极为常见的汉字的排列组合中,却能让人感觉到无形的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底气。“哲人读其文不觉其浅,百姓读其文不觉其深”。这已经是散文的最高境界了。从1912年6月的第一篇散文《商鞅徙木立信论》,到1956年9月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半世纪间,毛泽东散文,几多精彩!文革期间,毛泽东的“老三篇”能够家喻户晓,既有政治的原因,与他的文风也是密不可分的!

从方向上看,毛泽东首次明确地提出了“为工农兵服务”这一著名的文艺思想。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开始以后,毛泽东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最高领导人。领袖身份使其散文具有了最伟大的号召力。但撇开领袖身份不谈,仅就散文本身而论,这一时期的毛文更为成熟,独创性尤为突出,思想深度达到了极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时期的毛泽东散文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影响力。《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人民服务》等篇什,包括以后的《论人民民主专政》等,堪称现代汉语里的一个里程碑。“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主张,第一次为我们统一了新社会的口径,约定了口语和表达感情的方式。正如一位国外的毛泽东散文研究学者感叹:“我明显感到毛文体的强大。用毛泽东散文体写文章,得心应手,非常方便!”

  毛泽东没有明确的散文宣言,没有刻意写出他的散文学思想,但他在伟大的实践中,构建起了散文王国的一座丰碑。毛泽东散文艺术可以雄视古今,他的散文在人民中广为传诵。他的文风,深深地影响着新时代的每一个文人,每一个知识分子,每一个普通老百姓。无法拒绝,不容回避。

其三,毛泽东在演讲领域之杰出

正如许多政治家集演讲家于一身,毛泽东便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作为一位民族的语言大师、杰出的演说家和政治宣传鼓动家,毛泽东同志一生做过无数次演讲,每次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毛泽东的演讲和文章一样,气势磅礴,一泻千里。他的许多哲学、思想、政治观点乃至备个时期的许多具体政策,首先是通过讲演而传达给干部、战士和人民群众的。如他早期的社会调查成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著名的哲学论文《实践论》、《矛盾论》,军事著作《论持久战》等等,最初都以讲演的形式公之于众。尤其是他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凤》、《论鲁迅》、《为人民服务》等等,都是“散文+演讲稿”的传世名篇。毛泽东演讲艺术的主要特色有:修辞美,善用比喻、排比、对偶、层递、借代等修辞格,使演讲明白生动而且气魄宏大.音韵美,借声音韵律的美来抒情达意,既言之顺口,又听之悦耳.通俗美,用俚语村言来阐明深刻事理,将掌故文言化为口语去推陈出新,从而产生"闻之者动心"的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毛泽东在新中国新闻事业、散文艺术和演讲艺术上,其贡献都是奠基式的。就在这样几乎不可思议的多领域成就中,毛泽东完成了人生无可争辩的令人仰望的高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