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三峡水利,话污染干旱
说三峡水利,话污染干旱
前些日子,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又将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立于风口浪尖之上。
这次会议指出,肯定了三峡工程初步设计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后,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开始全面发挥的成绩。同时也提出了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时间国内媒体炒作“三峡大坝下三省旱情严重,国务院承认三峡弊端”,国外媒体起哄“中国承认三峡大坝存在弊端”,还有不少网媒抛出怀念黄万里的文章,更有网友提到了“我知道的三峡工程的主要专家,包括原来支持三峡大坝的专家,现在都感到良心有愧,他们说‘三峡大坝能早炸一天就早炸一天,拖延一天就把国家的经济拖进去’。三峡大坝不断地要投钱,不但没赚钱,现在天天在赔钱。”
首先三峡大坝不是如那些只使用了几年十几年就爆破拆除的高楼大厦,不是说想建就建想炸就炸的。至于赚钱还是赔钱,水利专家只关心钱又想要炸自己设计的大坝,让俺想起了曾经的一部电影《桥》。
再看说到三峡水利工程的弊端,一是移民安置致富。三峡工程所需的动迁移民113万,包括迁移到外省的16.5万人。如果说到致富,全国现在每年有几亿流动人口都是在背井离乡地到外地为的是致富,他们其中有多少人真正富了吗?而对于113万的三峡移民,绝大多数是在本地消化,生存环境没有多大变化,再加上国家移民资金的扶持,不会影响到在本地移民的致富的;而移民到外省的,俺们省也有一部分三峡工程移民,在新闻报道也常有这方面的报道,在国家的移民资金的支持下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关心下,移民们的生活不低于当地民众的平均生活水平。应该说这些移民的安置条件要远比在汶川地震后的灾民的安置条件更好吗,看看前些日子新闻中汶川重建的漂亮程度,三峡移民的生活水平不应该下降的。而致富吗,是与三峡水利工程是神马关系也没有的!看看全国大多数人口没有移民,致富了么?难道这也要将致富怪罪到三峡水利工程上来么?而事实上,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为经济注了一针强心剂,应该为全国的百姓的致富增加了一笔收入,而且三峡水利工程结束后水电的源源不断的向外输送更是为全国百姓的致富提供了能源条件。而三峡移民和全国大多数民众一样,没有致富的原因的根子不在三峡水利工程上,而是在私有化上,出台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私有化政策,譬如教育产业化、医疗私有化、鼓励“民间资本”(包括中外的)向各个领域包括公益事业、军事工业全面进攻,只可能让百分之零点四的人先富起来,而不可能让三峡移民包括全国的绝大多数人致富的。
二是生态环境。在《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二要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将水库水域、消落区、生态屏障区和库区重要支流作为整体,综合采取控制污染、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削减库区入库污染负荷等措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在建设三峡水利工程时,已经考虑了污染等方面的问题了。从新闻中看到,在水库的底部处理上,人口迁移后的垃圾处理包括废弃建筑物处理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对淹没区的文物等也做了大量的保护工作,因为库区因建设造成的污染等应该是治理好了的。而真正应该考虑的是三峡水利工程之外的污染。在长江上游,有一个位于重庆长寿化工园区,而最近,德国巴斯夫将一个化工项目全球最大聚氨酯生产线——MDI项目落户长寿化工园区,相当于将剧毒的药瓶悬吊在锅灶上方。而从目前全国的癌症村的分布位置来看,基本上都是处于化工工业园区附近,这些化工工业园区里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空气、地下水威胁着附近的一切生物包括人类。而德国的聚氨酯项目肯定也会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系并威胁长江的安全的。似这种在长江边上的大大小小的化工工业园区、大大小小的排污口不是三峡水利工程造成的吧。
三是库区地质灾害。有一种说法是修建了三峡水利工程,可能会导致该区域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而且引用了三峡水利工程后,在该区域增加了不少小的地震,但这些小的地震是否可能只是与汶川地震有关的呢,不是说一个大地震的前前后后总是伴随着更多的小地震或者是余震么。这一点俺实在不懂,但是相信地震专家与水利专家结合起来并综合人类历史以来开始建设大的水库后与相关的地震综合研究后,会有结论的。而且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建设了八万多座水库,看一看这么多的水库是否与地震等地质灾害有关有多大的关系。
四是三峡工程蓄水后对长江中下游带来的影响。在1949年,全国发生大面积水灾,20多个省的354个县市、4450万人受灾。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的西江灾情最为严重,长江中下游干支流普遍大水,810万人受灾,5.7万人死亡。珠江流域广东、广西两省370万人受灾。那时我国只有大型水库6座,中型水库13座,小型水库1200座(含部分灌溉工程数),大中小水库1223(1222)座(含部分灌溉工程数),总库容估计200亿立方左右。为此,“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毛主席、周总理的英明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辉煌的建设成就。通过江河治理和修建水库,实现放洪排涝,抵御旱灾,灌溉农田的最基本的保障。看:“1949—1976年,全国建成大型水库302座,中型水库2110座,小型水库82000多座,大中小水库84000多座,总库容4000亿立方。”,如果再加上平田整地、建设农田水利配套设施等,单就这方面计算鸡的屁的话在世界上就应该是第一了,这方面的数据苏拉密网友列举得最全面。而正是因为1949—1976年间的水利工程建设,让农业总产量大幅度提高,减少了洪涝干旱灾害。
也有网友指责是因为拦河大坝造成的影响,还以黄河断流为例。请看【新华网北京1月17日电经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青海地质调查院两年多时间的实地调查,黄河发源区域气候和水环境的变异及沙漠化的加剧,是导致黄河在其上游断流的主要原因。……黄河源头区域的气候和水环境,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其气温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呈逐年上升趋势,巴颜喀拉山以南的多年冻土线上移了60多米,以北的多年冻土线上移了50多米,地层的含水厚度变薄,有数万平方公里的地下水位出现几米至几百米的下降,地下水资源的减少,直接影响了黄河的径流量,有不少河段的地下水位已低于河水水位。尤为明显的变化是:黄河在其源头区域发生断流的11月至第2年1-3月,源头地区的大风天数明显增多,降雨频数减少且分布不均,草场植被退化,地表水源涵养功能降低。这充分证明沙漠化加剧也是黄河在其上游断流的一大主要原因。】,而且黄河断流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仅为年断流天数九天,进入八十年代年断流天数逐渐延长至二百多天,而即使1960年花园口枢纽大坝建成截流三门峡枢纽蓄水也只是断流了一百多天。
黄河的断流与黄河源头区域的气候和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不排除生态环境的恶化森林的消失。本来退耕还林还是不错的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政策,可再看一看从与分田到户一致的林权改革到种植转基因桉树,从光秃秃的山头用绿漆刷遍到造城运动导致农田山林的荒芜,只要看一看黄河流域现在的森林覆盖率就知道了,同时还与人口及经济增长有关,而黄河沿岸各地只从自身利益考虑,纷纷引水、蓄水、争水、抢水,水资源管理混乱,水量分配不合理,使得水荒矛盾更加突出。这黄河断流与大坝神马关系也没有。
应该说新中国成立后,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不仅改善了用水环境改善了气候环境还提高了水的利用率。真正降低了本来人均水资源在世界上就靠后的中国的水资源利用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看一则新闻【豫冀交界处发生严重破坏水利工程案,林县红旗渠总干渠被炸断流——8月22日凌晨4时28分,举世闻名的河南省林县红旗渠总干渠两处渠墙同时被炸。……干渠被炸后,渠水以74立方米/秒流量、90米高的落差,咆哮着直奔(渠北方位)林县盘阳村的田野、村庄。……”这是1992年9月2日《农民日报》在头版醒目位置刊出的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
三峡水利工程改善了附近流域的小气候,随着水域面积的增加随之增加了水的蒸腾量而更加增加了空气的含水量而不是使得空气更干燥;三峡水利工程改善了长江中下游的航运条件,至于达到什么万吨巨轮直达重庆什么的那是有人的政绩,反正航运条件改善了是事实,曾经的货船撞击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墩与长江航运也是无关的;改善下游的抗洪排涝形势是有目共睹的……
但现在有人以长江下游区域频频出现干旱为由指责起三峡水利工程来了。看【记者16日从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获悉,4月份以来,黄淮大部降雨偏少2至5成,江淮和长江中下游大部偏少5成以上,江南大部和华南、西南大部偏少2至5成,河湖水位持续偏低,水利工程蓄水不断减少,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情。……】,甚至有千湖之称的湖北竟然干得湖底裂缝了。以俺看,出现如此的旱情并不奇怪!去年干旱时,俺曾经发帖呼吁农民工们回家抗旱大搞农田水利设施,那个时候可是里下河地区这个本来河网密布的地方竟然旱起来了,作为长江源头的云贵更是旱得不行,而且很多地方更是看着有大量的水源不敢用不能用,只能靠吃矿泉水度日。三十多年的对农田水利的停建、荒废甚至破坏,能不造成洪涝和干旱么?而且搞什么先污染后治理,现在不少地方的地下水已经污染到地下一百多米的深处还只好拼命开采地下水保工农业生产、保民众生活,可以说是严重地破坏了地下水系,这只能造成更多的旱情、更严重的旱情、更危及国家安全的旱情。
也许通过抢云彩还可以暂时渡过难关的。现在或许是科学技术发展了,只要发生干旱,就会出现采用人工降雨的办法解决旱情。问题是出现全国大面积的旱情时,君不见到处都是一看到有云彩出现在空中,那就搞起人工降雨了,不管降下的是毛毛雨还是小阵雨,只要降下雨来就又是政绩一条。而人工降雨中的释放的碘化银究竟对环境是否有负作用谁也不关心,这人工降雨是改善了自然气候还是恶化了自然气候更是无人知晓。是否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出现在长江中下游的旱情是否与这到处抢云彩有关呢?
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也是工业不可或缺的资源,如何提高水的利用率,如何改变现在的非洪涝即干旱的局面,应该重视而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
首先是不得污染水源!无论是什么企业、无论是国资企业还是民资企业、无论是中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生产中出现的污染必须在企业内部消化,而不得有跑冒滴漏、不得向空中或者地下或者是河道或者是近海排放。
同时,立即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从现在起,再干出一个1949—1976年间的水利建设的成就出来。
合理进行水资源分配,启动全国水资源的计划分配。保护好地下水资源。
绿化祖国,提高森林覆盖率。纠正对林业的不合理政策。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