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田忠国:竞争重要还是竞合重要?

火烧 2011-05-2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7
文章探讨竞争与竞合的重要性,指出个人竞争虽重要,但国家竞争力需依赖合作与集体创新。强调竞合能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反对仅以个人竞争力衡量社会整体发展。

田忠国:竞争重要还是竞合重要?  

(说明:本文是辩论稿。当然,对方辩友的立论,并不一定代表他们的观点,但是,却代表了中国主流精英的观点。我们就主流观点展开了批驳。)  

田忠国  

在写东西之余,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对方辩友的立论:“现在社会竞争比合作更加重要。”  

为什么要分析对方辩友的立论呢?一,不分析就无从辩论,二,对方辩友的立论,很有代表性,或者说是主流观点的一种延伸。对社会影响不小。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需要很好的分析一下。  

很显然,对方辩友的立论点在于---社会竞争激烈----所以,竞争的重要性大于合作---与此相关的另一个观点是,你失败或者穷了,是因为你没智慧,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来了,失败或者穷真的是没有智慧导致的?如果是智慧导致的,大学生或者博士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又如何解释?  

当然,这看起来与本辩题无关,但事实上,这些与本辩题无关的问题,恰恰是本辩题深层次的原因。好了,就算与本辩题无关吧,但竞争力是从哪里来的呢?从个人角度说,是从知识来的,请注意,本处我们说的是知识,没说创新能力,因为,知识虽然是创新力的基础,但并不等同于创新力。但一个国家,其竞争力是不能以个人竞争力为衡量标准的,因为,如果以个人竞争力为衡量标准,对于社会与国家来讲,其结果必然是竞散、竞弱,最终导致国家失去竞争力。而强化国家竞争力的,却恰恰是竞合,也就是社会合作,激活社会集体创新力,一个国家才真正具有创新能力。  

当然,我方认为,对方辩友的立论,如果从个人角度说,竞争比合作重要,是对的,但如果站在国家的高度,人们将不难发现,合作---激活集体创新力---才能打造国家竞争力,如果从后一个角度说,我方观点是正确的。如果从精英角度说-----假如社会竞争是完全公平的话,我们只是假如,因为,我们的这个假如并非事实,我想大学毕业生对此比我们有更强烈的感受----个人竞争力强,其占有的各种资源越多,按照资源越多,利润空间越大的逻辑推论,精英获取的越多。为了占有更多的资源,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精英就会不择手段,排斥比他们更有才能或者更有创新能力的人,当然,这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导致的必然结果。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呢?人类选择了第二条道路,竞合,也就是竞争更好的合作,形成集体创新力,提升国家竞争力。但是,竞合精英就不高兴了,因为,具有创造能力的合作者,会挤掉他们资源的占有份额。所以,他们就抛出了竞争比合作重要的观点,旨在保护其资源占有率。  

由是观之,这才是中国越发展其创新力越下降的根本原因。  

走出这一困境,提升国家创新力,打造国家竞争力的唯一途径,就是合作。  

前面说过,知识虽然是创新力的基础,但不等于创新力。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知识犹如盖房子砖头水泥沙子等等,并不等于房子,但怎么盖,盖什么样的房子,就是个创新力的问题了。  

再看主流精英有没有创新力。大家知道,弗里德曼的自由经济学是针对中国家和前苏联,其主要目的,他在文章中开宗明义直接说出来了,就是为解构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国家陷入混乱,直致经济崩溃。但是,主流精英却以此理论和其建构的价值标准为中国的价值标准,这能说是创新力吗?  

而且,主流精英为掩盖其真实目的和占有资源高端,是不允许任何人----那怕他是经济学天才,比如说黄卫东先生、张宏良先生-----向他们挑战的。我们之所以只提黄卫东、张宏良先生的原因,在于他是持中而行的代表,而且,对经济问题有非凡的洞察力,但主流精英一概以左否定之。  

不说双方观点的对错,仅就所谓的公平竞争而言,也是没有公平的。  

当然,主流精英中的某些人,承担着颠覆国家政体的重任,这从西山会议就表现出来了。所以,陈奎元先生严重警告,不要借改革的名义篡党夺权。当然,我们也发现,陈奎元先生并没有发现,颠覆党和国家的性质。颠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最大的篡党夺权。或许有人说,我们这是乱扯,是逻辑混乱,与本辩题无关。但真的如此吗?不,不不不,因为,个人自由竞争的价值标准,恰恰是颠覆合作的关键。  

一个国家失去了竞合力,也即合作力,这个国家的创新力就丧失了。国家创新力的丧失,就是国家衰弱的开始。  

再则,一个国家是竞分还是竞合,是一个重大的国家安全问题。  

如果离开国家安全,离开国家竞争力,离开国家生存空间,离开国际上的军事霸权主义和美元霸权主义,竞分或竞合,都似乎与国家安全无关,但如果放到国际大背景下,站到全球视野的高度,竞分或竞合,是一个国家的安全枢机。从中国六十年历史的角度说,前三十年是竞合,后三十年是竞分。  

现在到了人们反思客观历史的时候了。  

反思客观历史,一是要直面客观历史,二是立足点不能站在个人利益或少数人利益上,而必须站在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基点上,因为,站到个人利益或少数人利益的基点上,治国智慧必然全无,掠夺智慧定会肆虐,而站到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基点上,人们就走上了大智慧的大道。  

以此观之,判断竞分好,还是竞合好,还要确立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问题。  

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解决,或者解决不好,或者确立了错误的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未来必然是灾难性的。  

基辛格曾经说, 100年前当德国在经济和地缘上对英国构成挑战时就导致了战争。此外,让美中两国在20世纪70年代走到一起的关键因素——被中国人称作“北极熊”的共同敌人苏联——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两国在台湾和朝鲜问题上难以调和的旧有分歧仍然存在。剩下的只是“中美国”——一种出于经济利益而形成的、绝非皆大欢喜的联姻关系:一方永远负责存钱而另一方永远负责花钱。  

这一无情的事实,中国人干活,美国人享受干活成果的事实,告诉中华民族,再继续竞分,更为重大的灾难就离中华民族不远了。  

2011-5-23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