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无产阶级事业的根本保证

火烧 2010-06-1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无产阶级事业的根本保证展开,探讨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分析毛泽东思想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反思历史周期率与民主监督的实践意义。

无产阶级事业的根本保证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毛泽东同志曾经讲: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对于这个问题,以前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但是,经历了30多年的“特色”时代,这个问题似乎有必要进一步探讨。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证明,中国人民是创造中国历史的动力,中国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创造的。  

但是,在“特别是”年代,毛泽东思想不再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改变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工人阶级不再是国家的主人而成为“弱势群体”。这段历史难道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吗?中国人民是创造这段历史的动力吗?中国人民愿意受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吗?显然不是!纵观中国历史,自古以来,任何一个朝代的兴衰,都是这个朝代的统治者创造的。有什么样的统治者,就有什么样的社会,这似乎是没有任何疑义的。  

1945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前夜,著名爱国人士黄炎培先生访问延安。他把多年中国历史症结的思考求教于雄才大略的毛泽东。黄先生深沉地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来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变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跳出这历史的周期率。”    

黄炎培先生的看法是颇有见地的,他把对历史的求索和盘托出。同样,深谙历史的毛泽东陷入久久的沉思。黄炎培先生接着又说:“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到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沉思后爽然答到:“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让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但是,统治者能实行人民民主吗?能让人民来监督自己吗?历史证明,显然是不可能的。  

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要跳出历史“周期率”,还是要从统治集团内部解决问题,要培养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并且由这批人组成民主的领导集团,从中央到地方,实行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军队“五长制”,实行民主决策制度。废除“家长制”,废除“一把手”决策制。这是因为,自古以来,中国的问题出在封建“家长制”上,出在“接班人”上。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