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这么说的
如何得到人民的拥护
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七日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说:
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
我郑重地向大会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
要得到群众的拥护么?...那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我们是这样做了么,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
摘自《毛选》--《关心群众生活 注意工作方法》
令人百思不解的是:
莫非毛主席逝世了,执政的这个理念就变了?否则何至于要“与民争利”,把“为人民谋利益”变成了从人民手中谋利益?
还是因为打江山的年代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而江山打下来了,政权也稳定之后,到享受胜利成果时,人民群众就变成要甩掉的负担了?这岂不有点“推完磨杀驴吃”的意思?
压倒一切的是稳定。
如何才能实现稳定呢?
不顾一切地去压倒,而且不管这个不稳定是如何出来的。
你拥不拥护我根本无所谓。
然而,现在日益激化的乱七八糟的社会矛盾该如何去解释?真的是老百姓在“妨碍稳定”?还是对老百姓压得还不够?为什么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挥霍人民血汗的“三公消费”,对权大于法侵害百姓合法权益等等的腐败就不去坚决地“压倒”,反而说是什么“长期、艰巨、复杂”的呢?究竟是谁在制造和加剧不稳定?
无数先烈和群众用生命和鲜血的实践早就告诉了我们,离开了毛 泽东思想的指导,就必然要犯极大的错误,就必然要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大的损失。难道我们就这么健忘?还是以前的教训不够惨痛?
不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还“实事求是”么?那实践了这几十年之后,我们还不能清醒地去反思一下究竟什么才是真的真理?
胡总书记强调“以人为本”,什么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呢?那就听一听毛主席说的话吧,如果真的想巩固政权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