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一位找不到出路的大学生的苦闷心灵!

火烧 2010-05-1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一位找不到出路的大学生在应试教育与文学理想的夹缝中挣扎,反思自身知识匮乏与未来迷茫,渴望通过学术路径实现自我价值,却因现实打击而倍感失落。

寒窗苦读十余载,忙忙碌碌的校园生活,一心想着好好读书,学有所成,到头来发现我连好学的品质都没培养出来,仿若从来没有过梦想。我怨十余年来披着素质教育外衣的应试教育制度,投机取巧的应试忽略了基本知识的学习,荒废了最宝贵的打基础的年少时光。我也恨自己的自觉、听话,把梦想的影子都埋葬在试题中去了。经历过无数的老师,为什么几乎没有与培养兴趣和理想有关的回忆?五花八门的改革改革如影随形,我们总赶上吃螃蟹的那一届。一些考试制度的改革确实让人感受到素质教育的推广才是学到知识,也是考试取得高分的关键,但有些错过了是永远补不回的了。例如有些知识,时光,品质。我还记得无数个假期,都有做不完的作业,与别人不同的是,每个假期,我总是拿出初中敷衍过去的所谓的副科(初中不需要考试的科目)如历史、地理、生物、政治不停得看啊看,愣是无法把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基础知识装进脑袋里。

   

在我的成长经历中,至少在大学之前,我同龄人中,街坊邻居,甚至是老师中,没有哪一个人真正具备学者的资格。而我却糊里糊涂地读了文科,上了中文系。为什么呢,以为我理科不好,因为对于文学,有一股莫名的依赖。在不知道什么是文学,什么叫爱好的那时,选择了汉语言文学,就以为文学,大学,蕴含着无数种可能,兴趣、理想和未来,都可以一一网罗。然而,我不知道,选择了中文,选择了师范,就以为着选择了责任,就选择了修身治人的义务。这是一门连恶补都补不上的课。调剂到中文系之前,我连四大名著都没读过。通过三年的学习,四大名著我仍是没读完。三年来,我没发表过作品,没读多少文学作品,甚至也把时间花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可是我的时间到底去哪了?在大家眼里,我是个勤奋的好学生,可是为什么就学无所成呢。在大学里,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听着那几个学者型的老师讲课的时候。然而,我越是迷恋上大学老师那种渊博的学识,崇高的人格,越是接近知识的魅力,智慧的光芒,我就越感觉到自己的无知,我越想前进,做一个知性女性,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就越为自身知识的匮乏而自卑。觉得过去基础没打好,觉得眼下时间逼人,觉得考上心目中的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生是比登天还难的事。

   

今天发生的事,(原来我冒昧联系的韩晗是国内大有名气的学者型作家。他简短的回复让我颇受打击。

   

“我不是(浙师大儿童文学研究生),但该校的现当代文学尤其是儿童文学研究生专业水平颇高,你是否有作品一二,我可以试着帮你推荐,祝快乐。韩晗”

   

第一分句显示我的无知,随便百度一下,就知道韩晗是个比韩寒更加可敬的人。

   

第二分句显示了我的自不量力,连韩晗都这么评价浙师大,我竟然敢大言不惭跟人说我的目标是浙师大的儿童文学。早上遇到伟园,一浙江女孩。她让我做好心理准备,昨天上网查到浙江大竟然不招广东的本科生!

   

第三分句,正中我要害,一个自己都拿不出作品来的人只有在评论界闭嘴的份。如此自卑的我,连请教的胆都快没了。

   

第四句,可见韩晗的为人,乐于助人,真正的学者。换做是韩寒,不祝你的倒霉就不错了。

   

如果还有可能,我一定要培养一种叫做“好学”的品质。)让我情不自禁感叹,在这个网络时代,伯乐常有,而千里马不常有。而我是千里旁边的瘦小的毛驴,伯乐在我头上抚摸了一下,轻轻走开了。机会像我头顶上的木棉,我看到了,却无法拥有。目标要我出示的证明我都没有,现在我要向目标索取的勇气也快没了。

   

然而,我仍是有我的理想的,不敢奢望做个人文学者,我就做个学习者吧。以一个优秀小学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孩子们需要的就是我要具备的。为了这个小小的理想,我要付出大大的努力。接下来的一年,我要放下自卑,投入到我的考研学习中去。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义无反顾。有时,我缺少的不就是一股往前冲的傻劲儿吗?

   

  后记:

   此文为笔者的一位好友所作,种种苦闷时时刻刻包围着她——一个善良的被资本主义化了的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出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一个找不到方向与前途的大学生!而我们左翼力量就是要以帮助的姿态,让他们找到解放自己的出路,同时增加我们的战斗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