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如何塑造仗势而不凌人的权贵伦理?

火烧 2011-05-19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围绕韩方奕事件探讨权贵伦理,强调如何让权贵阶层仗势而不凌人,呼吁构建阶层和谐社会,反思权力与责任的平衡。

5.1是劳动者的节日。然而,病重的老娘、娴淑的妻子、10个月大的女儿,却没有等到在外辛勤工作的亲人回家吃团圆饭。她们想不到,家里唯一的男子汉被人活活打死在当街。从天而降的噩耗让老娘和妻子多次休克。一个原本很幸福的家庭从此黯然,孤儿寡母的生活将如何“从头再来”?  

祸根韩方奕,北京演艺进修学院的学生,足球运动员,广告模特,有着药家鑫一样的“艺术”,李刚式的家庭。其父为商人、叔叔为大连某区公安分局副局长。5月1日上午,因违章驾驶,韩方奕与协警发生冲突并殴打协警。交警史英才进行制止时,遭到韩方奕及其叫来的父亲韩家敏、周盛强等人殴打,致使史英才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警方已撇清其叔叔与此事的直接关系,而社会舆论不依不饶。几天来,网络战“白热化”。本博无第一手资讯,也很反感动不动翻人家祖坟的作法,因而,一直是在“热”眼旁观。  

半月谈为此发表了一篇题为《谨防仗“势”者欺人》的署名文章,因为它是官方性质的,对社会观念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本博读得很用功。  

文章从交代新闻背景开始,义正词严地谴责了仗势欺人的“丛林法则”,继而呼唤“权贵伦理”,希望构建“阶层和谐”社会。  

文章认为,让权贵阶层仗势而不凌人,是未来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过程中的一道必答题,它所体现出来的现实价值远超过“仇官仇富”等民粹主义思想的粗糙抱怨,是未来和谐社会体系的重要一环。任何社会,都无法摆脱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相对性存在的现实,而如何建立动态稳定的强弱互动机制,才是对社会管理创新在理论视角上的重要提示。  

本博不能理解“让权贵阶层仗势而不凌人”的准确含义,相信“未来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者们也难参透这道“必答题”。既要“仗势”为何不“凌人”?反过来讲,既然不“凌人”为何要“仗势”?  

文章频繁使用“阶层”一词,但并不能改变“阶级”概念的定义。文章承认,“阶层分化在当代中国已是不争的事实”,“是社会主义处级阶段的正常现象”。那么。承认“阶层”的多元化,是否就必然承认意识形态与不同阶层的一一相对应呢?  

我们知道,意识形态是一个社会的观念“集合”,但这种集合并非五颜六色的简单相加。它具有群体性、系统性和历史性,既代表着占统治地位的“阶层”意识,也表现为社会大众的基本认知,同时还反映着对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扬弃。“伦理”即是意识形态的内容之一。从古代的“父母在不远游”到今天的“常回家看看”,就是一个民族的传统“伦理”,并不由具体的“阶层”或个人的观点决定。或者说,博爱并非剥削“阶层”一家的时尚,平等也非无产“阶层”独有的追求。  

如果非要强分“阶层”伦理,狼吃羊、虎伤人、人吃肉应该天经地义。让狼不吃羊,是羊族的希望,绝非狼族的“伦理”。所以说,社会的道德约束,在“阶层”社会中是“阶层”矛盾和“阶层”斗争的结果,绝没有一个阶层的伦理是建立在其它阶层“希望”基础之上的。  

半月谈文章提出塑造“仗势而不凌人”的“权贵伦理”,要么是作者理论功底欠缺,要么是出于专家的“忽悠”。总之,于社会有害无益。现在人们的理论水平都很高,不须本博班门弄斧。本博倒是希望为此提点建设性的个人意见,应该比“必答题”更现实。  

一是解决贫富族群的“伦理”冲突不如解决利益冲突更实在。我们不管是初级阶段还是高级阶段,都是社会主义吧?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在贫富不均的基础上下大力气搞什么“仗势不凌人”的权贵伦理建设呢?  

二是坚持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去教育人。很多出身于权贵家庭的人并不都是“仗势不凌人”的公子哥,他们的道德伦理不输于任何人。以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教育人从来都是我们党所倡导的,今天某些教育的失败,并不是“权贵伦理”的缺失,恰恰是我们回避了“世界观”一类的哲学问题,造成理虽直而气不壮,使得形形色色的资产“阶层”思想大行其道。  

三是以法管理社会的观念必须严明。无论什么道德伦理,在歪曲了的环境中都会被人们扭曲。药家鑫、韩方奕就是成长在这种被扭曲了的现实中。比起上不起学的年轻人,他们接受的教育不谓不高,然而,狼要吃羊是权贵们的本性,因为诚实的人是不可能成为“权贵”的。抑制和谴责狼吃羊贪欲的社会舆论必须用法律手段最终实现。  

本博希望文章作者只是理论水平低下,这比“让权贵阶层仗势而不凌人”的“权贵伦理”建设还要有意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