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论罗瑞卿的愚昧和吴冷西的英明!(旧文)

火烧 2011-05-18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探讨罗瑞卿的愚昧与吴冷西的英明,结合历史事件与思想评论,分析两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表现与影响。

论罗瑞卿的愚昧和吴冷西的英明!  

                         杨连旭  

                        2008/6/30   

      

今日新华网有《罗瑞卿与<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边看边感觉、边评论。  

   

                      (一)  

文章开门见山就是: 1978年3月26日 ,《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标准只有一个》的思想评论。文章虽短,却是《人民日报》理论部精心筹划、撰写而成的。评论指出:“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除了社会实践,不可能再有其他检验真理的标准。”   

一是、关于“文章虽短,却是《人民日报》理论部精心筹划、撰写而成的。”  

哈哈,作者真是神来之笔哟,一个“精心筹划”,就入木三分、栩栩如生的刻画可当时的情景哟!  

这不禁让人想起《铁道卫士》里那些地主、富农、坏人在一起开黑会、听马小飞讲话、准备迎接美军的那个片段,有趣的很呀。  

二是、关于“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除了社会实践,不可能再有其他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显然是个伪命题。  

毛主席逝世时啊,公社的追悼会场,许多贫下中农都在地上打着滚哭天喊地:  

“毛主席啊,你这一走谁还管我们呀,可让我们怎么活呀……”  

公社干部们边流下眼泪、边苦口婆心:“别这么说呀,毛主席走了,可咱们的党还在,社会主义还在,怎么能没人管你们呢,咱们只有活得更好,才对得起毛主席呀,……”  

没过些天,传来消息粉碎了“四人帮”,说是他们迫害毛主席,是那江青不顾医生劝阻,硬是给毛主席翻身,才造成他老人家去世的。这可把大伙给气炸了肺,都上街游行、口诛笔伐一通。  

然后,就是华国锋的“两个凡是”。这下大伙可是吃了颗定心丸,都不担心啦!开始正常生产生活了。  

不久,又传说修毛主席纪念堂,挖出了许多的金银财宝。妇女们就手指着毛主席像说呀:“这么好的老爷子,古今中外都没有呀!他活着给咱们谋福利,死后还在给咱们造福呀。”  

再后,就开始时兴在毛主席像前,用萝子别上发卡悬在白面上后,有什么疑难问题,就问毛主席,发卡悬就在白面上自动写字,有问必答。  

于是,大伙普遍开始玩这个啦!  

 

   

                     (二)  

关于6月,《人民日报》又发表一篇《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回答了一些糊涂认识。但这还不是实践标准大讨论的开始,仅仅是个前奏。   

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前奏受到了罗瑞卿的关注与重视。他敏锐地看到了这篇文章的意义,当即把《解放军报》的负责人请来,对他说,“这篇文章虽短,却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真理,但真理不能用来检验真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观点很正确、很重要”。他要求军报注意宣传这一观点,支持这一观点。  

呵!还真没想到,这个罗大将军原来竟然还是这样的人呢!  

原来说,这罗大将军恢复工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天安门广场给毛主席敬礼去了。为此,俺们村的臭皮匠们也没少埋怨毛主席:  

“看看,多么忠心耿耿的大将军呀,你怎么就非要信林彪的话,把他给整那么惨呢!真是老糊涂了。”  

现在这一看此文,才知道原来可不是那么回事。就看他说的这话:“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真理,但真理不能用来检验真理。”  

这是什么过屁呀!假如你罗大将军从三楼跳下去不一定摔死,却能把腿给摔断了。  

这是个真理吧。  

那么,这个真理就不能检验从十八楼跳下去肯定摔死这个真理了,还必须由你罗大将军从从十八楼跳下去一次的实践来检验嘛!  

只有坚持持久战,中国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这就是毛泽东思想的真理。那么,这罗大将军当年在抗大不就是用这个真理检验的其它抗日战争的真理的嘛。  

1+1=2.这个真理怎么就不能检验2+1=3这个真理呢?  

那些数学、物理、化学等等定律,都是真理,不是已经、正在并继续在检验着新的真理嘛。  

当然,真理具有相对性。所以,既不能否定真理,也不能照搬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没人能否认。  

由此可见,罗大将军何其愚也!  

   

                      (三)  

关于《实》文发表当天,吴冷西给胡绩伟打电话,批评胡绩伟,责问他怎么能发表这样的文章?并说“这篇文章犯了方向性的错误,理论上是错误的,政治上问题更大,很坏很坏”。说“文章提倡怀疑一切,提倡真理不可信,不可知,相对真理不存在,真理在开初提出时不是真理,要经过实践检验以后才是真理。这是原则错误”。吴冷西说,“文章在政治上很坏很坏。作者认为‘四人帮’不是修正主义,而是教条主义”。“文章结尾以为当前要反对的就是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教条上,甚至拿现成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革命实践,就是要反对所谓教条主义,要向马列主义开战,向毛泽东思想开战”。他说,文章用很大篇幅讲马、恩、毛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作者的意思就是要提倡我们去怀疑毛主席的指示,去修改毛泽东思想,认为毛主席的指示有不正确的地方,认为不能把毛主席指示当僵死的教条,不能当圣经去崇拜。很明显,作者的意图是要砍旗”。  

真乃洞如观火、洞察其奸、一针见血!此后的事实完全证实了他的判断。  

多么的英明呀。  

要说这吴冷西,虽然不见他如罗大将军那样枪林弹雨中叱咤风云的记载,可在和平演变的生死较量中却见到了他忠君爱国、矢志不移的高尚。  

这就是我中华文化传统中的读书人良知、文化人铮铮傲骨!  

忠臣孝子人人敬。这可是我中华传统之美德,俺们农村人就信这个!  

   

关于●在关键时刻,罗瑞卿审时度势,指示《解放军报》尽快写一篇有分量的评论文章,给真理标准大讨论以支持   

如果屈服于来自“两个凡是”方面的压力,因此而退却,变得鸦雀无声,那么,这场讨论有可能夭折。在这关键时刻,罗瑞卿审时度势,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指示《解放军报》要积极支持和参加这场讨论。罗瑞卿说:“这是一篇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好文章,它提出的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这是一件大事,不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事业就不能前进。”他还强调“要注意在军队中消除‘两个凡是’的影响”,指示《解放军报》根据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尽快写一篇有分量的评论文章,给讨论以支持。  

罗瑞卿还就如何更好地修改好这篇文章6次同胡耀邦通电话商量,又将文稿送胡耀邦阅看后,才最后定稿。   

当时,主张“两个凡是”的是党中央和军委主席华国锋等多数政治局成员,那胡耀邦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什么资历、什么水平呢!以一个堂堂开国大将军、军委秘书长之尊,罗瑞卿竟然甘受其驱使,这是为什么呢?  

由此可见,这罗大将军是善于策划于密室、敢于利用手中权力对抗中央的!  

说到罗瑞卿又亲自查阅了毛泽东的《实践论》、《反对本本主义》、《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文章,并重读了邓小平同志的有关论述,然后让姚远方等人与吴江商量,建议在文中引用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有关论述,力争做到立论要稳,无懈可击。在罗瑞卿的具体指导下,吴江和《解放军报》的同志对这个文稿进行了多次修改加工。  

这就更加暴露了罗大将军的愚昧无知,或别有有心。因为此前的邓主席,至于毛主席,更只是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可却从未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尤其是,关于“实践检验真理”的问题,列宁却更是强调了实践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同真理的相对性一样,实践也是相对性的。正因如此,主观主义也就有了主观教条主义和主观经验主义之分。  

其实,这是个在当年延安整风运动中早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可时隔35年后,这罗大将军却歪曲毛主席教导,不仅否认真理的客观性,而且否认实践的相对性,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绝对化成“唯一标准”,这不是愚昧无知,就必定是别有用心的。  

其实,还是他自己说得好:它提出的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这是一件大事,不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事业就不能前进。  

不打自招,看来还是别有用心的。  

   

                      (四)  

关于就这样,《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最后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在 6月24日 的《解放军报》上发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也于当天全文刊登了这篇文章。新华社于第二天发了通稿,各地报纸纷纷转载。这场大讨论才真正在全国开展起来。《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继《实》文之后,又一篇阐述实践标准问题的重要文章,也是第一篇全面批驳“两个凡是”坚持者观点的文章,对实践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个有力的支持。文章问世,局面逐渐明朗,在北京,对实践标准的公开指责渐渐少了。  

由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继张国焘之后,又一个开创“枪指挥党”,拥兵自重、以军乱政的开路急先锋!所以,此后邓主席以枪杆子指挥全党全国也就顺理成章啦。  

由此,联想到在当年的华北会议和庐山会议,这罗大将军和刘主席联手往死里整彭帅的史实,可以断定:  

这罗大将军在政治争论中就有被人当枪使的爱好!而且还很认死理,并不惜动用枪杆子拼死一搏的。  

由此,想到就在文化大革命发动之际,毛主席他老人家撤销了这罗大将军、尤其是总参谋长和公安部长之职,那可真不是老糊涂,却是老英明果断呀!  

不管邓主席和罗大将军多么辉煌和伟大,无论他们有多么美妙充分的理由,但是他们“枪指挥党”的做法却是永远也洗不掉的污点!  

试想:如若当年在苏区,毛主席他老人家也采取“枪指挥党”的做法,那么周总理和李德顾问能执掌兵权嘛!  

果如是,在毛主席指挥下,第五次反围剿又怎么能失败、又怎么能长征、红军又怎么能伤亡大半,还用的着开什么遵义会议嘛。  

所以说,当年在苏区毛主席采取“枪指挥党”的做法的理由更是充分无比!  

可他老人家为什么却偏偏置红军和苏区人民的重大牺牲于不顾,始终不渝地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不动摇呢?  

就是因为自秦统一后,我中华政治至少“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军人干政、军阀混战,国家分裂、人民苦难、外敌入侵,直到北洋军阀和蒋介石也是如此。  

正因如此,毛主席当时尽管尚是穷乡僻壤的赤匪,可他老人家却是胸怀人民、一心富民强国的远大未来,立志要根除传统政治的痼疾,这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暂时牺牲红军和苏区人民,以开辟祖国政治的新模式、新风尚!  

除此之外,别无解释。否则,毛主席他老人家在自己创建的匪区和共匪中,在自己的地盘上和自家里,怎么可能就被外来的周总理和李德顾问不费吹灰之力、轻而易举地就夺去兵权,大权旁落呢?  

不可能嘛。若是周总理等果真是如此了得,那么在后来怎么就没能夺得张国焘的兵权,反倒是一让再让,最终还是跟着毛主席落荒而逃陕北呢。  

所以,仅凭毛主席始终不渝地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不动摇此点,我们敬爱的邓主席和罗大将军这一干人,他们也就只配在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帐前听令、麾下听调,根本就没有任何资格评论毛主席的功过是非!  

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所作所为,那都是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即便有过失,那也需要由500年以后的我中华子孙总结。  

至于说,左一个毛主席错误,又一个毛主席失误的人,那也该撒泡尿照照自己,这话你配说嘛!除非你是八国联军的串种货。  

   

                      (五)  

7月底的一天,胡绩伟到医院去看望吴冷西,吴冷西说,“我看了军报特约评论员那篇文章以后,更认为我那天晚上向你提出的意见是正确的”。胡绩伟说,“你可以写文章进行答辩和批判嘛”。吴冷西还坚持说,“我认为这是一个政治问题,根本不应该提出这个问题,根本不应该讨论这个问题”。这个简短对话,明白不过地说明了这场讨论的复杂性。   

确实是的。就在大兵压境的情形下,一个无权无势且已经住进了医院的劳动阶级的文人,表现的是多么的志坚如钢、无私无畏呀!  

这就难怪 7月18日 ,罗瑞卿出国做腿部手术,心中仍牵挂着文章的事。临上飞机前,他对前来送行的《解放军报》负责人说:“那篇文章,可能还有人反对,我负责,要打板子打我的。”说明他心中也仍存有疑虑。  

军权在握的大将军临终前竟然是如此忐忑不安,理由只有一个:理亏心虚,色厉内荏!  

至于说值得庆幸的是,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两个凡是”,为党和国家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虽然罗瑞卿未能看到这次会议的胜利召开,但今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却一定是他所衷心期盼的。  

呸!这分明是这个灭绝人性、毫无廉耻的文痞作者在强奸我们敬爱的邓主席和罗大将军呢。  

且不说邓主席在最后的讲话中强调了我们农村的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对当初刮单干风错误的悔过之情溢于言表,难怪当初毛主席他老人家把人称其为“死不改悔的走资派”改成“不肯改悔的走资派”,人家邓主席就是个不断改悔的领袖,老人家一辈子检讨书写多了。君子之过,  

也不说,邓主席他老人家在世时曾不厌其烦、谆谆教导:  

一是,“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38页)  

二是,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42页)  

三是、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的是走了邪路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10和111页)       

单就说,现如今矿工卖命、农民卖血、妇女卖淫、学生卖身为生已经遍地开花,这难道就是当初邓主席和罗大将军这一干人否定了“两个凡是”,为党和国家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所追求的、所衷心期盼的今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吗?!  

不是的,决不是的!因为邓主席和罗大将军这一干人为了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那是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浴血奋斗的。  

所以,邓主席和罗大将军这一干人,他们否定了“两个凡是”,鼓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导致了我们就失败了、我们就真的是走了邪路了,那是因为他们在为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而奋斗的过程中,犯下了自以为是、不自量力,忘记了萧规曹随的千古美名,欲与毛公试比高的错误。  

这与那些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奸商流氓、文痞阿飞,自私自利地利用否定了“两个凡是”,鼓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错误,并推波助澜,置人民死活于不顾,乃至不惜卖国求荣,那是有着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的,完全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至少俺们村的贫下中农,那是看得清、分得明。  

   

想来这个文痞作者也是利用了中共十七大提出的纪念真理标准讨论和改革开放30年的机会,拉大旗作虎皮呢。  

纪念真理标准讨论和改革开放30年,非常必要,完全应该!主题:  

一是、我们从为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而奋斗的美好愿望出发,怎么却我们就失败了、我们就真的是走了邪路了呢?  

二是、我们怎么样才能“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走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强国富民之路呢?  

自1978年鼓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来,我国是逢8就检验真理,也就逢8必遭殃:  

   1988年是通货膨胀抢购风潮,导致了1989年的“六四”暴乱;  

   1998年是大洪水;  

   2008年,天灾人祸,更是此起彼落、彼落此起呢!  

如若党国依旧听任那帮子自私自利、灭绝人性的无耻文痞们再这般拉大旗作虎皮、歌舞升平、兜售其奸,真不知等到2018年,我多灾多难的国家和人民又将面临着怎样的天灾人祸呢。  

每想到此,俺老人家的心境就如 鲁迅 先生曾言:但愿不如所愿,可每每却恰如所愿。  

   

   

附件如文:罗瑞卿与《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1978年3月26日 ,《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标准只有一个》的思想评论。文章虽短,却是《人民日报》理论部精心筹划、撰写而成的。评论指出:“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除了社会实践,不可能再有其他检验真理的标准。”   

文章发表后,在读者中引起不同反响,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认为真理标准应该是两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6月,《人民日报》又发表一篇《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回答了一些糊涂认识。但这还不是实践标准大讨论的开始,仅仅是个前奏。   

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前奏受到了罗瑞卿的关注与重视。他敏锐地看到了这篇文章的意义,当即把《解放军报》的负责人请来,对他说,“这篇文章虽短,却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真理,但真理不能用来检验真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观点很正确、很重要”。他要求军报注意宣传这一观点,支持这一观点。讨论尚未展开之时,罗瑞卿就以一位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的远见卓识,旗帜鲜明地站到了维护真理一边。   

●在关键时刻,罗瑞卿审时度势,指示《解放军报》尽快写一篇有分量的评论文章,给真理标准大讨论以支持   

 1978年5月11日 ,《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下称《实》文), 5月12日 ,《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同时全文转载。这篇文章引起的轰动,是很多人始料不及的。当时,人们对文章的认识只停留在理论学术层面上,还没有把它当政治问题看待。更不曾想到会在全国掀起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等到两位老报人吴冷西同胡绩伟发生激烈交锋之后,情形就大不一样了。   

《实》文发表当天,吴冷西给胡绩伟打电话,批评胡绩伟,责问他怎么能发表这样的文章?并说“这篇文章犯了方向性的错误,理论上是错误的,政治上问题更大,很坏很坏”。说“文章提倡怀疑一切,提倡真理不可信,不可知,相对真理不存在,真理在开初提出时不是真理,要经过实践检验以后才是真理。这是原则错误”。吴冷西说,“文章在政治上很坏很坏。作者认为‘四人帮’不是修正主义,而是教条主义”。“文章结尾以为当前要反对的就是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教条上,甚至拿现成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革命实践,就是要反对所谓教条主义,要向马列主义开战,向毛泽东思想开战”。他说,文章用很大篇幅讲马、恩、毛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作者的意思就是要提倡我们去怀疑毛主席的指示,去修改毛泽东思想,认为毛主席的指示有不正确的地方,认为不能把毛主席指示当僵死的教条,不能当圣经去崇拜。很明显,作者的意图是要砍旗”。吴冷西说,这是他个人的意见,不要外传。胡绩伟回答说,“你既然在政治上提得这么高,我必须和别人讨论你这些意见究竟对不对”。   

这一交锋立刻将《实》文的重要性提升了起来,形势一下变得十分严峻。华国锋在胡耀邦面前点了杨西光、胡绩伟、吴江的名。胡乔木在社科院一次会上说,如果说中央领导在实践标准讨论中有分歧,那就是分裂中央。   

 1978年6月2日 ,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思想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不但如此,有的人还以为,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谁就犯了弥天大罪。他们的观点实质上主张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原话,照抄照转照搬就行了。要不然,就说这是违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违反了中央精神。他们提出的这个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涉及怎样看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问题。” 这番话显然是对坚持“两个凡是”的人的批评。然而,这番话并没有解决问题,坚持“两个凡是”的领导人仍然充耳不闻。 6月15日 ,中央主管宣传工作的领导人召集各宣传单位负责人开会。还在批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是“党性不强”。仍然认为,凡是毛主席讲过的,一律不能推翻,天安门事件、《二月提纲》、《五·一六通知》都不能翻案。否则就是反毛主席。   

如果屈服于来自“两个凡是”方面的压力,因此而退却,变得鸦雀无声,那么,这场讨论有可能夭折。在这关键时刻,罗瑞卿审时度势,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指示《解放军报》要积极支持和参加这场讨论。罗瑞卿说:“这是一篇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好文章,它提出的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这是一件大事,不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事业就不能前进。”他还强调“要注意在军队中消除‘两个凡是’的影响”,指示《解放军报》根据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尽快写一篇有分量的评论文章,给讨论以支持。   

●罗瑞卿具体指导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的修改,为更好地修改好这篇文章还6次同胡耀邦通电话商量   

姚远方带着罗瑞卿的指示,到中央党校找吴江他们商量。真是不谋而合,党校为了扭转当时讨论陷入困境的局面,已撰写了一篇文章,题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针对“两个凡是”派对《实》文的指责,不指名地回答了吴冷西那些批评意见。文章写好了,基于当时形势, 正在发愁出路。现在军报有求,便决定将文章交给《解放军报》发表。   

姚远方喜出望外,认为此文正合军报需要,当即将文稿取走并向罗瑞卿作了汇报,随后把清样稿也送交给他。罗瑞卿看后兴奋地说:“这篇文章很好。一定要使文章更充实、理论水平更高。什么时候改好什么时候发表,不要抢时间。”接着,罗瑞卿又亲自查阅了毛泽东的《实践论》、《反对本本主义》、《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文章,并重读了邓小平同志的有关论述,然后让姚远方等人与吴江商量,建议在文中引用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有关论述,力争做到立论要稳,无懈可击。在罗瑞卿的具体指导下,吴江和《解放军报》的同志对这个文稿进行了多次修改加工。罗瑞卿还就如何更好地修改好这篇文章6次同胡耀邦通电话商量,又将文稿送胡耀邦阅看后,才最后定稿。   

●文章发表后,罗瑞卿对《解放军报》负责人说:“那篇文章,可能还有人反对,我负责,要打板子打我的。”   

就这样,《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最后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在 6月24日 的《解放军报》上发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也于当天全文刊登了这篇文章。新华社于第二天发了通稿,各地报纸纷纷转载。这场大讨论才真正在全国开展起来。《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继《实》文之后,又一篇阐述实践标准问题的重要文章,也是第一篇全面批驳“两个凡是”坚持者观点的文章,对实践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个有力的支持。文章问世,局面逐渐明朗,在北京,对实践标准的公开指责渐渐少了。但这也不是说,“两个凡是”派就此罢休了。   

7月底的一天,胡绩伟到医院去看望吴冷西,吴冷西说,“我看了军报特约评论员那篇文章以后,更认为我那天晚上向你提出的意见是正确的”。胡绩伟说,“你可以写文章进行答辩和批判嘛”。吴冷西还坚持说,“我认为这是一个政治问题,根本不应该提出这个问题,根本不应该讨论这个问题”。这个简短对话,明白不过地说明了这场讨论的复杂性。   

  7月18日 ,罗瑞卿出国做腿部手术,心中仍牵挂着文章的事。临上飞机前,他对前来送行的《解放军报》负责人说:“那篇文章,可能还有人反对,我负责,要打板子打我的。”说明他心中也仍存有疑虑。   

值得庆幸的是,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两个凡是”,为党和国家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虽然罗瑞卿未能看到这次会议的胜利召开,但今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却一定是他所衷心期盼的。   

 (作者余焕椿为《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  

附文:老衲:是谁打倒了罗瑞卿?

“1965年夏天,叶群向我调查大比武中的一些问题时,对我说:[你要注意罗瑞卿这个人,他是有野心的,想当国防部长,拉人组织班子,又是提级、又是提职,但是你放心,他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他的阴谋得逞不了。]  我当场就说:[请林副主席放心,我是绝对不会作出对不起林副主席的半点事情的。]  所以,我根据叶群的要求,写了一些揭发罗瑞卿在1964年的大比武中的一些问题”。
这是李作鹏在当代的回忆。林彪在罗瑞卿的问题上,还是该听听林彪“大将”的话。1965年夏天,林彪已经在开始实施把罗瑞卿置于死地的行动,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而林彪对罗瑞卿的仇恨,显然更早,到1965年夏天开始布置把罗瑞卿置于死地的活动,正是林彪对罗瑞卿的仇恨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
邱会作也在当代回忆:大约5、6月间,中央军委常委会在京西宾 馆召开。会前,叶剑英、聂荣臻两位元帅在休息室聊天。我怕打扰他们,想退出,他们招手让我坐下。叶帅说:他真是利令智昏了,人长、脚长、 手也长!聂帅说:坏就坏在手长上!
与之并存的一个基本事实是:1965年夏天之前,毛泽东没有对罗瑞卿有什么“不满”。
因此,当代一些撇开这个实质问题,而得出的什么“毛泽东打倒了罗瑞卿”或者“毛泽东为了发动‘文革’跟林彪做了交易”等等之类的“结论”,只能是胡扯!
关于罗瑞卿问题,必须分成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第一,有没有调整罗瑞卿工作的必要?第二,罗瑞卿被打倒。

一、叶剑英、聂荣臻等人与罗瑞卿之间,谁是谁非?撇开林彪的阴谋,从工作角度而言,林彪与罗瑞卿之间,谁是谁非?
这是一个必须弄清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才能确定是否有必要调整罗瑞卿的工作这个大问题。
当许多人谴责叶剑英聂荣臻萧华杨成武等对罗瑞卿的“密告”和“揭发”时,已经完全的流于庸俗化,即,把是非标准进行了黑白颠倒!一个被庸俗化所排斥的真正标准是:叶剑英聂荣臻萧华杨成武等人,在发现罗瑞卿的“问题”时,或者对罗瑞卿有着极大的“意见”时,应该不应该向毛泽东、甚至向林彪反映?叶剑英聂荣臻萧华杨成武等人所反映的事实,是客观的还是“诬告”?
在当代的流行资料中,除了指责叶剑英聂荣臻萧华杨成武等人在罗瑞卿被停职后“上纲上线”的政治强劲外,还没有一个人指出叶剑英聂荣臻萧华杨成武等反映的事实是对罗瑞卿的“诬告”。而从当时叶聂等人对罗的指责和各种人等的回忆中可以知道:罗瑞卿已经犯了“众怒”。
从 1964年的“郭兴福教学法”到“大比武”,叶剑英等对罗瑞卿的做法不满,认为罗“抢功劳”。主管国防科工委的聂荣臻等人,对罗瑞卿、贺龙、刘少奇等人反对搞原子武器因而对国防科工委刁难的行为,也十分不满。而且,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罗瑞卿主导的《解放军报》的有关报道为自己“抢功劳”,也遭到聂荣臻等领导人的不满。
如果说叶聂等人对罗瑞卿的不满是工作上的,那么,林彪对罗瑞卿的“不满”,则是“你死我活”的,而且,林彪公开向手下“大将”宣称罗瑞卿的“阴谋不能得逞”。
有人把罗瑞卿“犯了众怒”与1958年的粟裕相比,认为两者之间有着高度的相似。相似的地方是,粟裕遭到了主持军委工作的彭德怀的不满,还有几位老帅的不满,罗瑞卿也同样遭到了主持军委工作的林彪的不满,也有几位老帅的不满。还有,彭德怀想置粟裕于死地(粟裕语),林彪也是要置罗瑞卿于死地。这种情况下,当矛盾上交到毛泽东那里时,就已经表明着“不可调和”了!因此,无论是粟裕还是罗瑞卿,被调离工作岗位,只能是唯一的结果。
不同的是,彭德怀虽然想置粟裕于死地,但是,彭德怀跟林彪不一样,彭德怀不会去私下组织人马整理足够的材料,而林彪则按部就班的组织人马整理了足以置罗瑞卿死地的材料。就是说,罗瑞卿面对的“形势”,比粟裕当年面对的形势,不知要凶险多少倍。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粟裕还是罗瑞卿,毛泽东采取“调离”或“挂起来”的解决方法,无疑是最正确的,也是能够做到的对粟裕和罗瑞卿的最大的保护措施。除此之外,根本不可能有更好的方法:强按着矛盾?无疑会使矛盾最终激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支持粟裕或者罗瑞卿?则只能更加激化矛盾的爆发,而且,必然是更加难以收拾。

二、是谁打倒了罗瑞卿?
关于林彪(叶群)认定罗瑞卿想“抢国防部长”做,才是罗瑞卿被打倒、而且必然被打倒的根本原因。这里有一个最值得深思的问题:林彪认定罗瑞卿想取代自己,是来自于林罗两人之间关系的演变?还是来自于外部因素的影响?
即,如果没有林彪认定罗瑞卿想抢国防部长的职位,罗瑞卿肯定不会有后来“上海会议”的遭遇。即使叶剑英聂荣臻等人把矛盾上交给毛泽东,罗瑞卿顶多遭到毛泽东严厉的批评、以让老帅们消气而已。这可以从毛泽东解劝林彪、尤其是对罗的态度得到证明。毛泽东对林彪说:罗瑞卿只是反对你,还没反对我么;反对我游泳,也是好意。对罗瑞卿则传话:没有的问题可以挂起来,挂他个一万年,怕什么!(当代有人拿“一万年”做文章进行歪曲)
因此,罗瑞卿被打倒的关键问题,是林彪根据什么认定罗瑞卿想抢国防部长的!从各种资料的披露看,林彪认定罗瑞卿想抢国防部长的职位由来已久。甚至在1965年之前,林彪就产生了罗瑞卿想抢国防部长的观念。1965年夏天,林彪开始布置置罗瑞卿于死地的行动,已经是林彪忍无可忍了。
那么,在1965年之前,林彪和罗瑞卿之间发生过什么?那些事情是导致林彪认定罗瑞卿想抢国防部长的事件?
如果缺乏这方面的事实依据的话,那么,就只有考虑外部因素了。即,1965年之前,外部的那些因素使林彪认定罗瑞卿要取代自己?
当时的高层矛盾已经日益明显,而林彪是紧跟和歌颂毛泽东最起劲的领导人,罗瑞卿则是毛泽东的“大跟班”。因此,在毛泽东与林彪之间、在毛泽东与罗瑞卿之间,直接制造什么,让毛泽东对林彪或者罗瑞卿直接给予整肃,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让林彪和罗瑞卿这两个毛泽东的忠实“走卒”(有人用“走卒”称罗将军)彼此之间相互敌对、你死我活,毛泽东就不得不忍痛舍弃其中的一个了!

三、毛泽东与罗瑞卿
有人拿江清要求召开军队文艺座谈会被罗瑞卿拒绝说事,显然也是为了把责任推到毛泽东身上所罗列的材料。
1965 年11月中,江清数次要求召开军队文艺工作座谈会,这个事实恰好证明,直到1965年11月,毛泽东和江清依然是对罗瑞卿极为信任的。不然,江清不会“数次”,而只会在第一次被拒绝后直接去找林彪,而林彪此时因为对罗瑞卿的仇恨,必然会全力支持江清,而罗瑞卿根本无法阻拦!——林彪在半年之前,就开始布置人马搜集罗瑞卿的材料了。
毛泽东“快刀斩乱麻”的召开“上海会议”,而且,事前只与周恩来等人商议,显然是极为高明的,无论对林彪还是罗瑞卿,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直接的说,就是为了保护罗瑞卿。不可否认的是,也是为了保护林彪。
如果不采取这样的措施,而是让林彪和罗瑞卿在会议上当面“掐”起来,而且,各自都有“拥护”自己的人马,结果会怎样?
毛泽东让罗瑞卿回家“闭门思过”,而且,不让任何人打扰,这种保护性质,是非常突出的。再看罗跳楼后,毛泽东的反应(毛泽东听说后,怔着说了声“没出息”),更加透视着毛泽东对罗瑞卿那种“恨铁不成钢”的父子般的情感。
其他人的反应如何?“别人跳楼都是头朝下,他罗瑞卿跳楼却脚朝下……”“跳了个冰棍”……
罗瑞卿非得“头朝下”跳个“铁饼”才好么?
还有资料披露,“文革”时,有人组织用箩筐抬着罗瑞卿进行批斗,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当场提出抗议,并愤然离开会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