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意识操纵序言
内容简介 | |||||
作者从意识操纵的角度深刻剖析苏联解体的原因,西方以这种意识形态的入侵,破坏苏联社会的文化核心和传统,最终引致苏联解体。
| |||||
| |||||
中文目录 | |||||
目录 中译者前言………………………………………………………1 引 言 …………………………………………………………1 第一部分 什么是意识操纵 第1章 讨论的对象 ……………………………………………3 第2章 意识操纵的“解剖学和生理学” ……………………17 第3章 民主、极权主义与意识操纵 …………………………39 第4章 意识操纵的基本学说 …………………………………69 4.1操纵技巧是封闭的知识…………………………………69 4.2葛兰西的领导权学说……………………………………75 4·3心理学说…………………………………………………84 4.4文化的社会动态研究……………………………………97 第二部分 意识操纵者的主要标靶 第5章 智慧的武器:符号系统 ………………………………103 5·1词语的语言………………………………………………104 5·2视觉形象语言……………………………………………122 5·3其他符号系统……………………………………………130 第6章 思维:类型和手段 ……………………………………138 6·1逻辑思维…………………………………………………138 6·2联想思维隐喻……………………………………………156 6·3思维范式…………………………………………………165 第7章 情感 ……………………………………………………178 7·1情感作用是操纵的先决条件……………………………178 7·2西方的恐惧………………………………………………184 7·3冷战恐惧…………………………………………………194 7·4恐惧与文化类型…………………………………………199 7·5对恐怖主义的恐惧………………………………………206 第8章 想象、注意力、记忆 …………………………………219 8.1想象和行为………………………………………………219 8.2戏剧社会…………………………………………………230 8.3操纵注意力………………………………………………237 8.4对记忆的操纵与影响……………………………………241 第9章 社会意识的神话:大规模操纵计划 …………………247 9.1黑色神话…………………………………………………249 9.2西方的“光明”神话:欧洲中心论……………………255 第三部分 意识的操纵与公众设施 第10章 大众文化及其设施……………………………………277 10.1群体及其艺术创造 ……………………………………277 10.2纵容反道德观点 ………………………………………284 10.3抓住受众,争取受众 …………………………………292 第11章 公众设施………………………………………………298 11.1学校——生产大众人 …………………………………298 11.2科学——操纵意识的工具 ……………………………311 第12章 大众传媒………………………………………………327 12.1 大众传媒的文化目的、行为方式和地位 …………327 12.2大众传媒:操纵语义学和雄辩术 ……………………343 第13章 电视……………………………………………………356 13.1报道自由——新闻检查——意识操纵 ………………356 13·2 20世纪的穴居人………………………………………359 13.3电视是破坏意识的技术手段 …………………………362 13·4电视与创造现实 ………………………………………371 13.5 电视与政治上的意识操纵 …………………………379 13·6社会的反抗 ……………………………………………386 第四部分 破坏苏联制度进程中的意识操纵 第14章 改革年代意识操纵的成就……………………………393 14·1改革时期对保护操纵系统的主要打击 ………………393 14·2冷战和解除苏联人的思想武装 ………………………401 14·3案例:工人情绪的变化 ………………………………412 14.4案例:法制方面的操纵 ………………………………416 第15章 成功操纵苏联人意识的客观前提……………………421 15·1城市化与形象匮乏症 …………………………………421 15.2等级制在晚期苏联社会中的复活 ……………………430 15.3消息来源方面的极权主义 ……………………………439 15.4可控的灾情是有效操纵的条件 ………………………444 第16章 苏联社会意识及其弱点………………………………453 16.1历史唯物主义的范式与苏维埃制度统治的 破坏……………………………………………………453 16.2对我们生活的社会的无知 ……………………………474 16.3艺术想像力与苏联人的弱点 …………………………482 第17章 对智慧武器的影响……………………………………499 17.1对词语和形象的操纵 …………………………………499 17.2概念的模糊不清和被偷换 ……………………………512 17.3偷换名称与对象 ………………………………………526 17.4自由主义——错误名称的一个实例 …………………534 17.5对数字和度量的操纵 …………………………………543 第18章 操纵行动对思维的影响………………………………560 18.1改革与对逻辑思维的破坏 ……………………………560 18.2知识分子的自我陶醉 …………………………………573 18.3制造不相干性(制造现实各部分之间的不可 公度性) ………………………………………………592 18.4作业:经济学家们的言论严谨吗?……………………601 18.5分寸感的丧失与思维错乱 ……………………………610 第19章 切断记忆,切断道德…………………………………617 19.1历史记忆 ………………………………………………617 19.2短期记忆与政治操纵 …………………………………621 19.3对象征的破坏 …………………………………………629 19.4对劳动与失业形象的操纵 ……………………………645 19.5破坏道德核心 …………………………………………660 第20章 意识操纵的制作所:在我们身上屡试 不爽的招术 …………………………………………675 20.1赤裸裸的谎言 …………………………………………675 20.2不是赤裸裸的谎言,而是沉默不语 …………………679 20.3对变化的目的、代价和时限避而不谈 ………………688 20.4骗人的鬼话 ……………………………………………703 20.5改革的魔笛:把影片《零城》作为作业 ……………713 第21章 隐喻和改革中的思维范式……………………………721 21.1反对派的隐喻 …………………………………………721 21.2反国家的思维范式 ……………………………………745 21.3角色范式:“国家是剥削者” ………………………749 21.4“干部集团搞特权搞腐败”的思维范式 ……………756 21.5“吃亏的民族”思维范式 ……………………………762 21.6“犯罪思维”的思维范式 ……………………………776 21.7宣泄情绪的思维范式:戈沃鲁欣的影片 《伏罗希洛夫射手》……………………………………783 21.8意识操纵中的饥饿恐惧 ………………………………797 第22章 关于苏维埃制度的“软性”黑色神话………………806 22.1准备放弃苏联经济模式·几个经济神话 ……………806 22.2关于苏联民警的神话 …………………………………809 22.3有关技术风险的神话 …………………………………816 22.4生态神话 ………………………………………………823 第23章 电视在意识操纵中的地位……………………………831 第24章 作业:分析黑色神话…………………………………852 24.1关于黑色百人团及其在20世纪末趋于 活跃的神话……………………………………………853 24.2 “列宁的方案”是通向毁灭之路吗? ……………865 第25章 小作业…………………………………………………907 第26章 操纵意识的漂亮行动 1991年8月的“政变”………………………………938 26.1八月政变的前奏 ………………………………………939 26.2“暴乱”史实研究 ……………………………………946 26.3“逮捕”戈尔巴乔夫的事件经过 ……………………953 26.4“政变”与苏共 ………………………………………958 26.5解释事件的几种模式 …………………………………963 26.6 “暴乱”和八月革命的基本后果 …………………970 26.7反对“阴谋分子”的过程 ……………………………974 26.8八月之后的政治恐惧因素 ……………………………977 结 论 …………………………………………………………984 | |||||
| |||||
序 言 | |||||
中译者前言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充满了全人类意义事件的世纪。其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无疑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立与解体。规模的巨大,原因的扑朔迷离,使我们这些“局外人”对事件的认识产生了极大的困难。近年来,在经历了阵阵引起休克效果的剧烈震撼之后,俄国的思想界也开始冷静下来,对这个强大国家垮台的原因以及随之而来的叶利钦政权十年改革的失败进行深入的反思,出现了一批著作。谢‘卡拉一穆尔扎的著作《论意识操纵》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卡拉一穆尔扎这个姓氏虽然是个非俄罗斯姓氏,但他却是个地道的俄罗斯人,1938年生。他原来是一位有成就的化学博士,20世纪60年代以后却改了行开始从事社会系统研究。在当今俄国,他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重要的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在广大读者中享有崇高威望。《论意识操纵》是他的一部力作。其中讲述的都是当代人类社会最重要的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引言、第1章——第5章宋嗣喜 第6章——第9章王晶 第10章——第14章李蓉 第15章——第17章林柏春 第18章——第20章王秋云 第21章——第24章第1节陈本栽 第24章第2节——结论徐昌翰 全书经徐昌翰校订
2003年2月
一切现象表明,混乱将要持续很长时间,还有更加难以置信的事件在等待着我们。把赫鲁晓夫的名言稍做改动,就可以这样说:“当今的几代苏联人,是至死也不会感到寂寞的了。”与赫鲁晓夫的预言不同的是,这个预言看来将变成现实。而且,日子既然过得这么快乐,寿命当然也就迅速地缩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