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人才强国战略纯属空谈 ?
中央政府日前发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该纲要是中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当局对此纲要寄予无限希望,期望在十年之内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从而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
人才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产,也是一国竞争力的体现。但凡生机勃勃的大国,必然拥有庞大的人才群体和优良的人才培育与吸引环境。以美国为例,之所以能维持霸权近百年,就是因为灵活优越的人才培育与引进机制,举全球之才为美所用。相比之下,中国精英世袭体制和不稳定的政治体制,使人才频频流失,又怎能招揽天下英才?
人情社会讲究背景
在中国目前的体制下,一个人做官发财,不是看其才能高低,而是看他们是不是有一个好爸爸好妈妈。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福建南平市委书记雷春美事件,其儿子年仅二十六岁便官居福州团市委副书记,当他的同龄人都在为饭碗四处奔波之际,这位公子却已高高坐在台上,到处发表其施政演说了。同样的年纪,同样的起步,但为何官宦子弟就比平民子弟要快几步呢?这样的例子在全中国数不胜数,在这样的不平等环境下,又怎能让人才脱颖而出呢?
再比如,中国是人情社会,无论官场还是校园,都是讲究山头、派系,尤其是代表中国学术水平的大学,关係就是生产力,背景就是加油器,所谓的专家学者,不是看水平高低、论文多少,而是看谁的官大谁的靠山硬。一些不明就里的海归学者回国之后,被那些複杂错乱的人际关係和官场潜规则逼得根本无法做学问,只能跳楼了事。在这样的环境下,又谈何人才强国?
另外,人才成长和培育,都需要一个稳定和包容的社会环境,但现在的中国,吃的是坑渠油,打的是问题疫苗,吸的是污染空气,而且不时爆发校园屠杀桉、法院枪击桉,官方媒体还宣称全国精神病患者有一亿多,这样一个无法无天的社会,又怎能留得住人才?
本国精英纷纷移民
最搞笑的是,中国动盪的社会秩序,使很多有钱人和高级知识分子纷纷选择移民海外。不久前就有官方媒体报道,改革开放后的第三次移民潮正在兴起,主力便是先富者和那些知识精英,他们不仅带走巨额的财富,而且使中国面临空前的人才流失。一个连本国精英都留不住的国家,又奢谈甚麽吸引外国人才?
当年,毛泽东高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海外中国人无比兴奋,包括钱学森这样被美国当作五个师的着名学者都回到中国効力,那时的中国给人无限的希望。但如今的中国,除了贪污腐败,就是社会不公,整个国家戾气重重,那些回归的所谓人才,大多是想捞快钱之人,有几个真才实学者回国?
冯海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