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有制的5道辨析题的正确答案
文章围绕公有制辨析题展开,分析不同形式的公有制企业是否符合公有制定义,探讨家庭集体生产、大家庭经营、集体农场及慈善工厂等案例,判断其是否属于公有制产业。
关于公有制的5道辨析题的正确答案
曹久强
在乌有之乡有一位叫独角兽的,列出了以下五道公有制辨析题,那么我来分别给与解答:
1、有一对小夫妻,开了一家包子店,不请伙计,全凭两人起早贪黑地忙活,请问这家包子店是否属于公有制产业?
答:这可以算是公有制,而且是一种特殊的公有制,也就是家庭集体生产所有制。在这个家庭生产中,夫妻地位是平等的,共同拥有包子店的所有权,也是这家包子店的劳动者。因此,劳动权与所有权是统一的。他们不存在被人雇佣,也就不在被人剥削。这种家庭生产的所有制在人类历史存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一种非常原始的特殊公有制。这种公有制排斥了社会生产,只能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一旦要扩大生产了,在以往的阶级社会,夫妻两人除了子女外,很可能雇佣外人来生产,从而公有制被改变,存在了剥削他人的因素。而随着进一步雇佣他人增加,这一对夫妻成为资本家,依靠雇佣来剥削。这就是说,这样的非常原始的特殊公有制只会在很小的范围存在,在阶级社会,稍微有些发展,公有制就会变化,转向剥削他人的私有制。
2、有一对老夫妻,膝下有十个儿子,儿子们各自娶妻以后仍然不分家,整个大家庭共二十二人,一起经营了一家餐饮店。由于人手足够,不再另外聘请员工。经营所得的利润统一交给老夫妻保存,除每月平均分给每对小夫妻一定的零用钱以外,整个大家庭的开支都是由老夫妻和儿子儿媳共同打理。请问这家餐饮店是否属于公有制产业?
答:这当然是公有制,不过是第一种的公有制的扩大版本,只是没有扩大到雇佣外人而已。老夫妻与他们的儿子、儿媳共同生产,共同拥有所有权。不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3、改革开放的时候,有一个集体农场,经过农场职工们集体商议,招了一批农民工负责农场的生产,而原先的农场职工无一例外纷纷离职,下海的下海,挣外快的挣外快。但农场的所有权仍然归离职的农场职工全体共有,并且离职的农场职工每月能从农场领取一定数额的分红。请问这个农场是否属于公有制产业?
答:这样的企业不再是公有制。为什么呢?原有的工人已经下海,不在原企业工作了,既然不在企业劳动,也就不再具有对于企业的所有权。此时的农场不应该属于原有工人,而是属于新来的工人。这里我要问一下,凭什么原来的企业还属于原来的工人?他们是凭什么获得所有权?如果凭资金,那么这些原来的工人已经转变了资本家。如果不是凭资本,他们就不应该有所有权。因此,原来的企业工人走后,他们不仅没有了所有权,而且不应该获得每月的分红。除非他们借款给新来的工人,才有获得贷款利息的权力。因此,这样的企业不是公有制企业,转变为私有制企业了,一部分人集体剥削另一部分人集体而已。
4、在太平洋东岸,有一个富甲天下的慈善家,开设了一家福利工厂,从厂长到工人,招收的全部都是残疾人。慈善家给这家工厂注入了第一笔资金以后,就把这家工厂交给所有的残疾人员工共同管理,收益的分配也由残疾人员工自主协商决定。慈善家和全体残疾人员工签订了合同——工厂的使用权和用益权归全体残疾人员工共有,慈善家分文不取,但慈善家保留所有权,以便在资金紧缺时变卖工厂的原有设备,只要提前三个月通知全体残疾人员工即可。请问这家工厂是否属于公有制产业?
答:这样的企业也不是完全的公有制企业。作为慈善家如果完全是慈善,那就不应该获得工厂的所有权。依靠钱获得所有权,那就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慈善。既然慈善家把工厂交给残疾工人生产、经营,收益也属于残疾工人,那么就没有必要保留对于工厂的所有权。因此,此时的残疾工人已经基本上获得了所有者的几乎全部实际权益,只有名义的所有权还没有获得。要想属于真正的公有制,那么慈善家只应该拥有对于这家工厂的债权,也就是当慈善家资金紧张的时候,工厂收益不错,应该给与慈善家法定的贷款利息。当工厂经营不善破产的时候,资产清算,变卖工厂机器的所得优先偿还对于慈善家的借款本金。而慈善家借出去款项是不能没有经过工人同意就抽回资金的。现在也没有借出去钱就可以随意要求立马偿还本金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慈善家最好说明自己是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慈善。要是完全意义上的慈善,那么贷款权力也不应该有了。
5、在太平洋东岸,有一个富甲天下的慈善家,为了体验生活,开了一家面包店,自任店长,负责管理店内事务,不但分文不取,还把面包店每个月的盈利平均分给店里的总共十位员工,并且向每位员工赠送了8%的股份。还有另一家面包店,里面共有十位糕点师,他们每人占据了10%的股份,共同管理这家面包店,为了促进生产,他们没有搞平均主义,而是根据每个人制作的糕点数量、质量进行月底分红,其中一位大胡子面包师做的糕点最受顾客欢迎,每个月获得的分红总是超过了20%。请问这两家面包店都是公有制产业吗?
答:这可以看做很接近公有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公有制。因为慈善家还要保留了所有权。这个例子与上面的慈善家行为很相似。由于这里慈善家参与企业管理,他理所当然的应当获得在企业的管理工资与股份,除非他自愿放弃。其他工人按照劳动不同实现有差别的劳动是非常合理的。其他工人也获得了实质上的所有者权力,只是少了一个名义上的所有权。正确的做法慈善家应该放弃所有权,而且领取管理者工资与相应股份。全面包店的股份分割应该把慈善家算入内,除非他自愿放弃。只有这样才说真正的公有制面包店。大胡子做得好,理所当然应该比其他人获得更多的收入,具体比例还要一起民主协商决定。
曹久强
在乌有之乡有一位叫独角兽的,列出了以下五道公有制辨析题,那么我来分别给与解答:
1、有一对小夫妻,开了一家包子店,不请伙计,全凭两人起早贪黑地忙活,请问这家包子店是否属于公有制产业?
答:这可以算是公有制,而且是一种特殊的公有制,也就是家庭集体生产所有制。在这个家庭生产中,夫妻地位是平等的,共同拥有包子店的所有权,也是这家包子店的劳动者。因此,劳动权与所有权是统一的。他们不存在被人雇佣,也就不在被人剥削。这种家庭生产的所有制在人类历史存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一种非常原始的特殊公有制。这种公有制排斥了社会生产,只能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一旦要扩大生产了,在以往的阶级社会,夫妻两人除了子女外,很可能雇佣外人来生产,从而公有制被改变,存在了剥削他人的因素。而随着进一步雇佣他人增加,这一对夫妻成为资本家,依靠雇佣来剥削。这就是说,这样的非常原始的特殊公有制只会在很小的范围存在,在阶级社会,稍微有些发展,公有制就会变化,转向剥削他人的私有制。
2、有一对老夫妻,膝下有十个儿子,儿子们各自娶妻以后仍然不分家,整个大家庭共二十二人,一起经营了一家餐饮店。由于人手足够,不再另外聘请员工。经营所得的利润统一交给老夫妻保存,除每月平均分给每对小夫妻一定的零用钱以外,整个大家庭的开支都是由老夫妻和儿子儿媳共同打理。请问这家餐饮店是否属于公有制产业?
答:这当然是公有制,不过是第一种的公有制的扩大版本,只是没有扩大到雇佣外人而已。老夫妻与他们的儿子、儿媳共同生产,共同拥有所有权。不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3、改革开放的时候,有一个集体农场,经过农场职工们集体商议,招了一批农民工负责农场的生产,而原先的农场职工无一例外纷纷离职,下海的下海,挣外快的挣外快。但农场的所有权仍然归离职的农场职工全体共有,并且离职的农场职工每月能从农场领取一定数额的分红。请问这个农场是否属于公有制产业?
答:这样的企业不再是公有制。为什么呢?原有的工人已经下海,不在原企业工作了,既然不在企业劳动,也就不再具有对于企业的所有权。此时的农场不应该属于原有工人,而是属于新来的工人。这里我要问一下,凭什么原来的企业还属于原来的工人?他们是凭什么获得所有权?如果凭资金,那么这些原来的工人已经转变了资本家。如果不是凭资本,他们就不应该有所有权。因此,原来的企业工人走后,他们不仅没有了所有权,而且不应该获得每月的分红。除非他们借款给新来的工人,才有获得贷款利息的权力。因此,这样的企业不是公有制企业,转变为私有制企业了,一部分人集体剥削另一部分人集体而已。
4、在太平洋东岸,有一个富甲天下的慈善家,开设了一家福利工厂,从厂长到工人,招收的全部都是残疾人。慈善家给这家工厂注入了第一笔资金以后,就把这家工厂交给所有的残疾人员工共同管理,收益的分配也由残疾人员工自主协商决定。慈善家和全体残疾人员工签订了合同——工厂的使用权和用益权归全体残疾人员工共有,慈善家分文不取,但慈善家保留所有权,以便在资金紧缺时变卖工厂的原有设备,只要提前三个月通知全体残疾人员工即可。请问这家工厂是否属于公有制产业?
答:这样的企业也不是完全的公有制企业。作为慈善家如果完全是慈善,那就不应该获得工厂的所有权。依靠钱获得所有权,那就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慈善。既然慈善家把工厂交给残疾工人生产、经营,收益也属于残疾工人,那么就没有必要保留对于工厂的所有权。因此,此时的残疾工人已经基本上获得了所有者的几乎全部实际权益,只有名义的所有权还没有获得。要想属于真正的公有制,那么慈善家只应该拥有对于这家工厂的债权,也就是当慈善家资金紧张的时候,工厂收益不错,应该给与慈善家法定的贷款利息。当工厂经营不善破产的时候,资产清算,变卖工厂机器的所得优先偿还对于慈善家的借款本金。而慈善家借出去款项是不能没有经过工人同意就抽回资金的。现在也没有借出去钱就可以随意要求立马偿还本金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慈善家最好说明自己是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慈善。要是完全意义上的慈善,那么贷款权力也不应该有了。
5、在太平洋东岸,有一个富甲天下的慈善家,为了体验生活,开了一家面包店,自任店长,负责管理店内事务,不但分文不取,还把面包店每个月的盈利平均分给店里的总共十位员工,并且向每位员工赠送了8%的股份。还有另一家面包店,里面共有十位糕点师,他们每人占据了10%的股份,共同管理这家面包店,为了促进生产,他们没有搞平均主义,而是根据每个人制作的糕点数量、质量进行月底分红,其中一位大胡子面包师做的糕点最受顾客欢迎,每个月获得的分红总是超过了20%。请问这两家面包店都是公有制产业吗?
答:这可以看做很接近公有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公有制。因为慈善家还要保留了所有权。这个例子与上面的慈善家行为很相似。由于这里慈善家参与企业管理,他理所当然的应当获得在企业的管理工资与股份,除非他自愿放弃。其他工人按照劳动不同实现有差别的劳动是非常合理的。其他工人也获得了实质上的所有者权力,只是少了一个名义上的所有权。正确的做法慈善家应该放弃所有权,而且领取管理者工资与相应股份。全面包店的股份分割应该把慈善家算入内,除非他自愿放弃。只有这样才说真正的公有制面包店。大胡子做得好,理所当然应该比其他人获得更多的收入,具体比例还要一起民主协商决定。
很赞哦! (102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